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4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以头晕、头痛、周身骨痛、恶心呕吐、烦渴、多饮、多尿、纳差、肌无力等症状3个月,闭经半年,于1986年10月7日入院。体检:精神委靡,消瘦,有脱水征。甲状腺不大,未触及结节。四肢肌张力低,下肢肌肉萎缩。全身骨胳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钙3.9mmol/L,磷0.65mmol/L,AKP40金氏单位。尿钙11.25mmol/24h,尿磷41.4mmol/24h。EKG:T波低平,Q—T间期0.28s,X线片示肋骨、骨盆及颅骨骨质疏松;X线及B型超声波检查膀胱有结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用重复呼吸法测定了青海省沱沱河地区(4 700米)18例健康人对低O_2的通气反应和47例健康人的高CO_2通气反应,发现高原人对低O_2和高CO_2通气反应均低于平原人;高原世居组对低O_2和一定浓度内高CO_2通气反应比移居组高。我们认为高原人低通气反应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维拉帕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①建立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 2 4只家兔按再灌注时限的不同及是否给予维拉帕米 (0 .2mg/kg静脉注射 )干预分为 4组 (A1、A2、B1、B2 ) ,测定各组的心肌梗死范围 ,并在电镜下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②根据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对 33只家兔进行分组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同一剂量维拉帕米 (0 .2mg/kg静脉注射 )对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心肌组织bcl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与 0 .85 %氯化钠组比较 ,维拉帕米组可明显减小心肌梗死范围(P <0 .0 1) ,改善其超微结构的变化。②与假手术对照组和 0 .85 %氯化钠组比较 ,维拉帕米组能显著上调缺血再灌注心肌bcl 2蛋白的表达 (P <0 .0 1)。结论 :维拉帕米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其促进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bcl 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对25例高原慢性肺心病呼衰患者应用控制性氧疗法吸氧15小时/天,治疗6周后的结果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探索了高原低氧条件下氧疗前后PaO_2,PaCO_2、SaO_2,指标变化规律,并经统计处理分析,结果表明①15例Ⅱ型呼衰患者的FEV_1%FEF25~75%明显低于15例Ⅰ型呼衰患者(P<0.05)。②Ⅰ型呼衰患者PaO_2,SaO_2氧疗后较氧疗前明显升高(P<0.05),Ⅱ型呼衰患者PaCO_2氧疗后较氧疗前明显下降(P<0.01),SaO_2氧疗后较氧疗前明显上升(P<0.05),PaO_2氧疗后有改善。说明吸入低浓度的氧可解除低氧血症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使PaO_2和SO_2提高到较为理想的生理水平。本文长程控制性氧疗法治疗慢性肺心病呼衰患者动脉血气变化特点,提示吸氧可能预防夜间肺心病氧减饱和状态和突发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9名生活在海拔3700米处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男性患者转移到海拔2260米处一周后,测定在50W功率下运动5分钟前后的肺动脉压力变化及运动后恢复时间,并在给予0.1mg/kg纳酪酮后重复上述测定,结果显示,运动可使肺动脉压明显升高,而纳酪酮可降低受试者在运动前及运动导致的肺动脉压急剧升高,并能使运动后肺动脉压及心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所需时间减少,以上结果提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所表现的肺动脉压升高,可能部分是由于患者血浆内啡肽升高和/或肺血管对内啡肽的敏感性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B超的广泛临床应用,胆囊息肉的发现率明显提高.我院自1986~1990年行胆囊切除术523例,其中胆囊息肉28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占同期胆囊切除术的5.3%.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25~62岁,平均42岁.病史最短17天,最长15年.主要症状为右上腹隐痛,共23例,无症状者5例.体检一般无阳性体征.28例术前B超检查均提  相似文献   
7.
自1980年迄今,我院在BⅡ式手术的基础上,在Roux——Y术式的启示下,采用BⅡ式胃切除改良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早期胃癌等76例,经观察随访,近远期疗效均良好,值得推广。 本组男69例,女7例。年龄24~67岁。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7例,复合性溃疡4例,胃粘膜脱垂2例,萎缩性胃炎2例,早期胃癌15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30例西宁地区(2,260米)肺心病患者的肺功能,并将其主要指标与当地健康人及平原地区肺心病患者对照,结果发现,高原患者的肺功能在动态肺容量即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及用力呼气容量曲线的指标上比平原患者的数值明显大(P<0.001);弥散能力亦比平原患者大,提示高原低氧环境下慢阻肺患者在肺功能损害较轻时就可能致成心肺功能失代偿。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87年以来手术治愈5例少见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大出血,现就其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例1,女,25岁。1987年3月因感冒服阿斯匹林后发生大量呕血及柏油样便。至同年11月类似出血共6次,在他院救治,并发现左上腹肿块时大时小。血红蛋白最低20g/L。胃镜检查诊断为出血性胃炎。  相似文献   
10.
严重多发性创伤之腹部损伤病情危重复杂,诊断及治疗比单一的腹部损伤困难.197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有腹部损伤的严重多发伤12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03例,女17例,年龄4~76岁,平均4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2例(51.7%),砸伤18例(15%),坠落伤10例(8.7%),刀刺伤9例(7.5%),爆炸伤7例(5.2%),挤压伤8例(6.7%),枪弹伤6例(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