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治疗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择期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治疗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患者均为慢性胰腺炎后伴有比较严重的胃底静脉曲张及1次以上出血史。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8个月。随访中无上消化道出血,无手术近期死亡,效果满意。结论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能较好地为患者接受,复发出血率低,止血确切,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手术切除疗效。方法:对13例因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肝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观察了生存时间及肿瘤组织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结果:无手术死亡,7例生存19个月,6例生存2年以上。nm23-H1阳性者9例,阴性者4例。结论:对肝癌破裂出血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肝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指征.方法 检测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体内的HBV DNA和ccc DNA的水平,并监测其停用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后的乙肝复发情况.结果 共20例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纳入本研究.所有受体血浆均未检测到HBV DNA,1例受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出微量HBV DNA (0.023 6 copies/cell),另1例受体的肝组织中检测出微量HBV DNA,但均未检测到ccc DNA.随访期间,所有受体均停用HBIG,13例停用抗病毒药物.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HBV DNA的受体有乙肝复发,并检测出HBV变异(变异位点G145R).结论 乙肝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停用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须在停药前检测体内的HBV和病毒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再次肝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3年4月我中心进行的612例肝移植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16例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率2.61%(16/612).两次移植间隔时间(即首次移植物存活时间)为(16.2±18.3)个月(10 d至64个月,中位时间9.5个月).再次肝移植后总体病死率50%(8/16),围手术期病死率18.75%(3/16);再次移植物存活时间为(37.4±34.3)个月(3d至94个月,中位时间39.5个月);受者平均生存时间(53.6±33.9)个月(10 d至94个月,中位时间57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48.3%.结论 对于肝移植术后常规方法难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再次肝移植是合理、必要和可行的救治手段.再次肝移植在首次移植6个月后进行,有利于降低再次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OVCFs 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单侧入路 PVP 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入路 PVP 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脊柱后凸畸形 Cobb 角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的 VAS 评分、脊柱后凸畸形 Cobb 角均小于治疗前(P ﹤0.05),但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OVCFs 的治疗中,单、双侧入路 PVP 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是单侧入路PVP 治疗的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住院时间短,医疗花费低,是治疗 OVCFs 的较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8岁,因“乙型肝炎病史10年,乏力、尿黄2个月,加重伴意识障碍1周”于2006年12月28日收入院。10年前体检时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当时肝功能正常,未予治疗。3年前检查乙型肝炎5项为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10^5 copies/ml;开始服用拉米夫定(贺普丁)治疗(100mg/d)。  相似文献   
7.
危重症肝移植病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效预防危重肝病病人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外科措施.方法 有肝功能衰竭的终末期肝病病人90例,含Child C级肝功病人42例,慢重肝44例,暴发性肝衰4例.所有病人术前均需利尿剂治疗,术前血肌酐水平超过1.2 mg/dl者8例,最高为2.06 mg/dl.采用了术前行血浆置换、术中体外静脉转流及背驮术式等三项措施中至少一项者42例,无一项者48例.结果 90例肝移植病人无一例手术死亡.选择性采用了术前血浆置换、术中体外腔静脉转流、不阻断腔静脉的背驮式移植术式至少一项者无一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无任何这类预防措施之一的48例中,有5例出现肾功能衰竭,经血滤或血透后仅1例存活.结论 针对晚期肝硬化失代偿及慢重肝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病人术前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的特点,选择性采用术前血浆置换、术中体外腔静脉转流、不阻断腔静脉的背驮式移植术式及术后血滤等是有效地预防与治疗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关键外科措施.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26岁,因"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4年,停经8+个月,腹部阵痛1 h"于2008年5月6日凌晨2时急诊入我院产科,化验为B型血,RH阳性;HBsAg(+)、HBeAg (+)、anti-HBc(+)、HBV-DNA定量2.06×107copies/ml,HCV(-);凝血酶原时间26.3 s,凝血酶原活动度29%,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2.05;丙氨酸转氨酶3019.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5.6 U/L,血清总胆红素174.4 μmot/L,直接胆红素78.2 μmol/L,血氨154μmol/L,诊断为"G3P1G33+3 LOA早产临产、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重型)、肝性脑病(昏迷期)."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61例人免疫缺陷病毒(IIIV)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与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探讨我国HIV感染者发生肝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肝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HAART治疗的71例HIV/AIDS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饮酒状况、CD4^+T细胞数、HAART治疗方案、肝毒性药物的使用、HBV和/或HCV协同感染等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71例患者中HBV感染者9例,HCV感染者35例,其中HBV、HCV共同感染者5例;51例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HBV和/或HCV协同感染比率分别为63%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年龄、性别、感染途径、饮酒状况、CD4^+T淋巴细胞数(〈50)、HAART治疗方案、使用肝毒性药物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回归分析HBV和/或HCV的协同感染是HAART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HBV和/或HCV与HIV的协同感染十分普遍,是HAART治疗HIV/AIDS患者肝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