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可溶性CD163(sCD163)在不同肝脏疾病谱中的水平,以及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学习队列,检测血清CD163水平;回顾性纳入连续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验证sCD163水平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28 d生存期的预测。结果纳入171例患者进入学习队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sCD163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患者。sCD163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Rs=0.6199,P〈0.01)、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Rs=0.5751,P〈0.01)正相关,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s=-0.2194,P=0.0232)、纤维蛋白原水平(Rs=-0.3898,P〈0.01)负相关。sCD163水平(HR=2.601,P=0.01)与肝性脑病(HR=5.003,P〈0.01)是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0.83,P〈0.01),并在回顾性队列中得到验证。结论血清sCD163水平是预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的优良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64例HBV-ACLF患者,其中33例接受PE治疗,31例接受PE序贯DPMAS治疗,观察90 d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治疗28 d和90 d,序贯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19.5±19.4)μmol/L和(29.5±10.4)μmol/L,显著低于PE组【分别为(149.5±30.5)μmol/L和(52.4±15.9)μmol/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分别为(12.6±3.5)mg/L、(0.5±0.2)ng/L和(13.4±2.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2±3.3)mg/L、(0.7±0.4)ng/L和(18.2±3.5)ng/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生存26例(83.9%),PE组生存19例(57.6%),经Kaplan-Meier法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HBV-ACLF患者可改善肝功能,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提高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清IL-25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5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计数,分析两者与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结果55例患者中有44例(80.00%)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其中26例(47.27%)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生机会性感染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较未发生感染组高[(946.45±1652.84)pg/ml vs (107.58±167.33)pg/ml,P <0.01),CD4+ T细胞计数降低[(87.54±110.60)cell/μl vs (298.60±211.91)cell/μl,P <0.05)。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组较未发生感染组患者血清IL-25增高[(1247.78±1877.48)pg/ml vs (358.09±944.31)pg/ml,P<0.05),CD4+ T细胞计数降低[(48.56±74.90)cell/μl vs (200.04±182.79)cell/μl,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25浓度、CD4+ T细胞计数分别与发生机会性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呈正相关、负相关(P <0.01)。结论 IL-25可能参与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后的免疫反应,高IL-25水平可能与HIV感染者易患机会性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分为抗病毒组63例(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和非抗病毒组93例,分析两组治疗效果、HBV-DNA阳性率及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抗病毒组总有效率(54.0%)显著高于非抗病毒组(38.7%);病死率(33.3%)显著小于非抗病毒组(52.7%);HBV-DNA阳性率(26.5%)小于非抗病毒组(50.0%);TB、ALT、AST、PT均显著低于非抗病毒组;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组有效率、病死率、HBV-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可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0年收治的19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种类及临床治疗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总结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特点。结果男性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9.9%)和重型比例(20.7%)显著高于女性(X^2=4.527,P〈0.05;X^2=5.481,P〈0.05);合并基础疾病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7.5%)及重型比例(18.3%)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X^2=3.951,P〈0.05;X^2=4.409,P〈0.05);合并肝病患者中,重度(31.9%)和重型比例(21.7%)显著高于无肝病患者(X^2=5.056,P〈0.05;X^2=5.681,P〈0.05);有肝病的重型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无肝病者(X^2=3.977,P〈0.05);不同药物种类中,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无显著区别(X^2=0.075,P〉0.05)。结论有肝病基础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重度及重型发生比例较高,有肝病基础者重型病死率高于无肝病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脾脏肿大慢性肝病患者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后的临床特点和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慢性乙型肝炎病
毒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描述和分析脾脏肿大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49例病人,4周死亡率48.3%。与无
脾脏肿大者相比,脾脏肿大的病人外周血小板计数(G/L)降低(78 vs 113,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N)水平低(1.98 vs
4.73,P=0.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低(2.03 vs 2.33,P=0.010),肝性脑病总体发生率接近(39.8% vs 38.8%,P=1.000),但
脾脏肿大者多为1~2级肝性脑病(P<0.001)。脾脏肿大者4周死亡率低(P=0.034),但90 d死亡率接近。脾脏肿大是4周死亡的
独立保护因素(RR=1.939,P=0.038),其他与4周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RR=1.791,P=0.049)、肝性
脑病(RR=1.806,P=0.001)、血清肌酐水平(RR=1.457,P=0.004)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RR=1.205,P=0.018)。新模型的
预测价值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曲线下面积0.860 vs 0.792,P=0.017)。结论脾脏肿大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人具有相对独特的
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探讨其与患者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的关系。方法55例AIDS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3水平,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结果55例患者中有44例发现机会性致病菌感染,11例未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感染组IL-17水平较非感染组高[(92.53±158.45)pg/ml vs (10.21±19.17)pg/ml,P <0.01],血清IL-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肺孢子菌感染者的IL-17水平较未感染者明显降低[(19.78±27.95)pg/ml vs (91.78±160.78)pg/ml,P <0.01]。血清IL-17、IL-23水平与疾病预后无关。结论 IL-17可能参与HIV/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免疫机制,低IL-17水平可能导致患者对肺孢子菌的清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及对肝性脑病(HE)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80例单纯乙型肝炎患者为乙肝组,同期行体检8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3组肠道菌群变化、Chao指数、Shannon指数、糖脂代谢水平,ROC分析各指标对HE的预测效能。结果与乙肝组和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占比以及空腹血糖(FBG)、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Chao指数及Shannon指数降低(P<0.05);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与Child-Pugh分级、FBG、2hPBG、HbAlc及LDLC呈负相关(P<0.05);与无HE患者比较,HE患者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降低,FBG、2hPBG、HbAlc及LDLC升高(P<0.05);6项指标联合预测HE的效果最佳,AUC值为0.928。结论肠道菌群及糖脂代谢可能参与了肝功能恶化及HE并发症的发生发展,6项指标联合预测HE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覃国琦 《吉林医学》2012,33(4):744-745
目的:对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情况及老年人症状进行分析,了解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47例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观察组)与47例非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照组)的症状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较对照组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平均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结论: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普遍病情较重,再加之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制都处于衰退状态,并发症多,因此治疗恢复时间较长,在治疗时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