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究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VMC患者280例,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中药治疗VMC,能够更好抗病毒,保养心肌,改善心律失常,有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且安全性能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乳腺2号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血化瘀,疏肝止痛,软坚散结组成的乳腺2号汤治疗乳腺增生病总有效率81%,疗效明显优于乳癖消组。  相似文献   
3.
贾玉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147-148
目的对应用阿奇霉素对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治疗所能够达到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106例患有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确诊患儿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3例。分别采用单独使用痰热清和痰热清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儿;该组患儿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反复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儿。结论应用阿奇霉素对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既有令人满意的彻底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小儿腹泻病住院患者临床用药情况。方法:收治小儿腹泻病患儿322例,统计使用药物种类、途径、疗程、联合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药物9种,和专家共识及其他医院相同,抗菌药物使用率89.8%,和其他医院相同相近,高于专家共识要求,以使用1种抗菌药物为主,均为静脉注射,联合用药存在不合理情况。结论:联合用药需规范,应加大培训和临床用药督导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硫酸沙丁胺醇与丙卡特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共8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入院治疗前均测定肺功能,而后给予异丙托溴铵1 ml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在上述用药基础上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对照组患儿同时给予丙卡特罗片。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治疗14 d后FEV1%和PEF%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4 d后FEV1%和PEF%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硫酸沙丁胺醇与丙卡特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方面临床效果相同,但口服沙丁胺醇起效慢口服不能立即缓解急性发作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益气养心冲剂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佟茜  刘良敏  贾玉珍 《河北中医》2010,32(8):1155-1156
2008—06—2009-12,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养心冲剂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40例,并与常规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用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方法:我院儿科收治小儿肺炎300例,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三组,炎琥宁组、利巴韦林组、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用组各100例,对比三组治疗疗效.结果:三组之间比较,炎琥宁组总有效率最高,利巴韦林组其次,联用末之,总有效率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炎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肺炎,较利巴韦林和混合治疗,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为此使用炎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肺炎时,尽可能不联用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衰老大鼠模型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①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任取其中1组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20mg/(kg.d)]腹腔注射,连续6周制备衰老大鼠模型;另1组青年大鼠作为对照;②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细胞贴壁的方法获取AM,用瑞氏染色鉴定纯度、台盼蓝染色测定活细胞数;③将各组获取的AM再随机均分为LPS刺激组及阴性对照组,其中LPS刺激组细胞在贴壁2h后加入含10mg/L LPS的1640培养液,24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a linked immunosorsent assay,ELISA)分别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内皮素(endolthelin,ET-1)的含量。结果(1)青年、老年大鼠LPS刺激组TNF-α、ET-1均高于对照组;(2)老年LPS刺激组肺泡灌洗液上清中TNF-α[(31.32±2.38)pg/ml]高于青年LPS刺激组[(25.48±3.52)pg/ml,P<0.05];老年LPS刺激组ET-1[(3.91±0.11)pg/ml]高于青年LPS刺激组[(3.17±0.11)pg/ml,P<0.05]。结论老年大鼠对LPS刺激的反应程度大于青年组,AM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80例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促进脑细胞代谢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胶囊口服。治疗90天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气虚血瘀证候疗效评定行结果分析,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益气化瘀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