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莫雷西嗪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以及其对房颤负荷的影响.方法 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212例,给莫雷西嗪单药干预,并随访观察治疗1、6、12个月后房颤的再发情况、负荷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服用莫雷西嗪1、6、12个月房颤再发率仅34%、32%、35%;用药前与用药后1、6、12个月平均心率,最大心率和最小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房颤负荷均有明显下降,并未见死亡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莫雷西嗪可以作为预防、治疗阵发性房颤发作的选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残余血小板反应性影响。方法 前瞻性招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NSTE-ACS患者335例。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前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维持剂量为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术后第3天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fibrin clot strength,MAADP)大于47 mm提示高残余血小板反应(high-residual platelet reactivity, HRPR)。HRPR组患者71例,non-HRPR组264例。比较两组患者间人口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血脂水平对患者残余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Kaplan-Me...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华法林对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间Ovi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华法林预防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基于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实验,其中华法林组15959例,阿司匹林对照组14528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华法林组相比,对照组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其2.8倍(OR=2.80,95%CI:1.35~5.82)。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华法林可以降低房颤中老年患者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冷冻消融术(cryoballoon ablation,CB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参数特点,并探讨消融参数与房颤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在2019年1-6月内完成了5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CBA,记录每支肺静脉冷冻的相关参数和并发症。随访术后6个月内CBA的安全性、患者再住院率、房颤发作率,并和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CA)的5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结果 CBA组6个月内消融成功率为92%,RFCA组6个月消融成功率为90%。CBA和RFCA的患者中均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无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发生。CBA组无再次住院的事件发生,RFCA组有4名患者因持续性房扑不能终止而住院治疗。CBA组总手术时间为(108.7±25.8)min,总冷冻时间为(14.6±3.1)min;RFCA组总手术时间为(207.7±34.2)min,射频消融总时间为(152.5±33.8)min。CBA组平均每根肺静脉冷冻(1.7±0.3)次,右下肺静脉(right inferior pulmonary vein,RIPV)消融(2.1±0.7)次。平均冷冻消融最低温度为(-52.9±3.2)℃,左上肺静脉(lef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LSPV)、右上肺静脉(righ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RSPV)、左下肺静脉(left inferior pulmonary vein,LIPV)和RIPV消融的最低温度分别为(-49.2±5.1)℃、(-50.1±6.7)℃、(-41.8±4.6)℃和(-39.1±6.2)℃。RIPV消融的最低温度高于其他肺静脉(LSPV:P<0.000 1,LIPV:P=0.016,RSPV:P<0.000 1)。LSPV消融时间最长,平均为3.9 min,高于其他肺静脉(LIPV:P=0.36,RSPV:P=0.42,RIPV:P=0.38)。结论 CBA在阵发性房颤中的治疗安全有效,术后6个月内的再住院和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少。RIPV的消融温度可能与房颤术后的短期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部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室早心电图特征的差别。方法选取12例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室早( A组)心电图作为对照,分析12例主动脉窦部室早( B组)的心电图特征。结果与A组相比,B组V1、V2导联的R波时间指数增大[V1导联:(0.23±0.10) vs.(0.49±0.28);V2导联:(0.24±0.12) vs.(0.57±0.23);P均<0.05]。 V1、V2导联的R/S波幅指数A组小于B组[ V1导联:(0.10±0.02) vs.(0.87±0.55);V2导联:(0.21±0.14) vs.(1.13±1.49),P均<0.05]。 A组胸前导联R波移行在V3导联或其后,B组胸前导联R波移行在V1或V2导联。 A组V1、V2导联的R波移行指数小于B组[V1导联:(0.25±0.15) vs.(1.30±0.68); V2导联:(0.31±0.20) vs.(1.71±1.14), P均<0.05]。结论主动脉窦部室早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室早在V1、V2导联R波时间指数、R/S波幅指数、胸前导联R波移行位置及移行指数上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后的残余血小板反应性、血脂参数与1年内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性。方法:2017年2月至12月期间,前瞻性地招募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NSTE-ACS患者335名,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手术,术前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mg以及术后维持剂量75mg。在术后第3天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将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fibrin clot strength,MAADP)>47mm的患者归为高残余血小板反应组(High Residual Platelet Reactivity,HRPR)(n=71),其余归为非HRPR组(n=264)。结果:总胆固醇(r=0.256, P<0.00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r=0.284,P<0.001)均与MAADP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DL-C是HRP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为2.209 (1.591-3.066)P<=0.001。K-M生存曲线表明HRPR合并LDL-C≥2.6mmol/L的患者1年内再发缺血性事件的比例最高。结论:高血小板活性提示预后较差,且在高血脂患者中更为显著,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延长双抗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1)探讨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PVC)及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的消融靶点分布特点及其电压特点;(2)探讨RVOT起源心律失常与RVOT局部低电压区的关系。方法:对97例心电图提示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共记录到99种PVC、6种VT。在消融前行三维电压标测,电压小于0.5 mV的区域定义为低电压区,电压为0.5~1.5 mV的区域为电压移行区域,电压大于1.5 mV的区域为正常电压区域。结果:87例患者消融成功,10例患者消融失败。2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主动脉窦,95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RVOT。起源于RVOT的PVC患者,8个靶点位于低电压区,59个靶点位于电压移行区,30个靶点位于正常电压区。靶点处电压异常的患者中,3例的消融靶点位于肺动脉瓣下低电压区及电压移行区,34例患者的消融靶点位于局部低电压区及电压移行区。结论:对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射频消融,成功靶点大多位于电压移行区;肺动脉瓣下肌袖组织及局部纤维脂肪化心肌组织是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Carto Univu)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手术中的总辐射剂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记录近6个月内在Carto Univu引导下完成的7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手术(Carto Univu组)的总辐射剂量、总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并与6个月前在二维标测技术引导下完成的7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手术(二维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rto Univu组总辐射剂量较二维组下降(P0.05)。Carto Univu组后10例手术辐射时间、辐射剂量较前10例手术减少(P0.05)。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Carto Univu引导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手术中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学习曲线短,且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