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神经性皮肤病,以成簇疱疹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常为单侧性,伴有疼痛为临床症状。从2007年开始,对46例带状疱疹患者运用针灸加理疗,配以口服芩连片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秀珍  赵秀华 《山东医药》2003,43(34):28-28
迄今拉米呋啶(3TC)仍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但由于3TC不能彻底清除HBV—DNA的复制模板,短期应用停药后容易复发,长期应用会诱发HBV基因变异,因此限制了疗效。本文通过对32例曾用3TC治疗,现已停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以探讨影响其疗效持久性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拉一亨氏综合征(Ramsag—Hunt Syndrome),又称作耳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是带状疱疹的一种特殊类型。系由膝状神经节受病毒侵犯后影响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而引起面瘫、耳痛和疱疹三联征。该病临床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5岁,因右耳疱疹、疼痛  相似文献   
4.
对255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 5 mIU/次,隔日1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出现ALT/AST反跳65例,其中宿主诱导的ALT/AST反跳24例,病毒诱导的ALT/AST反跳25例,宿主诱导的ALT/AST反跳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病毒诱导的ALT/AST反跳患者;ALT/AST反跳与治疗前ALT/AS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治疗前HBV DNA≥105Copies/ml者ALT/AST反跳率高于<105Copies/ml者。提示宿主诱导的ALT/AST反跳可能预测将来有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山东地区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状况,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检测159例病毒性肝炎血清HGV-RNA。结果表明:甲型和戊型肝炎HGV-RNA均阴性。乙型肝炎HGV-RNA的检出率,在急性肝炎(0/20)、慢性肝炎(2/50)、肝硬变(1/10)和慢性重型肝炎(1/5)依次升高。慢性丙型肝炎HGV-RNA的检出率为30.0%。非甲-戊(NA-E)型肝炎HGV-RNA的检出率为23.3%,且在急性肝炎(2/15)、慢性肝炎(2/8)、肝硬变(3/5)中依次升高。肝细胞癌4例,2例HGV-RNA阳性。本组HGV-RNA阳性19例中,8例有输血史,7例有多次住院史,4例感染来源不清。提示HGV感染常见于乙、丙、非甲-戊型肝炎和肝癌中,其感染途径可能与输血和医院内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6.
前些年护理上对脑出血病,只注重该疾病及并发症的护理,虽然病人的生命保住了,却出现足下垂、外翻、关节强直、肌腱韧带挛缩、肌肉萎缩等后遗症,生存质量降低。近年来通过在脑出血急性期实施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脑出血急性期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包括:床上良姿体位、按摩、被动运动和早期床上运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调整碘剂量(17.1 g I/m2BSA)、固定注射时间(25 s),比较双能量CT(dual energy CT,DECT)增强扫描中两种不同碘浓度对比剂之间血管和肝实质的强化。方法:300例患者被前瞻性随机分为4组,A组及C组注射300 mg/m L对比剂,B组及D组注射370 mg/m L对比剂,碘剂量根据BSA调整,对比剂注射时间固定为25 s。分别于肝动脉晚期(A、B组)或门静脉期(C、D组)采用双能量扫描,在80 k Vp、140 k Vp及彩色编码碘覆盖图中,比较高、低碘浓度对比剂间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强化程度。组间强化程度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在80 k Vp、140 k Vp或彩色编码碘覆盖图中,注射高碘浓度对比剂时,动脉期主动脉平均强化程度较高,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碘浓度对比剂间门静脉期门静脉及各扫描期内肝实质强化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增强DECT成像中,根据BSA调整碘剂量,固定注射时间,注射300 mg I/m L或370 mg I/m L对比剂,可获得相等的血管及肝实质的强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MARS(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123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MARS治疗,分析其疗效及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分期、患者年龄、治疗次数对疗效的影响。结果MARS治疗重型肝炎123例,治愈或好转 48例,治愈好转率39%。MARS对早、中、晚期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0.8%、46.5%、13%,对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4.3%、55.6%、42.9%。MAR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与治疗次数不呈正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结论MARS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患者年龄、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及分期有关,与MARS治疗次数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近年来有关苦参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方法:介绍并评价苦参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结果:滴定法、薄层扫描法及酸性染料比色法用于苦参有效成分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具有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性强等特点。结论:目前苦参的研究有一定基础,液-质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苦参有效成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局限在救死扶伤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及病人的需求。因此,国内护理界在这一形式下,积极探索和引进国外科学的护理体系—整体护理。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核心,而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病人提供安全、经济、高质量的护理保证。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其健康状况,作出恰当的健康医疗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