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CD28表达与中医分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即CD8^ 、CD4^ 细胞)CD28分子的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期患者82例、正常对照人群20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28分子表达测定,结合中医辨证分析,从免疫学角度讨论两者相互关系。结果:所观察的CD28、CD4和CD4/CD8各数据组中,将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之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分型的各组总体差异,P<0.05或P<0.01;分型各组组间比较,P<0.05或P<0.01。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分型各组的CD28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中医分型各组间亦有一定差异。从CD28^ CD8^ 看,湿热中阻型明显升高,而其他3组与正常组相似;从CD28^ CD4^ 看,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与正常组虽无明显差异,但其应答强弱顺序颇能说明问题,即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和温热中阻组>瘀血阻络组。结论:CD28表达可在慢性肝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关系。方法:将50例慢乙肝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IL-10、IL-12、IFN-γ水平,同时与20例体检健康者的检测水平相比较。结果:除脾肾阳虚型的IL-10和瘀血阻络型的IL-12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的证型其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医辨证分型各组总体差异明显,P<0.05;中医证型各组间比较,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的IL-2差异明显,P<0.05,IL-10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肝郁脾虚的IL-12与湿热中阻和肝肾阴虚差异明显,P<0.05,肝郁脾虚的IFN-γ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乙肝细胞因子水平与其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医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入手,论述医古文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应该以文化为内涵,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文化传授上。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的中医分型证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5.
百赛诺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百赛诺联合疏肝健脾祛湿中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7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百赛诺联合中药组(联合组)23例、中药组21例和百赛诺组23例,疗程均为24周,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复常率,分别将联合组与中药组、联合组与百赛诺组进行组间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结束时,符合统计要求的病例共64例,其中联合组22例,中药组21例,百赛诺组21例.ALT复常率,联合组20例(90.91%),中药组13例(61.91%),百赛诺组18例(85.71%).联合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百赛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复常率,联合组14例(63.64%),中药组7例(33.33%),百赛诺组7例(33.33%).GGT复常率,联合组15例(68.18%),中药组8例(38.10%),百赛诺组5例(23.81%).AST、GGT复常率联合组最高,与百赛诺组和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赛诺联合疏肝健脾祛湿中药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独使用百赛诺或疏肝健脾祛湿中药具有更好的护肝降酶作用,是目前临床上较好的护肝降酶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五苓散加味结合自身腹水浓缩回输术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疗效.方法:以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用中药五苓散加减结合自身腹水浓缩回输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腹围、尿量、体重、进食量、生化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腹围、24h尿量、体重、进食量均有所改善(P<0.01).生化指标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总胆红素,血钾、血钠、血氯变化不大(P>0.05).结论:中药五苓散加味结合自身腹水浓缩回输术可显著改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影响患者的血电解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HBV-YMDD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可统计的100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组40例,涅热中阻组20例,肝肾阴虚组20例,瘀血阻络组20例。分别检测肝功能、乙肝三系定量、HBV-DNA定量、YMDD变异。比较6、12、18个月时各组的ALT、AST、TBlL,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YMDD变异率。[结果]各组HBV-YMDD变异发生率6个月时无差异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8个月时,瘀血阻络组最高,肝肾阴虚组次之,肝郁脾虚组和湿热中阻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HBV-YMDD变异发生率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疏肝降脂方治疗脂肪肝150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笔者近年来采用疏肝降脂方治疗脂肪肝患者1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0例中,男性1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6岁,平均37.2±4.6岁,以30~50岁为多,占68%。所有病例均排除病毒性肝炎,其中有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离97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其中41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正常,56例血清ALT水平异常.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结果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ALT正常组和ALT异常组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16.62±15 15)和(24.91±48.68)ng/L,均比正常对照组水平(6.25±2.22)ng/L显著增高(均P<0.01);ALT异常组血清IL-10及IL-12水平分别为(16.80±7.96)和(60.18±72.59)ng/L,也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8.45±4.56)和(34.10±15 55)ng/L(分别P<0.01、P<0.05);ALT异常组血清IL-10水平与ALT正常组水平(8.78±3.31)ng/L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免疫病理性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