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人:女性,31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1h入院,入院前1h因跑步突感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呈撕裂样,休息及改变体位未见明显缓解.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否认肝病史.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一),腹平坦,无膨隆,未见胃肠蠕动波,腹壁未见静脉曲张,腹肌稍紧张,剑突下3cm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触诊不满意,Murphy's(-),脾脏未触及,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59x109/L,红细胞3.68×1012/L,血小板212×109/L,血红蛋白116g/L,血细胞比容34%,丙氨酸转氨酶121U/L,天冬氨酸转氨酶164U/L,白蛋白36.5g/L,总胆红素16.8μmol/L,直接胆红素6.3μmol/L;乙型肝炎全套均为阴性;输血"前三项"为阴性.上腹部B型超声示:①肝左叶囊实混合性包块(9.3cm×8.3cm),考虑为肝血管瘤并瘤内出血可能;②肝脏囊腺瘤/癌待排除.上腹部增强CT示:肝脏左叶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合并出血可能.入院行诊断性腹穿(一).该病例为限期手术,术中未见腹腔有明显积液,肝脏无明显硬化,肝脏左外叶膈面可触及一质软肿块,大小约5cm,表面破裂出血,于膈肌和网膜间形成一包裹性血肿,余探查阴性.术后病理证实: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目前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外科手术是当前肝癌可能获得根治的最有效治疗办法,但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率也很高,根治性手术5年复发率>60%[1-2].复发转移已成为影响患者疗效和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当前肝癌研究的重点.已有研究表明,肝癌根治术后复发除肿瘤自身生物学特性外,乙型肝炎病毒(HBV)活跃复制及肝炎的活动性与其有极其密切的关系[3].我们现就HBV DNA与HBV相关肝癌复发的相关性及外科应对策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肠道菌群在原发性肝癌进展中动态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慢性乙肝患者、80例肝硬化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和60例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命名为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其匹配的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情况,收集各组新鲜粪便,并检测其肠道菌群的分布,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和肠道菌群分布差异,并分析其与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外周血CD14+TLR4+单核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4.92±4.79)%、(41.92±7.46)%、(49.21±8.83)%和(57.62±10.58)%,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24,P<0.01);双歧杆菌含量分别为(10.73±2.91)lg CFU/g、(8.15±2.04)lg CFU/g、(6.33±1.32)lg CFU/g和(5.21±0.87)lg CFU/g,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32,P<0.01);肠球菌含量分别为(4.91±0.78)log CFU/g、(6.44±1.29)log CFU/g、(8.11±2.08)log CFU/g和(10.21±2.77)log CFU/g,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72,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与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呈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43和-0.672;与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呈正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和0.734。随访1年,60例肝癌患者中,18例复发,15例死亡。复发者和未复发者外周血CD14+TLR4+单核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9.32±9.17)%和(55.21±5.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32);死亡者与生存者外周血CD14+TLR4+单核细胞阳性率分别为(61.04±10.23)%和(53.29±8.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8,P=0.004)。与未复发者和生存者比较,复发者和死亡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减少,但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含量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4可促进HBV进展为肝癌,与肠道菌群变化明显相关,两者在肝癌预后监测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mi-RNA-144脂质体复合物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观察其在体内的抑瘤作用。方法 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DOTMA阳离子脂质体,与miR-144孵育得到miR-144脂质体复合物,通过摄取和转染实验确定DOTMP脂质体与miR-144的体积质量比;观察miR-144脂质体复合物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杀伤、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在裸鼠肝脏种植肿瘤模型,观察miR-144脂质体复合物的抑瘤作用。结果 选择DOTMP脂质体与miR-144的体积质量比为3:1,得到的miR-144脂质体复合物粒径在200 nm左右,其多分散性指数(PDI)小于0.3;DOTMP脂质体与质粒的体积/质量比(μl/μg)为3:1时,转染效率最高(P<0.05);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miR-144脂质体复合物对SMMC-7721细胞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均增强(P<0.05);经miR-144脂质体复合物处理过的HepG2细胞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距离均显著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经过miR-144脂质体复合物处理的肿瘤细胞接种肿瘤直径显著缩小(P<0.05)。结论 miR-144脂质体能够在体外和体内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海南黎族人群miRNA146a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42例HCC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HBsAg均为阳性。取2组患者肝组织标本提取DNA后行PCR扩增,查找包含miRNA146a外显子在内的SNP位点,探究miRNA146a与肿瘤易感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间的相关性。结果 HCC患者中mi RNA146a rs2910164 C/C型54例,G/G型15例,C/G型73例,Logistic分析表明HCC发生的危险因素为miRNA146a rs2910164 C/G型和C/C型,HCC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为miRNA146a rs2910164 C/G型和肿瘤大小。