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发伤发病急、病情重、致伤原因多,常直接或间接引起心肌损害[1,2]。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多发伤患者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主要生化指标,存在着变化不一致的分离现象。为探究其原因,对本院自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255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治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和急诊病区的255例多发伤患者,均符合文献[3]提出的多发伤诊断标准。其中男207例,女48例;年龄8~77岁〔(43.76±13.7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78例,高处坠…  相似文献   
2.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是新生儿早期出现心肺窘迫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尚无条件开展有效的外科治疗情况下,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早期诊断HLH,使患儿避免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对HLH姑息性手术的开展和成功,要求对HLH的解剖畸形和血流动力学障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2DE对HLH的早期诊断可为此提供有利的先决条件。我院1987~1990年期间经2DE诊断的HLH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声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VSD PDA)患者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显示方法.方法:超声测量41例VSD PDA和41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主动脉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流速时间积分(VTI)和心排指数(CI).除常规在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探查以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胸骨旁肺动脉分叉切面、胸骨上主动脉弓长轴,向短轴扫查切面及剑突下主动脉短轴切面探查PDA.结果:41例VSD PDA患者检出PDA 29例,占70.73%,漏诊12例,漏诊率29.27%.VSD PDA患者的Vp、Vm、VTI和CI参数明显高于单纯VSD患者,P<0.001.4例在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未显示的PDA,其中2例在胸骨旁肺动脉分叉切面发现PDA,1例在胸骨上主动脉弓长轴向短轴扫查切面显示PDA,1例在剑突下主动脉短轴切面显示PDA.结论:VSD患儿主动脉Vp、Vm、VTI和CI参数增高时提示合并PDA存在.探查VSD患儿胸骨旁肺动脉分叉切面、胸骨上主动脉弓长轴向短轴扫查切面及剑突下主动脉短轴切面有助于发现PDA.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腔闭式引流是中、大量胸腔积液(血)对症治疗的主要手段,近年虽陆续有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报道,但大多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而且多为回顾性小样本研究,缺乏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笔者分别用中心静脉导管和传统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对两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动脉导管未闻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测量50例正常小儿、50例动脉导管未闻(PDA)、50例室间隔缺损(VSD)和10例VSD合并PDA患者的主动脉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流速时间积分(VIT)和心排指数(CI)。结果:PDA组主动脉VP、Vm、VTI和CI各参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VSD合并PDA组各参数亦高于VSD组。10例VSD合并PDA患者中超声检出PDA6例,主动脉VP、Vm、VTI和CI各参数均明显高于VSD组;PDA漏诊4例,仅主动脉CI参数明显高于VSD组。结论:超声诊断中,对可疑PDA特别是VSD疑合并有PDA者,常规测量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特别是CI参数,有助于PDA的诊断及提高PD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超声探讨与小儿室间隔缺损(VSD)自然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超声诊断并随访212例VSD自然愈合小儿,观察年龄、VSD大小、VSD部位、心脏大小及肺动脉流速与VSD自然愈合的关系。结果:212例VSD自然愈合小儿中6岁以内175例。VSD直径≤0.5cm172例,~0.9cm33例,≥1.0cm7例。膜部155例,隔瓣后54例,肌部3例。203例VSD自然愈合小儿中心脏大小正常151例,左房  相似文献   
7.
儿童肥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扩张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否在儿童期即有开始,研究了肥胖儿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扩张功能。选择27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16例正常对照儿童,通过家族史调查,生化分析法检测血脂、血液粘度以及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脓动脉舒缩顺应性。结果发现肥胖者在儿童期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已经开始增加,内皮依赖性动脉扩张功能降低,并可以合并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提示儿童的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动脉血管壁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是小儿时期得病、成人发病的一种疾病。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须从儿童期开始防治肥胖症,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简便、安全无创,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一个良好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组CTLA4Ig腺病毒对巨噬细胞活性及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移植前7d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移植后动态观察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学分级、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细胞凋亡程度、移植物局部及受体外周血IFN-γ水平。结果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后,CTLA4Ig可以在移植肝局部稳定表达,并在移植术后3,5,7,12d各时点排斥反应病理分级、移植物局部巨噬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凋亡指数均较排斥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巨噬细胞浸润与排斥反应分级呈显著相关(r=0.696,P<0.01)。对细胞因子IFN-γ的检测表明,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后,移植物局部IFN-γ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受抑制,血清IFN-γ浓度在术后5,7,12d均较排斥时照组低(P<0.01)。结论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可以抑制IYN-γ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活性,从而减缓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抑制肝细胞凋亡,保护移植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小儿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合并心脏横纹肌瘤(cardiac rhabdomyoma,CRM)的临床特点。方法以2008年5月至2017年11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合并CRM的TSC患儿。在剑突下、心尖、胸骨旁及胸骨上窝等切面多方位、多角度对心脏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记录心脏肿瘤后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数量、形状、大小、活动及回声情况,进一步行头颅MRI、头颅CT、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确诊TSC。有手术指征的心脏肿瘤病例行肿瘤切除术,无手术指征的心脏肿瘤病例则通过超声随访观察。结果 34例临床确诊为TSC患儿中,首发临床症状为癫痫23例(68%)。首诊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CRM后确诊为TSC 11例(32%),其中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CRM 1例。34例TSC患儿中心脏肿瘤多发24例(71%),单发10例(29%),以左心室最多。随访21例患儿(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2个月)中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RM,8例CRM自发缩小或减少,2例CRM完全消退,4例变化不明显。结论癫痫发作为TSC患儿较为常见的首发症状,故此类患儿应常规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首诊如发现以左心室为主的多发高回声肿瘤应警惕TSC的存在,结合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