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AH)对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与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心肌细胞原位末端标记、左心室心肌凋亡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分析和HPLCRIA法分别检测了2001年10月至2003年2月因各种原因引起缺氧和缺氧合并PAH[PASP>30mmHg,PAMP>20mmHg(1mmHg=0.133kPa)]死亡的17例患儿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5种相关凋亡基因蛋白表达及心肌AngⅡ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缺氧组的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凋亡基因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缺氧合并PAH组与缺氧组却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缺氧及缺氧合并PAH组心肌组织Ang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氧合并PAH组高于单纯缺氧组,2组相比较P<0.05。缺氧和缺氧合并PAH患儿心肌组织AngⅡ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3,P<0.01,0.551,P<0.05)。结论:缺氧是引起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而PAH的形成并未进一步使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加重,缺氧与AngⅡ在引起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分离制备高纯度的DNA单双链提供新的技术方法。方法 利用SOURCEl5Q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DNA单双链。并测定回收率。结果 SOURCE15Q柱在紫外检测波长为260hm,流速为1ml/min,流动相为pH9.0时,以20mmol/L Tris-HCl缓冲液 2.0mol/LNaCl,线性浓度梯度洗脱的分离条件下,能很好地对85个碱基长度不对称PCR产物的单双链进行分离;对24mer单链样品进行回收率测试,回收率为92.46%。结论 利用SOURCE15Q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DNA单双链的方法简便、快捷、稳定、分辨率高、纯度高,适合核酸单链和双链样品的分离、纯化、鉴定和制备。  相似文献   
3.
郭启煜  高妍  丛琳  邵宁生 《医学争鸣》2001,22(14):1307-1310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是否会对大鼠骨骼肌细胞L eptin受体的基因、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代谢的异常 .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 Sprague- Dawley大鼠骨骼肌细胞 ,分别与软脂酸(0 .2 5 m mol· L- 1 )或油酸 (0 .12 5 mmol· L- 1 )孵育 12 ,2 4和36 h,提取蛋白后用 Western印迹法检测 L eptin受体的蛋白水平 .用 RT- PCR检测胰岛细胞内 L eptin受体 RNA含量的变化 .应用免疫沉淀法检测 L eptin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 .结果 软脂酸和油酸孵育后大鼠骨骼肌细胞 L eptin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孵育 12和 2 4h后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 ,在孵育 36 h后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 [软脂酸 (0 .36±0 .0 3)和油酸 (0 .35± 0 .0 4) vs对照 (0 . 39± 0 .0 5 ) ,P<0 .0 5 ];L eptin受体的 RNA水平在孵育 12 h后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 ,孵育 2 4和 36 h 后显著下调 [2 4h:软脂酸(0 .2 6± 0 .0 3)和油酸 (0 .2 6± 0 .0 4) vs对照 (0 .31± 0 .0 3) ,P<0 .0 5 ;36 h:软脂酸 (0 .2 5± 0 .0 4)和油酸 (0 .2 3± 0 .0 3) vs对照 (0 .2 9± 0 .0 1) ,P<0 .0 5 ];L eptin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在在孵育 12 h后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 ,孵育 2 4和36 h后显著下调 [2 4h:软脂酸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应用中波紫外线(UVB 290-320nm)照射无毛鼠,观察UVB对无毛鼠皮肤纹理、表皮、及真皮基质的影响,建立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打下基础。方法:应用皮肤图像分析系统、皮肤组织学及特殊染色方法,对接受中波紫外线照射20周的无毛鼠进行皮肤纹理、表皮、真皮、基底膜、粘多糖、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无毛鼠经UVB照射20周、总计量5.9J/cm2,皮肤出现粗糙,皮纹加深、加宽。皮肤增厚,表皮增生、伴有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真皮水肿,纤维母细胞增生,弥漫性单核细胞、肥大细胞、嗜中性白细胞侵润。基底膜不规则增厚。胶原含量减少,染色变浅,胶原纤维明显变性,均质化,形成片、块状,变性的胶原纤维延伸至真皮深层。弹性纤维增多变粗,部分增生的弹性纤维聚集、断裂、缠结。结论:中波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害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真皮及真皮基质的改变是紫外线引起皮肤光老化的病理基础。中波紫外线照射后的无毛鼠的皮肤所发生的变化与临床皮肤光老化疾病一致,因此该模型是较为理想的研究皮肤光老化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Argonaute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瘦素对大鼠肝细胞瘦素受体蛋白、基因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肝脏细胞,与瘦素共同孵育12 h、24 h及36 h,提取蛋白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瘦素受体的蛋白水平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细胞瘦素受体的mRNA水平,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瘦素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结果大鼠肝细胞的瘦素受体的蛋白水平在与瘦素共同孵育12 h、24 h和36 h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细胞瘦素受体的mRNA表达在孵育12 h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孵育24 h及36 h后,与对照组及孵育12 h时相比,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瘦素作用12 h后,对大鼠肝脏细胞瘦素受体酪氨酸磷酸化无显著影响(P>0.05),但孵育24 h及36 h后,大鼠肝脏细胞瘦素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与对照组及瘦素作用12 h后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可促进大鼠肝细胞瘦素受体的mRNA表达并增强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SELEX技术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有关研究报道中随机RNA文库的特点,重点讨论了随机RNA文库构建中的理论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表明,单个细胞中与同一G蛋白偶联的不同受体,可引发不同的生物化学或细胞应答。传统的关系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是一维的观点,难以翻译上面的现象。本文认为,在人们的思维模式里必须加入二维因素:质膜中受体和效应分子的定位及移动。受体的定位促进了它与某一特定信号转导途径偶联,受体的移位是细胞信号转导路径多样化的重要手段。小窝作为质膜上重要的微区似乎是质膜中介导区室化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