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8月9日,无锡市惠山区发生一起搬运工人急性间二硝基苯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事件经过2007年8月9日凌晨0点至1点30分,某物流部门的9名搬运工人搬运了一批由编织袋包装(外包装上无任何标记)、没有气味的颗粒状货物共33吨。由于时值夏季,天气比较炎热,故工人们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大样本来源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多重耐药HBV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 80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反转录酶(RT)区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突变类型及频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克隆测序法(≥20个克隆/样本)对其中的46例多重耐药HBV突变株进行鉴定。采用体外表型耐药分析法检测核苷类与核苷酸类联合处理对多重耐药HBV的抑制效果。分析临床治疗方案在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及控制中的作用。结果在11 80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共3658例(31.0%)检出核苷(酸)类耐药相关突变,其中拉米夫定(LAM)耐药突变2592例(70.9%),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突变665例(18.2%),恩替卡韦(ETV)耐药突变293例(8.0%),替比夫定(LdT)耐药突变62例(1.7%),同时针对核苷类和核苷酸类的多重耐药(MDR)突变46例(1.3%)。对46例多重耐药感染样本的克隆测序显示,40例样本在同一病毒基因组上检出MDR突变,其他6例样本的MDR突变则存在于不同的HBV基因组中。基因型分析显示共有15种病毒变异形式,同时耐LAM(或LdT)和ADV,以及同时耐ETV和ADV的MDR株分别为10种和5种。体外表型耐药分析结果显示,ETV(或LAM)和ADV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内MDR HBV的复制,但对野生株无类似效果。临床用药方案分析显示,多重耐药HBV感染常出现在LAM(或)LdT、ADV、ETV序贯治疗的患者,以LAM→ADV(22例)和LAM→ADV→ETV(10例)最多见,发生多重耐药后大多出现病毒学和(或)生化学突破。LAM+ADV或ETV+ADV联合挽救治疗可成功将大多数多重耐药HBV的DNA复制控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结论我国MDR HBV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表型分析和临床观察均证实核苷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MDR HBV复制。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与临床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治疗有关,密切监测病毒应答及耐药突变对于临床尽早制定最优的抗病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HBV反转录酶(RT)区rtA181S变异与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筛选分析大样本慢性HBV感染者rtA181S变异的检出频率,并对1例接受ADV单药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RT区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相关变异形式。用XhoⅠ和SphⅠ双酶切pGEM-Teasy RT及pTriEx-HBV(C)载体后再连接,构建1.1倍HBV野生株和耐药株的重组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5 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 ADV(0、0.033、0.100、0.330、1.000、3.300μmol/L)。隔天换药,4 d后收集细胞上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V DNA载量,并分析其表型耐药特点。结果9830例慢性HBV感染者的12000个血清样本中,有46例样本检出rtA181S变异(单独或与其他耐药变异联合出现),在653例中检出经典的rtN236T/A181V变异。其中随访的1例在接受ADV治疗19个月后出现了病毒学和生化学突破,直接测序检出rtA181S+N236T变异,克隆测序分析显示在24个克隆中11个(45.83%)为野生型,6个(25.00%)为rtN236T变异型,5个(20.83%)为rtA181S变异型,1个(4.16%)为rtA181V变异型,1个(4.16%)为rtA181S+N236T变异型。在体外实验中,rtN236T、rtA181S和rtA181S+N236T变异株的相对复制力分别是野生株的91.35%、29.90%和68.53%。表型耐药分析显示rtN236T、rtA181S和rtA181S+N236T变异株对ADV的灵敏性分别为野生株的1/4.41、1/3.05和1/5.43。结论 rtA181S是一种ADV耐药相关变异,可单独或联合其他变异引起患者耐药。但与经典ADV耐药变异相比,rtA181S变异引起的ADV耐药相对较弱,临床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弓形虫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研究弓形虫易感人群的动态感染情况,1996~1997年我们对无锡地区服务行业易感人群定点定群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抽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择无锡市区及锡山市的洛社、安镇、梅村4个调查点从事食品、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人员为调查对象。2 方法 1996~1997年每年的4~5月份抽取调查对象静脉血,分离血清作微量间接血凝试验(IH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G、IgM。操作方法和弓形虫抗体阳性的确定均按江苏省弓形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隐匿性HBV感染(OBI)相关S基因突变对多种抗-HBs及HBsAg临床检测试剂的反应性.方法 9种代表性S基因突变株(M1-M9,其中M1-M5为本课题组首次报道)分离自1例OBI患者和3例OBI献血人员血清.分别采用野生型及突变型S基因重组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分析9种突变株HBsAg表达及其突变蛋白对抗体和检测试剂反应的影响.