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诊断方法,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方法治疗LST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LST经色素染色放大内镜或NBI-ME观察病变形态、腺管开口分型(pit)及表面微血管分型(MP),分别进行EMR、EPMR、ESD或外科手术治疗,并分析LST的病理特点。结果在399例病人检出有LST,共407个病变。LST大小在10~80mm。LST部位在直肠128个(31.4%),乙状结肠97个(23.8%),降结肠54个(13.3%),横结肠67个(16.5%),升结肠21个(5.2%),盲肠36个(8.8%),回肠末段4例(1.0%)。LST形态呈颗粒均一型145个,结节混合型161个,扁平隆起型63个,假凹陷型38个。LST腺管开口分型以ⅢL和Ⅳ为多。405个LST经肠镜微创电切治疗,228个行EMR切除,165个行EPMR切除,12个行ESD切除,均在内镜下成功电切,另2例LST行外科手术治疗。出血发生率4.0%,术中即刻出血4例,术后3天迟发出血12例,无肠穿孔发生。LST病理结果:管状腺瘤46个(11.3%),管状绒毛状腺瘤146个(35.9%),绒毛状腺瘤181个(44.5%),增生性息肉10个(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个(4.7%),黏膜内癌3个(0.7%),黏膜下癌2个(0.4%)。术后复查肠镜无复发。结论色素染色放大内镜或NBI-ME方法有利于检出LST,EMR、EPMR、ESD是内镜下治疗LS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在治疗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结直肠术后并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患者46例,均采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解除肠道狭窄,操作为同一内镜医生完成,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并随访1年,评估梗阻症状及吻合口狭窄复发情况。结果①入组46例患者中,45例(97.8%)治疗成功,操作时间12~36 min(平均18 min),住院天数2~6 d(平均3 d);②完成治疗的45例(100.0%)患者肠道梗阻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③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穿孔、感染及严重的出血、腹痛等并发症;④41例(91.1%)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肠道梗阻症状及吻合口狭窄复发。结论经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在治疗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早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内镜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进行EMR(39例)和ESD(45例)治疗,分别对其整块切除、完全和不完全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穿孔、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利用卡方检验对两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在未伴发溃疡的情况下,不论病灶大小,ESD组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均明显高于EMR组(P<0.01),在伴发溃疡的情况下,不论病灶大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论病灶大小及是否伴发溃疡,ES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均远长于EMR组(P<0.05),且ESD组的术中出血率明显高于EMR组(P<0.05),但术后出血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在伴发溃疡的情况下,ESD发生穿孔的风险性才高于EMR组(P<0.05);(3)ESD组术后患者均无局部复发,而EMR组术后患者分次切除病变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整块切除(P<0.05)。结论 ESD在治疗胃早期病变中整块切除和组织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EMR,且术后几乎无复发。但ESD操作时间较长,术中存在较高的穿孔、出血风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进行观察,研究NBI-ME内镜技术对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的优势,以及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判断的精准度.方法 680例患者进行了完整普通肠镜、NBI-ME、色素内镜检查.对新生性病变分别用普通光镜、NBI-ME模式及色素放大方法观察病变表面结构,记录微血管形态(MP)和腺管开口分型(pit),对病变性质的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 NBI-ME在385例患者发现新生性病变513个,而普通光镜只检出其中的74.1%(380/51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色素内镜能检出86.0%(441/513),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光镜漏检主要为微小病变及平坦型病变.NBI-ME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准确率为94.2%,敏感性90.2%,特异性95.3%,显著高于普通光镜和色素内镜(P〈0.001).结论 NBI-ME内镜技术有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和平坦型病变,能清晰观察病变表面pit形态结构、微血管形态,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的准确率明显比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高,检查操作时转换模式方便,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和鉴别是否肿瘤性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咪达唑仑行清醒镇静镇痛内镜检查的合理用量、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行咪达唑仑清醒镇静镇痛胃镜、肠镜检查的5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总成功率、行走恢复时间、满意度和遗忘度,并比较不同年龄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内镜检查的总成功率为100%,胃镜和肠镜检查的满意度达99.17%和99.29%,而遗忘度分别为98.33%和98.21%,恢复时间分别为(14.92±1.32)min和(12.38±2.01)min,胃镜组咪达唑仑平均用量为3.5mg/次,肠镜组为4.2mg/次,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咪达唑仑行清醒镇静镇痛内镜检查的成功率高,患者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进行观察,研究NBI-ME内镜技术对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的优势,以及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判断的精准度.