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初治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GST-π的表达状况,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状况与DLBCL临床特征、疗效等的关系.结果:GST-π在不同性别、年龄、B症状、结外病变间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临床分期GST-π表达率为Ⅰ期55.6%、Ⅱ期58.3%、Ⅲ期64.3%、Ⅳ期75.0%,各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际预后指数(IPI) GSTπ表达率为低危组61.1%、中低危组70.6%、高中危组70.6%、高危组63.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π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初治完全缓解(CR)率为28.6% vs 66.7%,总有效(RR)率为47.6% vs 90.5%,GS-Tπ表达阳性组CR率及RR率显著低于GST-π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GST-π表达与性别、年龄、B症状、结外病变、临床分期、IPI无相关;近期疗效GST-π阴性组优于阳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表达Ⅰ型HEV ORF3-pEGFPN1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LO2细胞系.方法:从猕猴胆汁提取RNA,利用RT-PCR及PCR技术从HEV基因组中扩增出ORF3基因片断,EcoR Ⅰ/BamH Ⅰ双酶切后连接到经同样酶切的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转化DH5a菌株感受细胞,获得阳性重组质粒ORF3-pEGFPN1.将阳性克隆用脂质体法转染LO2细胞系,G418筛选抗性克隆,SDS-PAGE、Western blot 分析鉴定ORF3-pEGFPN1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真核表达质粒转染LO2细胞,SDS-PAGE显示在39.8kD左右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在39.8kD左右有一条强的棕色条带.结论:成功构建ORF3-pEGFPN1真核表达质粒,能在LO2细胞表达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陆永奎  谢伟敏  周文献  王洪学  农丽  贾昱娴 《重庆医学》2013,42(18):2074-2075,2079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4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全身化疗方案的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7.5mg/m2,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4h,连续用药14d,间歇7d重复。化疗方案则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方案选用可能有效的化疗方案,按照RECIST 1.1标准评价疗效及NCI-CTC 3.0评价毒性。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6例PR,3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客观缓解率为54.5%(6/11),疾病控制率为81.8%(9/11),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35个月,中位PFS为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脱发、乏力、恶心呕吐。此外阴道流血1例,尿路及肺部感染各1例,各种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可恢复,未发现心脏、肝脏及肾脏等器官的功能损害。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贾昱娴  覃芳卉  赵玉兰  刘燕 《浙江医学》2023,45(14):1560-1565
软组织肉瘤(STS)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一组高度异质性恶性肿瘤,晚期STS治疗手段及疗效有限。免疫治疗作为近年研究热点,在晚期STS中也开展了广泛探索,但不同组织学类型的STS免疫治疗疗效差异显著,可能与肿瘤突变负荷、肿瘤微环境或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D-L1)的表达程度相关。免疫治疗在STS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其他还包括过继细胞疗法、肿瘤疫苗等。本文分类总结了ICIs单药治疗、不同ICIs联合治疗、ICIs与不同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联合治疗STS的相关临床研究,也就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以及肿瘤疫苗等前沿的过继细胞疗法在STS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免疫治疗ST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88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AH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8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以男性患者(83%)多见。临床表现以黄疸(81.9%)、乏力(70.2%)、纳差(64.4%)和腹胀(24.5%)最为常见。男性黄疸发生率和总胆红素(TBi)峰值均显著高于女性(P均〈0.01)。老年组(≥60岁)γ-谷氨酰转移酶(GC-T)峰值、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最低值、胆碱酯酶(CHE)最低值和血清白蛋白(ALB)最低值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60岁)(P均〈0.05)。老年组重型AHE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均〈0.01)。结论:散发性AHE以男性多见,老年组患者可能由于其肝脏储备功能差而导致重型AHE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非老年组患者。  相似文献   
7.
8.
365例乙型肝炎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北地区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65名,应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在365份HBV DNA阳性血清中,除3份标本不能分型外,B型占78.45%,C型和BC混合型占17.68%和3.87%,未发现其他HBV基因型.B型患者血清ALT水平显著高于C型和BC混合型患者(P=0.01,P<0.001),血清TBil、HBeAg阳性率在各基因型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慢性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显著多于C基因型(P=0.012),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B、C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P=0.001),重症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湖北地区存在B、C、BC混合3种HBV基因型,且以B型为优势基因型.在慢性肝炎患者中B型比例较高,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中C型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干扰素γ(IFNγ)预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IFNγ)]的培养上清处理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观察PC-3细胞形态的变化,并以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PC-3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RT-PCR)法检测EMT相关的基因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PBS预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PC-3细胞有从上皮的类圆形细胞向间质的梭形细胞转化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E-cadherin mRNA表达下调,而Vimentin及N-cadherin mRNA表达上调(P均〈0.05);实验组PC-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IFNγ预处理的MSCs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发生EMT,并使得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基因Ⅳ型HEV ORF3的真核表达栽体.方法 从患者血清中提取HEW RNA,利用RT-PCK技术扩增HEV ORF3基因,EcoR Ⅰ/BamH Ⅰ双酶切后连接到经同样酶切的pEGFPC2真核表达载体,转化DH5α菌株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EGFPC2-OPF3.将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分析鉴定EGFP-ORF3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在39.8kD左右有一条强的棕色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pEGFPC2-ORF3真核表达质粒,在HepG2细胞表达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