结果 采用HBsAg罗氏诊断试剂Elecsys定量检测9种突变株胞内HBsAg水平,均较野生株的水平明显下降;相同样品用抗-His抗体检测显示仅M1、M6和M7的HBsAg-His融合蛋白表达水平与野生株比较明显降低.6种抗-HBs与各突变HBsAg的反应性结果(S/CO值)显示,与野生株相比,多数突变株与6种抗-HBs的反应性明显降低,M1、M4、M7和M9产生的HBsAg与抗体4及M9产生的HBsAg与抗体6反应性最差(S/CO<1).6种商品化HBsAg临床试剂检测结果显示,多数突变株与6种HBsAg试剂反应性较野生株明显降低(P<0.05),ELISA试剂D、E和F漏检率分别为11.1%、22.2%和55.6%.结论 本实验涉及的突变HBsAg与抗-HBs的结合力降低是引起OBI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临床常用HBsAg检测试剂对突变HBsAg的检测能力存在明显不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HBV感染动物模型是研究HBV致病机制、筛选新型有效抗HBV药物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然而HBV感染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以及种属特异性,这给HBV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带来了困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病毒学及免疫学等相关学科技术的进步,HBV感染或复制动物模型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应用于HBV(包括与HBV具有相似特性的动物肝炎病毒)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黑猩猩、树鼩、土拨鼠及鸭HBV感染模型,HBV转基因小鼠、高压水动力注射介导的小鼠HBV复制模型和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小鼠HBV复制模型,以及人源化人-鼠嵌合肝脏HBV感染模型,此外,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转基因小鼠感染模型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上述HBV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锡山市目前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和流行情况 ,探讨其防治对策 ,我们于 1 999年 1 0月下旬对荡口镇荻泽桥村、东北塘镇朱巷村进行了人群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该两村 2周岁以上人群。1 .2 调查方法 每人送检粪便 1次 ,同时采用改良加藤氏法、碘液涂片法、钩蚴试管培养法检测人群肠道蠕虫、原虫感染情况 ,并进行钩蚴虫种鉴别。每村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 1 2周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 ,不少于 5 0例。2 结果2 .1 感染率 粪检共 91 5例 ,阳性人数 1 2 7例 ,感染率为 1 3.88%。其中蛔虫 9例 …  相似文献   
8.
958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变异检测及其意义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不同病情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的变异特点并分析变异的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PCR方法 扩增399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211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和34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前C/BCP区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10个热点变异位点及其插入/缺失变异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这些变异对病情进展的影响.结果 随着病情的加重,T1753、A1762、G1764、C1766、T1768、G1862、G1896、G1899等8个位点变异频率显著增加(P<0.01),其中5个位点的变异发生率呈现出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阶梯式上升特点.3组患者未检出突变的比率分别为27.82%、7.58%和2.01%,呈现阶梯式下降特点.此外,前C/BCP区多联变异和插入/缺失突变的发生率在病情加重时也明显增加(P<0.01),其中三联变异率依次为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35.34%、重度慢性乙型肝炎53.56%、慢性重型乙型肝炎67.82%.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多个位点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重症化进程相关,对乙型肝炎重症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及其临床预警分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P)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探讨HBV CP变异对下游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3月于解放军302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各40例,采集血清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 CP片段,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挑选含有CP相关变异位点的质粒,经Kpn Ⅰ/Bgl Ⅱ双酶切后,构建pGL3-CP荧光素酶真核报告质粒,并采用定点突变方法获得野生型质粒,将两者同时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48h后进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 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后显示,CHB患者HBeAg阳性率和HBV DNA载量均高于ACLF患者(P<0.01),而TBIL含量则低于ACLF患者(P<0.01);对CP区热点突变频率分析后发现:G1764A/C1766T/T1768A三联突变在CHB患者中为0.0%(0/40),在ACLF患者中为12.5%(5/40,P<0.05).细胞转染结果显示:典型CP双联突变A1762T/G1764A病毒株的启动子活性为相应野生株的1.67倍,而G1764A/C1766T/T1768A三联突变病毒株的启动子活性为相应野生株的1.43~1.80倍.结论 HBeAg阳性率、TBIL水平、HBV DNA载量与乙型肝炎重症化相关,HBV CP中存在的A1762T/G1764A、G1764A/C1766T/T1768A突变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转录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