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眶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眼眶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该类疾病的MRI表现。结果:眼眶病变29例,包括肿瘤10例。炎症10例,血管性病变3例,眼肌病变6例。其在MRI表现各具有影像学特征,眼眶肿瘤多表现为位于眼眶内、外的局限性软组织肿块,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多见;炎性假瘤则表现为眶内局限性软组织肿块或弥漫性异常信号.MR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常伴有眼肌肥大或眼环增厚,泪腺肿大等。结论:MRI检查能显示眼眶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失去手术时机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插管方法,将导管插入肝动脉或更接近肿瘤的供血动脉,先灌注化疗药物,再用碘油与化疗药物混悬液在X线监控下栓塞肿瘤血管,直至肿瘤区碘油沉积充分后再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6个月生存率91.6%,12个月生存率41.6%,24个月生存率4.2%,平均生存13.6月。结论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能适当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影像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SPTP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1)SPTP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多为腹部不适、腹痛,或无明显临床症状;(2)肿瘤内为实性和囊性结构,按实性和囊性结构比例分3型:囊性、实性、囊实性;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实性部分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3)SPTP为交界性肿瘤,与胰腺分界清楚,预后良好;(4)胆总管和胰管不扩张;(5)肿瘤边缘偶可有钙化。结论SPTP虽然罕见,但其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科医生应努力提高术前定性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已得到肯定,但由于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并发脾功能亢进,这些严重影响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我们在治疗肝癌同时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对经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的作用。方法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006年12月至2012年1月期间53例垂体肿瘤手术患者,对比研究通过术前鼻蝶入路CT多平面重建技术了解入路解剖变异对垂体肿瘤手术的影响。结果术前手术入路CT多平面重建患者,手术时间缩短(P=0.000),术中出血量减少(P=0.000),术后并发症少(P=0.011),住院时间短(P=0.025)。结论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准确显示手术入路及肿瘤周围结构关系,提高经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的手术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乳腺癌发病率在全球呈现上升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乃至生命的第一恶性肿瘤。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3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而有约4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虽然是乳腺癌低发区,但近年来发病率也迅速上升,患者的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  相似文献   
8.
30例运动员髌骨软化症的CR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运动员髌骨软化症的CR片改变。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髌骨软化症的运动员患者30例,共计50侧膝关节摄屈膝30°侧位和髌骨轴位片,进行Insallsalvati和Merchat测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仔细观察髌骨后缘骨质改变。结果 两组髌骨高度、厚度、指数的平均值及髌股协调角、髌股角、髌骨指数平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40侧髌骨后缘有骨质吸收,10侧髌股关节面有硬化,关节间隙狭窄有骨赘形成等。结论 因CR片图象分辨力及显示能力明显优于普通X线片,髌骨软化症的CR片上可发现髌股关节对合关系、髌骨稳定性、髌骨运动轨迹均有异常。早期患者髌骨后缘见囊状骨质吸收,晚期患者可并发髌股关节的退形性变。因此对临床上怀疑髌骨软化症的患者要常规拍摄屈膝30°膝关节侧位片及轴位片,对尽早诊断此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计算机多平面重建方法(MPR)测量鼻蝶入路各结构的解剖学数据,为内镜下经蝶窦手术提供形态学参数依据.方法 60例垂体瘤患者行128层螺旋CT扫描,在MPR形成的冠状、矢状和横断面测量鼻蝶手术入路中蝶窦、鼻腔、蝶鞍等相关结构的形态学参数.结果 蝶窦窦腔的上下径为(26.40±4.80)mm,前后径为(25.90±6.00)mm,左右径为(37.30±7.00) mm.鼻小柱根部到蝶窦口下极的距离为(69.87±5.23)mm,鼻小柱根部到蝶窦最大横径与蝶窦侧壁交点的距离为(76.30±5.14)mm.鼻底平面与鼻小柱根部到蝶窦口下极连线的仰角为31.07°±6.40°,正中矢状面与鼻小柱根部到蝶窦最大横径与外侧壁交点的夹角为17.62°±2.99°.鼻前孔到鞍底中点的距离为(71.25±2.85)mm,蝶窦口到鞍底中点的距离为(13.15±1.68) mm.结论 获得鼻蝶入路相关结构的形态学参数资料,有助于指导经蝶窦顺利切除垂体瘤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蝶窦间隔的容积漫游技术(VRT)重建了解蝶窦间隔形态的多样性以及与手术的相关性。方法 242例经蝶窦切除鞍区肿瘤的患者,术前用Siemens 128层螺旋CT行蝶窦间隔的VRT重建。结果 242例蝶窦间隔中,无间隔5例(2.1%);单间隔居中39例(16.1%);单间隔偏左78例(32.2%);单间隔偏右66例(27.3%);单间隔倾斜19例(7.9%);两间隔21例(8.7%);三间隔11例(4.5%);四间隔、多间隔、横隔各1例(各0.4%)。根据重建的蝶窦间隔,手术中98例(40.5%)能够定位鞍区肿瘤的位置。18例(7.4%)定位间隔与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从而避免了动脉的损伤。3例(1.2%)复杂间隔,指示间隔的切除范围及方向,尽快暴露鞍底。结论重建的蝶窦间隔能指导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