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部疼痛评分量表(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视物重影5年"就诊。患者11岁时因车祸伤昏迷10 d,醒来后出现复视;3个月后逐渐出现外斜,外斜约30°,随后复视症状"消失"。5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外斜矫正术"(双眼外直肌后退术),术后出现视物重影。曾给予试戴三棱镜,重影不能消除,当地医院嘱遮盖一眼避免重影。患者希望消除复视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车祸后右侧面瘫,右侧肢体麻木,哭时无泪,面瘫和肢体麻木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方面的原因,骨折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的现象在治疗中时有发生,本文阐述了上述情况的分类、产生的原因、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 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贵州航天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90 例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PVP,观察组患者采用 PKP。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精神状态 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脊柱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生活能力评分、 椎体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明显小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0.00 %,与对照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11.11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 PVP 治疗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PKP 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亦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骨水泥渗漏率,促进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纠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获得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41眼)获得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对术前及术后1周、4周、3个月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获得性上斜肌麻痹以双侧为主,病因主要为闭合性颅脑外伤,常有昏迷病史,有旋转复视主诉,代偿头位以下颌内收多见,斜视检查表现为双下方为主的外旋。本组病例中35眼行Harada—Ito术,5眼行上斜肌折叠术,1眼行下斜肌减弱术。术中及术后随访未见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旋转复视消失,1例仍有轻微头向肩倾斜的代偿头位。41眼术前同视机检查上方注视野外旋(9.1±2.1)°,正前方注视野外旋(11.0±2.4)°,下方注视野外旋(15.0±3.3)°,与术后1周[分别为内旋(7.5±2.3)°,内旋(4.7±2.4)°,内旋(2.2±2.4)°],术后4周[分别为内旋(5.3±1.9)°,内旋(3.5±2.3)°,内旋(1.9±2.3)°],术后3个月[分别为内旋(1.8±2.2)°,外旋(1.4±2.1)°,外旋(4.2±2.3)°]相比,旋转斜视度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旋转斜视度有一定程度的回退趋势。结论获得性上斜肌麻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旋转性复视,需依据临床检查结果选择Harada—Ito术、上斜肌折叠术或下斜肌减弱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以适度过矫为宜。手术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疑恶变巨大溃疡胃镜下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胃癌MG7抗原(MG—Ag)表达的关系及两者对良、恶性溃疡鉴别的辅助指导价值。[方法]对58例经首次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未能确诊为胃癌的胃巨大溃疡患者进行镜下中医微观辨证分型,同时进行MGT-Ag,ABC免疫组化染色后,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72周(平均7周),所有患者均再次复查胃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MG7一Ag阳性表达在络灼伤阴型(18/19)与络阻热瘀型溃疡(8/10)中明显高于胃热型(2/14)与胃寒型(2/15)(P〈0.01)。MG7一Ag阳性表达30例中有19例二次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63.3%),其中络灼伤阴型18例,络阻热瘀型1例;阴性表达28例中有5例确诊为胃癌(17.9%),其中络灼伤阴型1例,络阻热瘀型2例,胃热型与胃寒型各1例。其胃癌检出率在MG7-Ag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之间及不同辨证分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G7一Ag阳性表达络灼伤阴型及络阻热瘀型胃巨大溃疡与胃癌关系密切,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密切随访,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烧结温度、烧结次数、升温速率对IPS e.max CAD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挠曲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市售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D/CAM)可切削IPS e.max CAD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制作条形实验试件(长15.0 mm,宽4.0 mm,厚1.2 mm)75个,随机编号后分为烧结温度组、烧结次数组、升温速率组3组,每组25个。烧结温度组分别进行烧结温度为700、750、800、850、900℃的处理,烧结次数组分别进行烧结次数为1、2、3、4、5次的处理,升温速率组分别进行升温速率为30、60、90、120、140℃/min的处理,按设定烧结参数进行烧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ISO 6872标准)使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每个试件的挠曲强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烧结温度处理下,试件挠曲强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烧结次数和升温速率处理下,试件挠曲强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结温度对椅旁CAD/CAM IPS e.max CAD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挠曲强度有影响,而烧结次数和升温速率对其挠曲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固本益肠汤联合甲硝唑、肠道益生菌及食物日志指导的饮食调整四联续贯疗法治疗脾虚泄泻的疗效。[方法]108例脾虚泄泻患者随机分为3组,四联治疗(A)组36例,给予固本益肠汤100ml/次,3次/d,联合甲硝唑200mg,2次/d,整肠生0.5g,3次/d及食物日志指导的饮食调整四联续贯治疗;对照1(B1)组36例,给予甲硝唑、整肠生;对照2(B2)组36例,仅给予甲硝唑,治疗剂量及方法均同A组;以上药物除甲硝唑服用1周外,其他服用至第4周,整肠生在甲硝唑停药后开始服用。所有病例均经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结果]A组治愈率(77.8%)明显优于B1、B2组(41.7%、13.9%)(P〈0.01),而B1组显效率(74.3%)较132组(30.6%)为优(P〈0.01)。停药后A组6周与12周复发率(8.3%、11.1%)均较B1、B2组(25.8%、42.9%,36.0%、52.0%)低(P〈0.01),B1、B2组12周复发率明显高于6周(P〈0.05)。[结论]固本益肠汤四联续贯疗法治疗脾虚泄泻,可提高治愈率及显效率,降低复发率,较单纯甲硝唑及甲硝唑与肠道益生菌联合治疗为优,临床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07例采用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107例均完成MED手术,未出现其它并发症。按Macnabl标准本组优良率达95.3%。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G7-Ag表达对良性、恶性溃疡的鉴别及可疑恶变溃疡的临床随访、二次活检的辅助指导价值。方法对58例经首次胃镜检查可疑恶性溃疡、活检、病理未能确诊患者进行ABC免疫组化染色后,密切临床随访1-72周(平均7周),所有患者均再次胃镜复查,组织活检。结果MG7-Ag阳性表达30例中有19例(63.3%)二次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阴性组28例中有5例(17.9%)确诊为胃癌,两组胃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G7-Ag阳性表达与胃癌关系密切,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密切随访,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