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不同锑剂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凋亡诱导作用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不同锑剂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的比较,力求找到有效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锑剂药物。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形态学及NBT(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判定NB4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功能;细胞周期分析和DNA电泳研究细胞凋亡。结果:三价锑剂能够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而五价锑剂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没有凋亡诱导作用。结论:三价锑剂能够有效地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提示酒石酸锑钾作为临床治疗寄生虫病有效药物,可以老药新用,有望用于临床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改良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大鼠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差异表达基因文库 ,为寻找在脊髓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提供帮助。方法 在经典消减杂交的基础上引进SMART反转录、长距离PCR、磁性分离系统、离心柱色谱等方法建立改良消减杂交技术 ,通过两轮消减杂交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 ,并对文库中的差异基因进行批量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将两轮消减杂交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转化大肠杆菌JM10 9以建立差异表达基因文库 ,库容量大小为 2× 10 3。从文库中随机挑取 90个克隆进行酶切鉴定与测序分析 ,得到 4 0个差异基因序列 ,其中 32个已知序列 ,8个新序列。 结论  通过改良消减杂交成功建立了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差异表达基因文库 ,为筛选在大鼠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 ,进一步探讨脊髓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氟对大鼠肾脏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肾脏是机体氟的最主要排泄器官,进入机体的氟约有85%经肾脏排出,且组织中氟含量较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氟病区居民和氟作业工人的肾功能受损,蛋白尿人数增加。动物实验显示氟可致明显的肾损伤,作者认为氟是肾小管细胞毒物,对肾组织的损害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本研究测定了氟中毒大鼠肾脏脂质过氧化水平,为探讨氟致肾损害的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与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忠良  路凡 《医学争鸣》1997,18(5):497-498
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与活性分析赵忠良路凡陈南春柴玉波陈苏民(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西安710033)关键词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融合蛋白大肠杆菌中图号Q774表皮生长因子为一小分子多肽生长因子,能促进多种上皮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6.
枸杞多糖对两种化合物体外诱发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枸杞多糖(polysaccharide of Lycium barbarum,LBP)为中药枸杞(Lycium barbarum Linn.)果实的有效提取成份之一.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繁殖等作用.本研究采用了两项细胞遗传学方法,对LBP的体外遗传损伤保护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作用于离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时,其遗传毒作用可使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频率明显增高.当LBP在细胞培养液中的浓度达20 μg·ml~(-1)以上时,可使MMC新诱发的SCE频率明显降低,并呈明显的剂量反应  相似文献   
7.
三氧化二锑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锑剂三氧化二锑(Sb2O3)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寻求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形态学及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判定NB4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功能。采用细胞周期分析和DNA电泳研究细胞凋亡。结果 Sb2O3能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Sb2O3能有效地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提示锑剂诱导细胞半亡的疗法,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碱性MAGE家族新成员restin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抗体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从维甲酸诱导的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克隆编码219个氨基酸的新基因restin,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制备抗血清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采用PCR技术,以维甲酸诱导的白血病细胞的cDNA为模板,扩增出restin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经过温度诱导获得restin表达蛋白。利用SDS-PAGE纯化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该蛋白的抗血清。以该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初步观察restin在COS-7细胞内的表达分布。结果:大肠杆菌中表达的restin蛋白的Mr为26000。将其初步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的抗血清,用Westernblot检测其效价为1∶800。间接免疫荧光显示,restin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结论:成功地制备抗restin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restin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细胞内亚定位以及信号转导通路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自杀基因”疗法一般在治疗之初都疗效显著,随着治疗进程的推移,治疗效果就明显减弱.联合一个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以增强“自杀基因”疗法所介入的某些环节的作用或许会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本实验着重探讨了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入手,为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疗效而进行联合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果发现在以“自杀基因”疗法治疗肿瘤的同时转染mGM-CSF或/和mSCF基因后,并未明显提高其疗效.为了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提高抗原提呈功能来增强“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小鼠在荷瘤前1周,先低剂量地转染mGM-CSF或/和mSCF基因重组腺病毒,而后再进行“自杀基因”的疗法的治疗,结果是预力转染mGM-CSF和mSCF基因能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mM-CSF的作用要强于mSCF,两者还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以同样的方法转染mGM-CSF和mSCF基因并给小鼠荷瘤,而不给予“自杀基因”疗法的治疗,各组小鼠的肿瘤均呈进行性生长,组间无差别.可见实验中所用的低剂量mGM-CSF和mSCF重组腺病毒的预转染并不能产生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能特异性启动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抗原提呈细胞,与其它抗原提呈细胞不同的是,树突状细胞能激活初始型T淋巴细胞(naive T cells).近年来,人们试图通过刺激血液中的前体细胞以提高DC的量.最近,有学者通过GM-CSF、IL-4及MCM的培养单个核细胞中获得了DC.本研究对此法加以改良并从恒河猴血中获得了形态、表型及功能均与人成熟DC非常类似的DC.去除了T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在含有1%人血清及GM-CSF和IL-4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7天,50%的培养基换成单核细胞的条件培养基MCM.此培养基是获得成熟的具有免疫刺激作用的DC所必需的,这样可从2Oml血中获得0.5-1.0×10~6DC.对这些DC与在同样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巨噬细胞的比较表明,这些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能力较巨噬细胞明显增强,而且这些DC的形态和表型很典型且能表达高水平的p55及与细胞内CD68.对比之下,贴壁的巨噬细胞表达非常低水平的p55及高水平的弥漫性CD68,用此方法制备的恒河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