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联合移植对心肌梗死面积影响是否优于单项细胞移植。方法:骨髓穿刺提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cell,MSC),向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2周后沿梗死周边区域注射100μl培养基或心肌样细胞、内皮祖细胞及二者混合悬液各3×108/100μl。实验前、后4周行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TTC染色评价梗死面积。结果:①诱导后MSC呈现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PCR检查表达心肌收缩、舒张特异性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受磷蛋白以及心房颗粒;内皮祖细胞呈"铺路石"外观,高表达CD133并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步下降。②与对照组[(35.17±1.76)%]相比,细胞移植能降低梗死面积(均P<0.05);心肌样细胞组[(28.61±1.24)%]、内皮祖细胞组[(29.73±2.11)%]与联合细胞移植组[(22.82±3.12)%]比较,均P<0.05。结论:MSC可定向分化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两者联合细胞移植在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肌细胞坏死,降低梗死面积方面效果优于单项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59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体外压迫穿刺点止血,43例人工传统压迫止血.记录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止血时间[(3.0±1.5)min比(20.0±2.5)min,P<0.001]和下肢制动时间[(8.0±1.2)h比(17.0±4.2)h,P<0.001]明显短于人工压迫组;局部并发症和迷走神经反射两组无差异.结论 经皮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缩短卧床时间,且不增加血管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比较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4例)和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8例)在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别,结果示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和KUSSM AU 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且更多地需要容量负荷维持血压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均P=0.001),并有较高的死亡率(P=0.039)。  相似文献   
4.
右心室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伴或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92例急性IWMI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4R-V6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将患者分为IWMI合并RVMI组(34例)和单纯IWMI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①单纯IWMI患者较IWMI合并RVMI患者有较高的冠心病家族史(P〈0.05)。②IWMI合并RVMI的惠者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和Kussmau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均为P〈0.01)。③IWMI合并RVMI患者需要更多的容量负荷(P〈0.01)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P〈0.01)。④IWMI合并RVMI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P〈0.05)。结论与单纯IWMI患者比较。IWMI合并RVMI患者冠心病家族史较少,低血压、颈静脉怒张、Kussmaul征均较常见。病死率较高,治疗上更多需要容量负荷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相似文献   
5.
IL-6启动子-174G/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湖北汉族人群中研究IL-6基因启动子-174G/C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0例冠心病患者和60名非冠心病对照人群IL-6启动子-174G/C多态性。结果:研究人群IL-6基因启动子-174只有GG和GC基因型,未见CC基因型,且基因型以GG为主(98.12%)。结论:IL-6启动子-174C等位基因在湖北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极低,对该类人群的冠心病易感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老年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病变情况 ,对 18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呈多种形态上抬 ,且不断演变。 18例患者均有有意义冠脉狭窄 ,冠脉狭窄程度与ST段上抬幅度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结论 :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痉挛可能是中老年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生基础 ,心绞痛发作时ST段形态不断演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冠心病 (CHD)患者与非CHD患者QTpd、QRS宽度和QRS额面电轴变化的意义。方法 :对 6 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活动平板检查的患者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非CHD组和CHD组 ,观察运动试验前后QTpd和QRS宽度的变化 ;CHD组根据病变所累及的血管分为 3个亚组 ,CHD组 1为左前降支病变有或无左回旋支病变 ,CHD组 2为右冠病变有或无左回旋支病变 ,CHD组 3为 3支病变或左前降支病变有或无右冠病变 ,观察运动试验前后QRS额面电轴的改变。结果 :①运动前CHD组与非CHD组QTpd、QRS宽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运动后非CHD组QTpd无明显改变 (P >0 .0 5 )、QRS宽度变窄 (P <0 .0 1) ,CHD组QTpd增大、QRS宽度延长 (P <0 .0 1)。③运动后 ,非CHD组QRS额面电轴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CHD组 1QRS额面电轴向左偏 (P <0 .0 1) ,CHD组 2QRS额面电轴向右偏 (P <0 .0 1) ,CHD组 3QRS额面电轴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运动导致的QTpd增大、QRS时限延长及QRS额面电轴的改变对CHD及其所累及的血管的定位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A 53-year-old male with chest pain complicated with cardiogenic shock was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The electrocardiogram showed featur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e to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and minor ST-segment deviations followed by tall T waves in precordial leads with concomitant 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 Emergency coronary angiogram reveal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complete occlusion without collateral circulation.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of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was then carried out. The ECG features of a left main occlusion were discussed with this case report.[S Chin J Cardiol 2019;20(3):197-2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病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Ⅰ组38例,为有阵发 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Ⅱ组54例,为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同步记录窦性心律时12导 联心电图,分别测定12导联P波时限[Pd=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 (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Pd≥40ms为阳性标准,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 阳性率、灵敏性、特异性。结果 Pmax:Ⅰ组显著高于Ⅱ组[Ⅰ组与Ⅱ组比较:(127±15)ms对(110±12)ms,P< 0.001];Pd:Ⅰ组显著高于Ⅱ组[Ⅰ组与Ⅱ组比较:(53±13)ms对(39±10)ms,P<0.01];LAD:Ⅰ组高于Ⅱ组[Ⅰ 组与Ⅱ组比较:(46±9)mm对(41±7)mm,P<0.05];LVEF:Ⅰ组低于Ⅱ组[Ⅰ组与Ⅱ组比较:(51±6)%对 (58±6)%,P<0.05];Pmin、LV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LVD外,Pmax、Pd、LAD和 LVEF均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以Pd≥40 ms为阳性标准,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Ⅰ组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组(P<0.01),灵敏性84.2%、特异性85.2%。结论  Pd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预测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CI时球囊扩张释放支架对心电图QRS时限及QRS额面电轴的影响。【方法】13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球囊扩张释放支架前后QRS时限及QRS额面电轴的变化。【结果】左前降支球囊扩张释放支架后,QRS波时限延长(81.5±11.7 ms比94.0±12.9 ms,P<0.01)、QRS额面电轴左偏[(47.8±22.6)度比(26.0±34.8)度,P<0.01];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释放支架后,QRS时限延长[(81.5±11.40)ms比(93.7±12.6)ms,P<0.01]、QRS额面电轴右偏[(47.6±23.0)度比(64.1±24.6)度,P<0.01];左回旋支球囊扩张释放支架后QRS时限延长[(83.9±11.7)ms比(93.8±12.3)ms,P<0.01],对于左冠优势型的患者QRS额面电轴右偏[(48.7±20.9)度比(64.2±19.3)度,P<0.01],对于右冠优势型的患者QRS额面电轴左偏[(51.2±24.7)度比(30.6±25.4)度,P<0.01]。【结论】球囊扩张释放支架后,QRS时限延长及QRS额面电轴的变化可能是急性心肌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