方法 680例患者进行了完整普通肠镜、NBI-ME、色素内镜检查.对新生性病变分别用普通光镜、NBI-ME模式及色素放大方法观察病变表面结构,记录微血管形态(MP)和腺管开口分型(pit),对病变性质的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 NBI-ME在385例患者发现新生性病变513个,而普通光镜只检出其中的74.1%(380/51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色素内镜能检出86.0%(441/513),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光镜漏检主要为微小病变及平坦型病变.NBI-ME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准确率为94.2%,敏感性90.2%,特异性95.3%,显著高于普通光镜和色素内镜(P<0.001).结论 NBI-ME内镜技术有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和平坦型病变,能清晰观察病变表面pit形态结构、微血管形态,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的准确率明显比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高,检查操作时转换模式方便,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和鉴别是否肿瘤性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无蒂型锯齿状腺瘤(SSA)检出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于本院接受肠镜检查的11 3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SSA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SA检出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11 3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入筛选,最后纳入7 733例患者,其中男性4 655例,女性3 078例,平均年龄(58.2±8.3)岁;7 733例患者检出息肉者1 678例(2 918枚),息肉检出率为21.70%,其中SSA检出76例(86枚),检出率为0.98%,息肉构成比占4.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道清洁度、退镜时间、息肉大小、腺瘤检出率与SSA检出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腺瘤检出率是SSA检出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的患者并发SSA风险更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此类病变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分型,研究NBI-ME对检出早期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肠镜检查发现新生性病变后,用NBI-ME模式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并进行分型,所有病变均在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将NBI-ME判断病变的性质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NBI-ME在2115例患者中发现新生性病变2778个,MP-0型诊断为炎性息肉的准确率为97.4%,MP-Ⅰ型诊断为增生性息肉的准确率为93.3%,MP-Ⅱ型诊断为管状腺瘤准确率为97.2%,MP-Ⅲ型诊断为绒毛状腺瘤准确率为98.3%,MP-Ⅳ型诊断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准确率为94.5%,MP-Ⅴ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准确率为96.9%,MP-Ⅵ型诊断为黏膜内癌准确率为90.9%,MP-Ⅶ型诊断为浸润癌准确率为88.0%,MP-Ⅷ型诊断为进展期癌准确率为100.0%。NBI-ME对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判断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8.8%,敏感度为99.2%,特异性为94.9%。结论 NBI-ME内镜技术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对判断病变是否是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高,对早期结直肠肿瘤或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预测准确率高,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早期肿瘤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ESVD)在治疗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连续纳入我院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行二级预防的患者35例,均采用ESVD治疗,1~2周内复查胃镜,必要时再次行ESVD治疗,随访半年,对治疗效果、并发症、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1)共34例成功行ESVD,一次ESVD治疗后静脉曲张总改善率(显效+有效)为25例(71.4%),其中静脉曲张完全消失8例(22.8%),术后共25例患者进行二次ESVD治疗,静脉曲张总改善率为20例(80.0%),其中静脉曲张完全消失为7例(28.0%)。(2)术后并发出血1例(2.9%),发热21例(60.0%),胸痛16例(45.7%),术后排胶溃疡28例(80%),未出现异位栓塞及死亡病例。(3)随访半年,随访成功32例(91.4%),其中27例(84.3%)患者无再出血,5例(15.7%)患者发生再出血,1例(3.1%)患者死亡,半年生存率为96.9%。结论 ESVD治疗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注水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结直肠无蒂大息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000例结直肠无蒂大息肉患者,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切除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注水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9.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