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肿瘤性贫血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肿瘤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期间的肿瘤性贫血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15例,为对照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和NOS含量。结果肿瘤性贫血患者NO和NO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随着贫血程度加重,NO和NOS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NO在肿瘤性贫血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及早降低NO水平,有助于阻止贫血的发展,可以为肿瘤性贫血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唐山地区汉族人群IL-6和TNF-α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PCR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比较正常人群与脑梗死组患者IL-6和TNF-α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IL-6 - 572C/G和TNF-α -238A/A的基因位点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唐山地区汉族人群IL-6 - 572C/G和TNF-α - 238A/A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差异。方法用SCC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恶性肿瘤性贫血组和正常健康组RDW值。结果轻度恶性肿瘤性贫血组和中重度恶性肿瘤性贫血组RDW值分别为15.43和15.3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恶性肿瘤性贫血患者RDW值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效果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86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HAG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HAG组采用高三尖杉酯碱静脉滴注,1 mg/d,1次/d,阿糖胞苷静脉滴注,2 mg/kg,1次/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d,静脉滴注,1次/d,3种药物均连续使用14 d.联合组在HAG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静脉滴注,15 mg/m2,连续输注3 h以上,每8 小时1次,连用3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随访至2016年1月,观察2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H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H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18,P<0.05).联合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H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减少、腹泻、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AG组,复发率明显低于H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6年1月,HAG组死亡14例,联合组死亡6例,联合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H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相关血细胞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病死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伴发贫血的发病率及与肿瘤类型、年龄、性别的关系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初治1024例恶性肿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为37.2%,消化系统肿瘤269例(26.3%),妇科肿瘤46例(4.5%),肺癌44例(3.5%)、泌尿系肿瘤8例(0.8%)、头颈部肿瘤5例(0.5%)、其它肿瘤8例(0.9%)、乳腺癌4例(0.4%);1~2级贫血最常见,占87.9%,3~4级贫血仅占12.1%.结论: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与肿瘤的类型有关,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时易伴发贫血,妇科肿瘤次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基因启动子-634C/G在血清中的表达与脑梗死病情之间的关系针对地区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PCR-RFLP分析法对患者IL-6及对照组健康人群基因启动因子-572C/G、-634C/G检测,酶联免疫法检测IL-6血清表达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基因启动因子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基因频率风险分析得出脑梗塞G等位基因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风险相差1.6215倍,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血清中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结论基因启动子-572G/C与脑梗死发病具有相关性且可能为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G等位基因个体通过促进IL-6表达增高而提高脑梗死患者各项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174C/G在血清中表达与脑梗死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法检测IL-6-572C/G、-174C/G,酶联免疫法检测IL-6表达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572/G、174G/C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基因启动子-572G/C与脑梗死发病具有相关性,且可能为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G等位基因个体通过促进IL-6表达而提高脑梗死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