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髓内钉或克氏针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评价髓内钉或克氏针与钢板固定比较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辑(VIP)及万方数据库数据库。纳入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前瞻性或随机随照研究。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研究、3篇半随机对照研究,合计976例纳入系统评价。5篇文献比较了克氏针与钢板的疗效,8篇文献比较了髓内钉与钢板的疗效。克氏针与钢板术后疗效优良率比值比(RR)3.79[95%可信区间,1.93,7.46],6篇文献报告了髓内钉与钢板术后Constant评分,总体均数差为-1.39[-3.43,0.65].5篇文献报告了髓内钉与钢板术后的大并发症率,RR为9.34[2.70,32.32].5篇文献比较了髓内钉与钢板的再手术率,RR为5.04 [1.52,16.77].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钢板;克氏针固定的术后疗效明显低于钢板固定。现有数据的总样本量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期待未来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结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肘关节的认识逐步深入,肘关节外科技术迅速发展,也更需术者熟悉较多的肘关节手术入路[1]。选择肘关节手术入路的一般原则为便于术中切口延伸、充分暴露术野、尽可能保护神经等解剖结构、利用肌间隙或神经界面、充分止血及保护软组织等。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由创伤部位和手术类型决定,肘关节手术入路可根据暴露部位不同分为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和后侧入路等[2]。肘关节外侧入路及内侧入路易损伤皮神经末梢,导致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中国数字人男一号上肢骨骼肌肉高精度三维模型,为解剖教学、计算机辅助手术计划等应用提供三维数据集. 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数字人连续断层图像的四个定位杆坐标值,对断层图像进行射影变换,消除其射影失真.纠正失真后的断层图像再计算其四个定位杆中第一个定位杆图像的质心坐标值,将断层图像裁剪成大小一致的断层图像.其次使用Photoshop中knockout滤镜,完成断层图像的分割.最后使用Mimics软件完成三维重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模型的网络发布与共享. 结果 建立了中国数字人男一号上肢骨骼肌肉精确的三维模型. 结论 上肢骨骼肌肉模型的三维交互可视化可以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同时为数字人三维可视化提供了一种精确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CT数据的髋臼骨折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在个人计算机上对髋臼骨折进行虚拟术前手术设计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8例髋臼骨折进行虚拟手术设计,将髋臼骨折.dicom格式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将每个骨块变成一个单独个体并被指定颜色,建立骨折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复位,将.stl格式复位模型导人3D studio Max,并构建合适重建钢板,根据钢板放置位置选择合适长度钢板,塑形固定.根据钢板长度、放置位置、螺钉数量来对比虚拟计划与手术情况是否匹配. 结果 髋臼骨折内固定方式的虚拟手术设计均与术中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结论 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对髋臼骨折术前计划制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体会晋江市医院陈雅琴,苏秀云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系绿脓杆菌直接侵入角膜引起感染所致。本病的主要特点为患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视力骤降伴大量黄绿色分泌物。其病情进展快,易发生角膜穿孔,常导致患眼失明。如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6.
7.
应用膝下功能支具治疗135例胫骨骨折患者,结果表明保留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功能可促进骨折的顺利愈合。大多数病例骨折得以快速愈合,提示早期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负荷状态有利于及时开始成骨活动。  相似文献   
8.
9.
脊柱小传     
<正>信息时代由于工作生活习惯的极大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腰背痛的困扰。那么怎样才能让人们减轻或减低对颈腰椎的"伤害"呢?只有懂得才能更好地保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脊柱奥秘的旅程吧。脊柱的进化我们都知道人类是自然进化的顶端。至今地球上95%以上的动物属于无脊柱动物,这些动物,起码在陆地上无法支撑太重的体重,运动能力也有限。随着进化的演进,更高级的脊索动物出现了,脊索是动物背部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的半透明、有弹性的棒状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究可比性更好、定位更精确的骨小梁取样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从样本库中挑选20个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标本,将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及股骨头大小相近(直径相差<2 mm)的标本配成一对,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标准取样方法,B组采用传统取样方法。对比两种方法取出骨柱在形态结构、轴心平均偏转角、密度值变化3方面的差异。结果传统取样组骨小梁分布不均、走行各异、小梁间延续性差且断端较多。对比标准取样组与传统取样组标本在不同旋转角度下的轴心偏转角度,前者小于后者(P=0.006)。对比骨密度参数差异,两组浅层各骨密度参数值均小于改组深层密度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梁密度均一系数比较,标准取样组小梁均一系数大于传统取样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P=0.0008)、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n/trabecular volumn,BV/TV)(P=0.0034)、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P=0.000)、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number,Tb.N)(P=0.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比分析不同个体结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时,骨小梁取材部位的差异有可能造成人为偏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