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3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NNG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不同培养时间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作用的变化,确定培养细胞发生转化进而增殖的最佳诱导时间。方法 将23~28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培养于含20%小牛血清及常量抗生素的RPMI-1640常规培养基中。将接种培养第4、5、6、7、8d的细胞分别设为5个实验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实验组用含终浓度为3μg/ml 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48h,对照组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相同时间,嗣后换用常规培养基培养4周,再改用含5%小牛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培养。MNNG诱导后每周取各组培养细胞固定、制样,每组随机取3张小盖玻片进行电镜扫描观察,连续取样11周。结果 经MNNG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表面出现形态各异的结构,既有与对照组类似的表面较光滑和有乳突的培养细胞,也有表面光滑如玻璃珠状的细胞,还有具长纤突、微嵴、皱褶、微绒毛、蜂窝和仙人球状等形态的细胞;实验1组培养至第5周即出现大量分裂细胞。结论 MNNG诱导培养第4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培养至第5周可发生转化而出现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2.
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寄生虫虫卵实验教学,是将虫卵悬液滴于载玻片上,再覆以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即临时滴片法进行。此法对寄生虫卵消耗过大且不能回收。在人体寄生虫的人群感染率日趋下降,虫卵收集已较为困难的现状下,故常采用虫卵玻片封制标本来应对,虫卵封装标本能保存较长时间,重复学习使用可提高寄生虫卵实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肝基质鼠尾胶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AKP和ACP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肝基质、鼠尾胶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筛选适合日本血吸虫细胞培养的基质。方法 将虫龄28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预先铺敷有肝基质和鼠尾胶的小盖玻片上常规培养,未铺敷基质者作对照。运用酶细胞化学方法,分别于培养5、14、21、35d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进行AKP和ACP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含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铺敷的基质不同,培养细胞的AKP和ACP活性不同。AKP、ACP着色深浅均按对照组、鼠尾胶组、肝基质组依次加深。定量分析显示,培养14d内,肝基质组与鼠尾胶组细胞AK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肝基质组P<0.01;鼠尾胶组P<0.05);两基质组培养细胞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培养21d后,肝基质组细胞AKP活性分别高于鼠尾胶组和对照组(P<0.01);后两者培养细胞之间的AKP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培养5d细胞的ACP活性,肝基质组与鼠尾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基质组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14d后,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肝基质组培养细胞ACP活性最强,鼠尾胶组次之,对照组最弱。结论 肝基质较为适合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 (ECM)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琥珀酸脱氢酶 (SDH)和乳酸脱氢酶 (L DH)代谢活力的影响 ,筛选适合培养细胞存活、生长的生物基质。 方法 将虫龄 2 1d的日本血吸虫细胞接种于预先涂有肝、肺、鼠尾胶等不同生物基质的小盖玻片上常规培养 ,运用酶细胞化学方法 ,在培养第 3d进行 SDH染色 ,第 7d作 L DH染色 ,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含量 ,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同 ECM培养的细胞 ,其 SDH、 L DH活性不同 ,着色颗粒颜色按对照组、鼠尾胶组、肺基质组、肝基质组依次加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肝、肺基质组培养细胞 SDH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 .0 1) ,而鼠尾胶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 .0 5 )。各基质组培养细胞的 L DH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1) ;各基质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肝基质组培养细胞内两种酶含量最高。 结论 肝基质最适合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5.
肝基质与/或β-巯基乙醇对日本血吸虫细胞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基质与β-巯基乙醇分别及联合作用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影响。方法冷消化法将虫龄为18 d的日本血吸虫童虫制成细胞悬液,联合法接种于普通小盖玻片和预先铺敷肝基质的小盖玻片上。前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β-巯基乙醇组,后者被分为肝基质组与β-巯基乙醇 肝基质联合处理组(简称联合组)。培养第1~4周,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染色,光镜下观察分析。结果培养第1周细胞的LDH活性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LDH活性逐渐降低。培养前2周,β-巯基乙醇组与联合组细胞的LDH活性相近,肝基质组与对照组的相近,前者强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3周始,肝基质组培养细胞的LDH活性最强,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基质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LDH活性的促进作用比β-巯基乙醇稳定、长效;两者联合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对不同培养时间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作用的变化 ,确定培养细胞发生转化进而增殖的最佳诱导时间。 方法 将 2 3~ 2 8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制成细胞悬液 ,接种于小盖玻片上 ,培养于含 2 0 %小牛血清及常量抗生素的RPMI 164 0常规培养基中。将接种培养第 4、5、6、7、8d的细胞分别设为 5个实验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实验组用含终浓度为 3 μg/ml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 48h ,对照组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相同时间 ,嗣后换用常规培养基培养 4周 ,再改用含 5 %小牛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培养。MNNG诱导后每周取各组培养细胞固定、制样 ,每组随机取 3张小盖玻片进行电镜扫描观察 ,连续取样 11周。 结果 经MNNG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表面出现形态各异的结构 ,既有与对照组类似的表面较光滑和有乳突的培养细胞 ,也有表面光滑如玻璃珠状的细胞 ,还有具长纤突、微嵴、皱褶、微绒毛、蜂窝和仙人球状等形态的细胞 ;实验 1组培养至第 5周即出现大量分裂细胞。 结论 MNNG诱导培养第 4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培养至第 5周可发生转化而出现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7.
羊踯躅花蕾中的二氢查耳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索病案教学法在寄生虫学实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校部分本科生的寄生虫学实习课中进行病案教学法的尝试。结果 病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实验班总分、理论、标本成绩均高于对照班 (P <0 .0 1)。学生认为该教学法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发挥学习潜力 ;但超过 5 0 %的学生不认为病案教学法能提高学习效率。结论 病案教学法对提高寄生虫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教改、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宿主因子作用下,日本血吸虫母胞蚴角化不良蛋白(DKC1)基因呈现差异表达。本研究克隆、表达DKC1基因,为后期研究日本血吸虫DKC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搜寻DKC1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双酶切,并将其与PET-28a(+)载体连接,转化入DH5a大肠杆菌,经PCR扩增并测序鉴定后,抽提重组质粒,再将其转化入表达菌BL21大肠杆菌中。PCR鉴定阳性重组克隆后,IPTG诱导表达,SDS-PAGE方法检测表达结果,收集、纯化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9.
一种获得高纯度包涵体蛋白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血吸虫SjBMP基因部分编码序列构建SjBMP-pET-28a(+)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将经过鉴定的目的蛋白rSjBMP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诱导菌样通过Ni2+-NTA Agarose亲和纯化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切胶再纯化。用该纯化蛋白制备免疫血清,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显示,经Ni2+-NTA Agarose亲和纯化和SDS-PAGE切胶再纯化,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回收率>11.0%。用该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免疫血清,获得的血清效价高于1∶1 280;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用该免疫血清去识别表达的重组蛋白,出现特异的单一条带,表明该纯化蛋白仍保持其抗原性,可用于免疫学相关实验研究。因此,SDS-PAGE切胶纯化后电渗、透析回收是纯化重组包涵体蛋白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一套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用于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开发环境,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到编码实现,设计一套基于.NET框架的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管理信息系统。将采集的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数据输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统计与分析,并将结果与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进行比对,测试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建立的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清晰、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可用于蠕形螨感染调查,且系统与传统统计学方法的分析结果呈现高度一致性。结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管理信息系统在操作上具有高度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可应用于蠕形螨感染的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