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预测龙生蛭胶囊中"桃仁-红花-川芎"药组治疗脑卒中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TCMIP V2.0),将"桃仁-红花-川芎"药组化学信息进行靶标预测,构建与脑卒中相关疾病靶标信息的蛋白互作网络(PPI),采用通路富集分析药组干预疾病的关键靶标,并构建"桃仁-红花-川芎"药组活性成分、关键核心靶标和疾病相关通路的PPI,绘制"中药-活性成分-关键核心靶标-通路"网络图,分析与核心靶标相关的主要成分,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活性成分进行虚拟筛选。结果共预测到活性成分19个,核心网络靶标62个,其中药物靶标27个,疾病靶标35个,疾病与药物共有靶标2个(NR3C1,APP);其药效物质基础主要为生物碱类、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成分";桃仁-红花-川芎"药组主要活性物质与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2(ERK2)、Janus激酶2(JNK2)形成较好的对接模式与较高的亲和力,具有治疗脑卒中的活性。结论龙生蛭胶囊中"桃仁-红花-川芎"药组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脑卒中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ERK2和JNK2等核心靶标有关。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抗原基因Ts21的原核表达与重组蛋白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原核表达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Mr)21 000抗原基因(Ts21)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和抗原性鉴定。 方法 将旋毛虫抗原基因Ts21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c2X-Ts21,经酶切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TB1,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将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免疫血清,ELISA检测抗体滴度,免疫荧光检测(IFA)确定Ts21蛋白在肌幼虫体内的分布。 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为Mr 63 500的重组融合蛋白,IPTG诱导4 h后表达量最大,薄层凝胶光密度扫描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8.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及旋毛虫病患者血清识别,但不能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及伪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识别;与钩虫病、囊尾蚴病、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但与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有交叉反应。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可产生高滴度的血清抗体,IFA显示Ts21蛋白主要分布于肌幼虫体壁。 结论 成功制备了旋毛虫Ts21基因的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根龙蛭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切开颈部皮肤后缝合,其余各组造模后治疗组采用二根龙蛭汤灌胃,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片灌胃。治疗后第7d处死大鼠,断头取脑,采用酶联免疫法观察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脑组织SOD较模型组明显升高,较对照组升高(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大鼠脑组织MDA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二根龙蛭汤能促进SOD表达升高和MDA表达的降低,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炎症反应所致的继发性损伤,这可能是二根龙蛭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经化裁可用于多种病因所致抑郁,但目前多为基础理论研究或临床研究,缺乏对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该文以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为研究对象,借助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TCMIP)探讨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该研究共预测得到10个活性成分,其中百合成分4个,分别为6-O-β-D-吡喃葡萄糖基-3β,26-二羟基-Δ5-胆甾烯-16,22-二氧代-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岷江百合苷D、百合皂苷、百合苷C;地黄成分6个,分别为谷氨酸、蔗糖、苍耳苷、腺苷、L-精氨酸、甘露三糖。其作用机制涉及54个关键药靶及嘌呤代谢、氨基酸代谢障碍、神经营养因子、雌激素信号通路等相关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这些靶点及通路均与文献报道的抑郁症发病机制相吻合,证明TCMIP在预测中药及复方作用机制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此外,研究还显示百合地黄汤在帕金森病、抗肿瘤、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百合地黄汤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经典名方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文献,全面分析"脑心同治"理论发展状况。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PubMed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01至2018年"脑心同治"研究的文献,利用Bicomb2工具对文献年代、期刊、作者、科研机构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Ucinet6和NetDraw2.084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特征。结果:"脑心同治"文献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热点为基于脑心同治理论开发的中药大品种"丹红注射液"和"脑心通胶囊"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主要内容为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分子机理、物质基础等方面,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结论:"脑心同治"理论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脑心同治"理论更加系统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7.
逯莉  介磊  顿宝生 《中医药导报》2020,26(12):139-143
目的:系统评价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筛选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纳入文献采用Jadad评分表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725例患者,文献质量普遍偏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显著提高患者痊愈率[OR=1.63,95%CI(1.15,2.31),P=0.006]和有效率[OR=2.96,95%CI(1.90,4.61),P0.000,01],缓解抑郁症状[MD=-3.30,95%CI(-4.43,-2.17),P0.000,01],恢复神经功能[MD=-2.39,95%CI(-3.34,-1.44),P0.000,01],提高日常生活能力[MD=-4.53,95%CI(-5.83,-3.23),P 0.000,01],改善精神状态[MD=3.16,95%CI(1.05,5.27),P=0.003],不良反应少[OR=0.28,95%CI(0.18,0.43),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二根龙蛭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TIA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吡拉西坦片、吡拉西坦片+复方丹参片、吡拉西坦片+二根龙蛭汤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脱落病例5例,对照组脱落病例3例,基础组脱落病例4例.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CoMA评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及基础组CoMA评分提高(P<0.05).结论 二根龙蛭汤用于对TIA患者的治疗,治疗后CoMA评分明显提高,认知功能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途径,作为护士,必须熟练并准确、迅速地完成各项操作。我科通过运用护理程序进行静脉输液,提出了有关的方法和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 静脉输液方法1.1 患者的准备:首先应对患者生活、心理等方面及预穿刺侧的皮肤情况、血管进行评估。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根龙蛭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栓线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切开颈部皮肤后缝合。造模后治疗组采用二根龙蛭汤灌胃,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片灌胃治疗。治疗后第7天进行水迷宫实验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采用酶联免疫法观察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和对照组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均〈0.05),VEGF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二根龙蛭汤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组织内VEGF含量从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