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croRNA-1(miR-1)水平及其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20 例作为心力衰竭组, 同期健康体检者120 例作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血清miR-1 相对表达量;采用 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测定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 数(LVEF)。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miR-1 和LVEF 低于对照组(P <0.05);而LAD、LVEd 高于对照组(P <0.05)。 不同严重程度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增 加,其血清miR-1 降低。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 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 与 LVEF 呈正相关(r =0.578,P <0.05);与LAD、LVEd 呈负相关(r =-0.442 和-0.473,P <0.05)。心力衰竭患 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Ol ^ R=4.152(95% CI :1.846,5.384)]、LVEF[Ol ^ R=2.971 (95% CI :1.764,4.037)]、LAD[Ol ^ R=0.706(95% CI :0.415,0.923)] 及LVEd[Ol ^ R=0.721(95% CI : 0.427,0.928)] 为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 水平降低,其与心功能和预后 关系密切,是心力衰竭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性别对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46例男性及44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V3测定心率、Q-T间期、Q-Tp间期,计算Tp-e间期、Tp-e / Q-T比值、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和Tp-e间期(Tp-eC间期),并对上述参数作不同性别组间比较.结果 男性与女性冠心病患者Q-T间期及Q-TC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Tp-e间期[男性(106±19)ms、女性(90±17)ms,P<0.01]、Tp-e / Q-T比值(男性0.26±0.05、女性0.22±0.04,P<0.01)、Tp-eC间期[男性(116±19)ms、女性(96±16)ms,P<0.01]男性组均显著大于女性组.结论 与女性冠心病患者相比,男性冠心病患者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IMI计帧法(TFC)作为测定CSFP的指标,将入选病例分为CSFP组(观察组)及无CSFP现象(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06例,对照组100例,均排除既往冠心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APN的含量。分析血清APN与冠状动脉血流TF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APN水平[(8.2±2.74)mg/L]明显低于对照组[(11.3±3.0)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PN与CSFP呈负相关(r=-0.56,P<0.01),高血压、吸烟占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清APN水平与CSFP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发现高血压及吸烟也与CSFP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对感染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54例原发性感染性VM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7例;均予以吸氧、抗病毒、心肌代谢改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予以免疫球蛋白治疗;检测血清中ICAM-1、MIP-1α及NGF测定相关心肌酶谱指标,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CAM-1、MIP-1α、NGF水平、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ICAM-1、MIP-1α、NGF水平、心肌酶谱CK、CK-MB、L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对治疗病毒感染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且血清ICAM-1、MIP-1α及NGF作为新靶点,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同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多支弥漫病变呈增多趋势。冠状动脉弥漫病变患者不仅在再血管化方面需要更多的医疗经费,而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有些由于血管全程弥漫狭窄,难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 5 2例AMI患者中2 6例接受PCI治疗,2 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PCI组血管开通率为1 0 0 %,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 4 .5±8.7,溶栓组血管开通率为6 2 %,LVEF为5 2 .2±9.2 ,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 .0 5 )。结论 AMI直接PCI较溶栓可使梗死相关血管充分开通,更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及左室肥大对冠状动脉基础血流和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多平面食道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左冠状动脉主干静息状态下和静脉注射潘生丁后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DV)和平均血液速度(MDV),计算静脉注射潘生丁后与静息状态下上述测值之比值D/R,比较高血压左室肥大组(C组)与单纯高血压组(B组)及正常组(A组)各测算值。结果 D/R值C组和B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0.01),其中,静脉注射潘生丁后C组PDV和MDV值显著低于B组和A组(P<0.05~0.01),后二组之间接近,而静息状态下B组PDV和MDV值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0.01)。结论 高血压左室肥大患者冠状动脉基础流速及储备功能均下降。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心肌劳损与冠状动脉储备功能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鸿  王建安  蔡海鹏  陈婉斐  丁萍 《浙江医学》2002,24(7):398-399,40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肌劳损与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 测定左冠状动脉主干基础状态下和静脉注射潘生丁后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 (PDV)、平均血流速度 (MDV)和舒张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 (DVI) ,计算用药后与用药前血流速度比值 (D/R) ,比较高血压病心肌劳损组与高血压病非心肌劳损组及正常组各测算值。结果 基础PDV、MDV和DVI值3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 ,PDVD/R和MDVD/R值高压病心肌劳损组为2.02±0.45和1.91±0.36,显著低于正常组的2.92±0.58和3.0±0.82及高血压病非心肌劳损组的2.69±0.47和2.65±0.70(均P<0.01) ,高血压病非心肌劳损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上心肌劳损改变提示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米力农与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米力农组30例,给予米力农注射液10mg,以0.375μg/(kg·min)的速度静脉微泵推注,每日1次.联合组30例,给予多巴胺注射液120mg,以5-10μg/(kg·min)的速度静脉微泵推注;同时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液静脉微泵推注,根据血压调节速度.同时两组常规予基础治疗.结果米力农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短时间、小剂量应用米力农,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近期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直径指数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主干直径指数变化 (LCDI)的关系。方法  2 2例高血压病心肌缺血性改变者 (A组 ) ,2 5例高血压病非缺血性改变者 (B组 )和 2 1例健康者 (C组 )加入本研究 ,比较各组的左室质量 ,左冠状动脉主干直径和直径指数及冠状动脉储备功能。结果 A组LCDI为(0 0 17± 0 0 0 4 )mm/g,显著小于B组的 (0 0 2 1± 0 0 0 5 )mm/g (P =0 0 11)和C组的 (0 0 2 3± 0 0 0 4 )mm/g (P =0 0 0 0 ) ,而后两组之间十分接近无差异。结论 高血压病心肌缺血性改变者左冠状动脉主干直径不能与左心室肥大成比例地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