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晚期日本血吸虫病肝组织学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其肝组织内的表达与肝纤维化检查的肝组织病理活检的相关程度。方法肝组织手术活检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病理学检查。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S-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S-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血清MMPS-1、TGF-β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TIMPS-1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共检测晚血脾切除患者45例。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按Scheuer分级S13例(6.0%)、S25例(11.1%)、S319例(42.2%)、S418例(40.0%)。肝组织免疫组化MMPS-1“ ”27例(60.0%),“ ”10例(22.2%),“ ”1例(2.2%);TIMPS-1“ ”8例(17.8%),“ ”18例(40.0%),“ ”13例(28.9%)。TGF-β1“ ”8例(17%),“ ”22例(48.9%),“ ”10例(22.2%)。血清MMPS-1、TIMPS-1、TGF-β1含量除MMPS-1外,均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和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强度的增强而增高。结论晚血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与肝组织TIMPS-1、TGF-β1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强度及血清含量呈正相关;检测血清TIMPS-1、TGF-β1含量及TIMPS-1/MMPS-1比值是肝纤维化诊断和疗效评价较好的无创伤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E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E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100例肝纤维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基础治疗+维生素E治疗;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安慰剂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脏B超影像变化、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6项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LⅣ)、间质金属蛋白酶(MMPS)、间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6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肝脏B超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3,P<0.01)。结论维生素E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日本血吸虫病与曼氏血吸虫病肝脏病理损害的超声诊断标准图像.方法慢性血吸虫病(慢血)167例和晚期血吸虫病(晚血)62例进行了B超检查,同时检查了健康人138名作正常对照.结果慢血167例中肝实质为Ⅰ级102例,可视为曼氏血吸虫病B图119例.晚血62例中肝实质为Ⅲ级42例,可视为曼氏血吸虫病中E、EC、F图的分别为7、29、6例.结论日本血吸虫病是以肝实质损害为主,图像特征为网状改变,而曼氏血吸虫病是以门脉周围纤维化改变为主,图像特征为环状、圆点、管状改变,伴门脉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晚期血吸虫病(晚斑)肝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晚血(观察组)肝组织中TGF-β1、MMP-1、TIMP-1表达;采用EIASA法检测观察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TIMP-1、TGF-β1、MMP-1水平。结果观察组肝组织中TGF-β1、TIMP-1表达强度与肝纤维化程度、有无合并HBV感染呈正相关(P均〈0.05);而MMP-1无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TGF-β1、TIMP-1水平及TIMP-1/MMP-1值明显增高(P均〈0.01),并与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均〈0.01),而血清MM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GF-β1、MMP-1、TIMP-1与晚血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晚血患者肝纤维化诊断和疗效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p53蛋白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95例晚期血吸虫病、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10例正常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p53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指标比较分析。结果:95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74.74%、64.21%、8.4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的强度与肝炎分级、肝纤维化分期或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呈正相关(P均0.05),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p53在晚期血吸虫病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细胞癌(P0.01);正常肝组织中未观察到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p53蛋白表达。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晚期血吸虫病中高表达,提示抗血管生成可能为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症防治提供新的思路,p53蛋白在晚期血吸虫病中有低表达,对探讨血吸虫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1851年,Theodor Bilharz[1]在西方首先描述了一种寄生虫感染,后来被称之为血吸虫病.而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已有2100多年[2].目前,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74个国家合计有2亿人口感染血吸虫病[3],部分地区疫情有继续扩大和蔓延之势.据统计[2],自2000年开始,我国血吸虫病感染例数呈逐年增加之势,至2003年已达84万例,可见我国的血吸虫病疫情仍十分严峻.在血吸虫疫区,脑型血吸虫病发病率有所上升,为提高对脑型血吸虫病的认识,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主要致病菌。Hp的cag致病岛(PAI)。和其中的一个免疫抗原CagA所产生的IgG抗体已经证明和Hp感染引起的胃黏膜萎缩和胃癌有关。我国的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群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Hp感染者,这些共感染人群是否存在特殊的临床后果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现有的血清学资料,检测是否日本血吸虫感染调节了针对Hp的体液免疫反应,并延缓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内皮素(ET)、透明质酸(HA)、三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与肝纤维化形成、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及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15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ET、HA、PCIII、IV.C、LN含量,并与肝功能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晚期血吸虫病患者ET血清浓度明显增高,与慢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血吸虫病患者ET、HA、PCⅢ、IV.C、LN水平随着chuild-pugh分级及肝纤维化程度增高而增高;晚期血吸虫病伴食道静脉曲张与无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血清ET、HA、PCⅢ、IV.C、LN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T、HA、PCⅢ、IV.C、LN可能在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和门脉高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证实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存在微循环障碍,我们应用多个指标对家兔血吸虫病性肝微循环障碍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方法 健康家兔30只,均为雄性,体重2.0~2.5kg。将动物分成二组:实验组,按动物每公斤体重感染血吸虫尾蚴100条,共20只;对照组10只。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还有一部分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该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也相当严重,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率较高。鉴别这两种疾病,对于选择治疗方案,估计病情的发展,掌握疫情等都很有必要。但由于这两种疾病的症状、体征相似,临床诊断符合率只有66.7~70.3%。为此,我们就本所1979~1986年经病理学确诊的两型肝硬化病例99例,其中血吸虫性肝硬化63例;门脉性肝硬化36例,应用多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