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和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手术式选择,并就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408例患者,分别采用后外侧切口双重结扎,全身浅低温双重结扎,以及正中劈胸骨体外循环辅助下经心包内分离双重结扎PDA,或切开肺动脉直视下缝闭PDA。结果:早期死亡4例(0.98%),再通5例,发生乳糜胸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不同类型动脉导管未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对比分析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疗效。方法 5 5 8例患者分别采用心脏停跳手术 2 31例 ,不停跳手术 32 7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仍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 (32± 1)℃并维持 ,仅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在 8kPa左右 ,心脏跳动下进行畸形矫正 ,方法同停跳下手术。结果 不停跳组早期死亡 7例 (死亡率 2 .14 % ) ,停跳组早期死亡 5例 (死亡率 2 .17% ) ,其余均痊愈出院 ,随访 3~ 2 3月 ,恢复良好。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并可简化操作 ,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3.
右前外胸部小切口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27例右前外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采用右前外胸部小切口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8-42岁,皮肤切口全长,儿童为8-10cm,成人10-15cm,第四肋间入胸,在全麻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房缺3例,原发孔房缺(P-ASD)1例,室缺(VSD)16例,室缺伴右室流出道狭窄(VSD+RVOT)1例,二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181例重危瓣膜病变合并巨大心脏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瓣膜外科病例中合并巨大心脏临床资料,男性76例,女性105例,年龄15~57岁,平均(45.7±15.2)岁。分为2组:巨大左心房(GLA)组84例,左心房内径(LAD)70~150mm,平均(80.3±17.5)mm;巨大左心室(GLV)组97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70~112mm,平均(79.4±12.7)mm。患者全部行瓣膜置换术,其中GLA组行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12例,二尖瓣置换术72例,同期行三尖瓣环缩成形术42例,左心房血栓清出13例;84例均作左心房折叠术。GLV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8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27例,二尖瓣置换术32例,二尖瓣置换术均保留全部或部分瓣膜和瓣下结构,同期行三尖瓣环缩成形术18例,左心房血栓清出4例,左心房折叠术21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率GLV组和GLA组分别为9.3%和6.0%,GLV组明显高于GLA组(P<0.05);死亡原因GLV组以室性心律紊乱为主(55.6%),明显高于GLA组(P<0.05);GLA组以呼吸衰竭为主。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GLA组LAD平均(60.1±12.1)mm,GLV组LVEDD平均(56.6±16.1)mm,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瓣膜置换同期左心房折叠术有利于改善合并巨大左心房的术后恢复;保留二尖瓣瓣膜及瓣下结构有利于合并巨大左心室病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心脏直视手术后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后69例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直视手术后69例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就手术前基础心脏病变,手术环节,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在医院感染发生中的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内直视手术4850例中,发生医院感染69例,感染发生率为1.42%,直接引起死亡6例。病死率8.70%;肺部感染和纵隔感染发生率最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凶险;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广,多重耐药菌发生率高。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前基础心脏病变严重有关,手术环节是手术后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净化手术室和良好的心肌保护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手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左心功能恢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合并巨大左心室(>70 mm)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术中原位保留二尖瓣结构的效果.方法本组37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其中,原位完整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14例(保留全瓣组);仅保留后瓣及其腱索,切除前瓣及其腱索23例(保留后瓣组).术后1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手术前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收缩末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指数(SVI),收缩期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等变化.结果保留全瓣组无手术早期死亡病例,发生严重心律紊乱和低心排综合征各1例(7.1%,1/14);保留后瓣组手术早期死亡1例(4.3%,1/23),发生严重心律紊乱1例(4.3%,1/23),低心排综合征2例(8.5%,2/23).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术后LVEDVI、LVESVI、LVEDD、LVES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保留全瓣组LVEDVI、LVEDD又较保留后瓣组明显缩小(P<0.05);EF、FS和SVI两组均优于术前(P<0.01);收缩期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术后两组均无明显加快;瓣膜功能正常.结论在合并巨大左心室的二尖瓣置换手术中原位完整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技术,术后早期左心功能恢复良好,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功能恢复是一种准确、简便及无创伤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心内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并就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63例患者,分别采用正中劈胸骨经心包内分离双重结扎PDA,或体外循环辅助下切开肺动脉直视下缝闭PDA,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早期死亡3例(4.76%)。发生呼吸衰竭7例,肾功能衰竭1例,严重室性心律紊乱1例。60例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8年,恢复良好。结论 心内畸形合并PDA应早行同期矫治,浅低温心脏跳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心脏跳动心内直视手术在婴幼儿中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20例婴幼儿手术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均采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置左心房引流管,降温至(32±1)℃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维持灌注压在60mmHg(1mmHg=0133kPa),心脏跳动下进行心内畸形矫正,方法同停跳下手术。结果早期手术死亡20例(死亡率48%),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13例,右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严重低氧血症死亡1例,心律紊乱死亡2例,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死亡各1例。术后残余室间隔微量分流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恢复良好。结论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应用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的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9.
先心病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附55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应用体会。方法 :5 5 5例先心病患者采用该手术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 32± 1℃并维持 ,仅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在 6 0mmHg左右 ,心脏跳动下施行畸形矫正 ,方法同停跳手术。结果 :死亡 11例 (死亡率 2 .0 % ) ,其余均痊愈出院 ,随访 1~ 13个月 ,恢复良好。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外科治疗体会和疗效. 方法 25例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平均体动脉压>0.85),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6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4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心脏超声心动图示间隔平面双向分流.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21例,心脏停搏手术4例.VSD均采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未闭经肺动脉切口缝闭,ASD采用自体心包修补,上端剪成半圆形,置于左心房面,顶部疏松缝1针,做成活瓣,无ASD患者,经卵圆孔作小切口做成相似活瓣. 结果早期死亡1例,24例痊愈出院.术后早期均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呼吸机辅助呼吸均在24小时以上.22例患者活瓣在2周内关闭,2例4周关闭.随访3~72个月,1例术后8个月反复发生顽固性右侧心力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部分双向分流患者,采用房间隔活瓣可减轻术后早期的右心负荷,有利于早期恢复,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