结论 miRNA-146a rs2910164位点与海南黎族HCC患者肿瘤遗传易感性有关,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为rs2910164 C/G型和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奥曲肽降低大范围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实施大范围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术后2h开始以25μg/h匀速静脉泵入奥曲肽,连用72h;对照组60例术后不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腹腔引流量、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基本资料及术中参数等均具有可比性,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试验组术后平均腹腔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3% vs 35%,P=0.04),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11.8d vs 13.1d,P=0.04),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范围肝切除术后早期、短程使用奥曲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腹腔引流量,并不延缓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NIMA相关激酶2(NEK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然而,NEK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NEK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胰腺癌切除术的108例患者组织标本,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免疫组化法染色检测组织标本中NEK2的表达,分析NEK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分析及比较不同NEK2表达水平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在正常胰腺组织中无NEK2表达,108例胰腺癌组织中,NEK2高表达63例(58.3%),低表达45例(41.7%)。NEK2的表达与患者CA19-9水平(P=0.015)﹑TNM分期(P=0.002)﹑肿瘤分化程度(P=0.034)﹑淋巴结转移(P=0.043)明显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吸烟﹑CEA水平﹑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明显关系(均P>0.05)。NEK2高表达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5%﹑20.7%、5.2%,NEK2低表达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4%﹑50.6%、24.9%;NEK2高表达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6%﹑42.2%、15.3%,NEK2低表达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7%﹑60.6%、30.1%,NEK2高表达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低于NEK2低表达患者(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0.029)﹑淋巴结转移(P=0.016)、NEK2高表达(P=0.032)为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TNM分期(P=0.035)﹑分化程度(P=0.042)﹑淋巴结转移(P=0.006)及NEK2高表达(P=0.000)为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NEK2高表达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EK2可作为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Tspan8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肝癌细胞系及80例肝癌患者手术标本中Tspan8的m RNA与蛋白表达;应用组织芯片检测352例肝癌组织样本中Tspan8的表达,分析Tspan8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复发与预后的关系。结果:Tspan8的m RNA与蛋白表达在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MHCC97-H、MHCC97-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PLC/PRF/5、SMMC7721、Hep G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与正常肝组织,且在有肝内转移或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及血管侵犯患者的癌组织(均P0.05)。Tspan8高表达是肝癌术后复发转移(HR=1.64,95%CI=1.21~2.23,P=0.002)和术后生存(HR=1.66,95%CI=1.23~2.2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Tspan8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Tspan8低表达组,术后复发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Tspan8促进肝癌侵袭转移,Tspan8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CRISPR/Cas9技术筛选肝癌仑伐替尼耐药相关基因并探究其潜在关系。方法 应用CRISPR/Cas9 sgRNA全基因组文库技术结合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筛选肝癌对仑伐替尼耐药的相关基因。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这些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最终确定采用THOC2为肝癌仑伐替尼耐药基因并用于后续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染色、Western blotting、RT-PCR检测THOC2在肝癌细胞株(MHCC-97H、MHCC-LM3、SMMC-7721)及仑伐替尼耐药/敏感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高表达THOC2的SMMC-7721-THOC2肝癌细胞,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等技术探讨THOC2介导肝癌仑伐替尼耐药的可能机制。结果 发现7个与肝癌仑伐替尼抵抗密切相关的耐药基因,包括THOC2、CTNNB1(β-catenin)、MET(c-Met/HGFR)、HTATIP2、C10orf11、PRDX3、MAST4。TCGA分析提示THOC2在肝癌与癌旁中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与肝癌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IHC染色、Western blotting、RT-PCR检测发现THOC2主要分布于胞核中,其在仑伐替尼耐药组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药物敏感组患者;THOC2在高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株(MHCC-97H、MHCC-LM3)中的表达较在SMMC-7721中更显著;Western blotting、Co-IP进一步表明上调THOC2后Wnt/β-catenin通路下游靶点BAX、cyclinD1和c-myc蛋白水平显著增高,且THOC2与β-catenin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结论 THOC2基因高表达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参与调控肝癌对仑伐替尼的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