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肝病复发的常见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有许多慢性严重肝病患者,经过积极救治,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逐渐好转,但此时往往由于调摄不当,导致疾病复发,甚至前功尽弃。因此,肝病的复发应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引起肝病复发的常见因素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例1男,23岁.腰部疼痛、活动受限4 d,畏寒、寒战、高热1 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40℃,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BP 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淤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目的是为探讨大肠癌bcl-2/bax基因产物表达与对化疗疗效的关系。用免疫经S-P技术检测28例手术后随上以上的大肠癌标本中bcl-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置。方法住院的重型肝炎病例42人分成人工肝组和药物组,两组均应用常规保肝支持治疗,人工肝组22例加用血浆置换,平均每例次输血浆2000ml,平均每例治疗2·6次。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元时间、凝血酶元活动度,记录不良反应及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人工肝组和药物组的显效率分别是61·9%和15%,有效率分别是14·3%和30%,无效率分别为23·8%和55%。人工肝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人工肝组有4例过渡到肝移植。为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患者血液净化,渡过危险期。不良反应有一过性皮疹、瘙痒,静脉置管处渗血、皮下血肿,置管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症处理,解除症状。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及肝移植围手术期肝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Bcl—2,Bax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对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佩莲  胡家露 《肿瘤》1997,17(4):197-199
为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促进基因bax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术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3例手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大肠癌组织中bcl┐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统计术后化疗者与未化疗者的复发率和五年生存率。结果术后化疗者31例,bcl┐2阳性者复发率(34.6%)明显高于bcl┐2阴性者(20.0%)(P<0.05);bcl┐2阳性者五年生存率(69.2%)明显低于bcl┐2阴性者(80.0%)(P<0.05)。bax阳性者复发率(7.1%)明显低于bax阴性者(52.9%)(P<0.05),而bax阳性者五年生存率(92.9%)明显高于bax阴性者(52.9%)(P<0.05)。未化疗组12例,bcl┐2、bax阳性与阴性者的复发率,五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检测大肠癌组织中bcl┐2、bax表达有助于预测术后化疗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考察了3种不同途径导入病毒载体对实验性肝癌瘤细胞的转染效率并作出评价,以期探讨一条基因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佳给药途径.制备病毒载体AdCMVLacZ及实验性肝癌模型,进行肿瘤血供的影像分析.确定了3种对DEN诱导肝癌大鼠的AdCMVLacI给人模式;(1)经门静脉注射;(2)选择性肝动脉注射;(3)肿瘤瘤体内直接注射.每只动物AdCMVLacZ的注射量为10~(10)pfu.进行病毒载体转染的组化测定.结果显示,将16只荷瘤直径>8 mm肝癌大鼠的CT扫描结果与15只正常大鼠比较,荷瘤大鼠的LAI(肝动脉灌注值)显著大于正常大鼠(P<0.01).对每只荷瘤大鼠,瘤体的动脉血流(3.8±2.9)ml/(min·g),肝灌注指数(LPI)降低(13%),接近正常大鼠的LPI(12%),上述结果提示,  相似文献   
8.
nm23、CD44H和CD44V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nm23和CD44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105例胃癌组织nm23、CD44V6的表达进行观察,并对其中59例患者随访。结果 nm23、CD44H及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8%、54.3%和48.6%;nm23及CD44V6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其分化、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而CD44H的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指标无关。3种  相似文献   
9.
肝活检病人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对36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了肝组织活检,同时检测其血清脯氨酸肽酶(PLD)、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含量,比较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并分析了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血常规之间的相关性.③结果按肝脏的炎症程度分组,各组间PLD、CⅣ差异无显著性(F=1.79、1.91,P>0.05);PⅢNP G4组较G1、G2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F=42.33,q=3.20、4.12,P<0.05、0.01,);LN水平随着炎症程度加重而增高,G1组与G2、G3、G4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3.48,q=3.17~3.89,P<0.05);G2、G3、G4组的HA水平较G1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F=23.03,q=3.22~3.97,P<0.05).按肝脏纤维化程度分组,各组间比较,PLD差异无显著性(F=1.82,P>0.05);CⅣ、LN、HA水平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高,S4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F=3.18~20.34,q=4.12~6.04,P<0.01);PⅢNP水平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高,S0组与S1、S2、S3、S4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7.84,q=4.75~7.31,P<0.05、0.01).纤维化相关指标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球蛋白、谷丙转氨酶呈显著正相关(r=0.42~0.63,P<0.05),与清蛋白、前清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呈显著负相关(r=-0.51~-0.79,P<0.05),与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无明显相关性(r=0.03~0.09,P>0.05).④结论 CⅣ、LN、HA水平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与肝功、血常规联合检测的参考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0.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胃溃疡的发病机理与幽门弯曲菌、单胺类神经递质下降有关。为此我们研制了复方铋混悬液,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