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尿毒症心肌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铎  郭航远 《浙江医学》2002,24(8):511-512,F003
尿毒症心肌病是指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出现的心肌病变。但尿毒症心脏损害也可以在尿毒症急性期和几个月后出现 [1,2]。在临床实践中 ,与肾功能衰竭相关常见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病、心包炎和心律不齐。虽然尿毒症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较常见 ,但心肌梗死导致死亡却相对较少。据统计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约占30% ,其中心肌梗死只占10 %[3]。尿毒症心肌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1代谢毒素的作用尿毒症时血中潴留的尿毒症毒…  相似文献   
2.
低强度抗凝治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发林对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至少有一个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华发林常规强度抗凝组(52例)和低强度抗凝组(62)两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发生3例,常规抗凝强度组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例中出血事件年发生率;常规组为19.2%,低强度组为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85%的出血事件均发生于INR>2.5时。两组病例无1例严重出血发生。结论INR在1.6~2.5之间时相对安全,其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低。对于特殊的易出血及栓塞患者,INR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因冠心病首次行PCI治疗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67例,年龄50~75(64.5±12.6)岁。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清MMP-9水平。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MMP-9水平。结果再狭窄组17例,无再狭窄组18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造影和PCI结果及术前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术后MMP-9抗原、MMP-9活性[(1 135.26±402.53)、(55.23±27.12)ng/ml]均高于无再狭窄组[(698.12±220.24)、(24.73±12.3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68、5.532,均P<0.05)。结论 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患者术后血清MMP-9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感染性心内膜炎 ( IE)为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炎症 ,通常累及瓣膜 ,包括自体瓣和人工瓣。其临床类型之间表现、治疗及预后有差异 ,本文就其特殊类型结合本院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 1 4例特殊类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分析 ,本文所有病例均确诊为原发性心脏病 ,除观察体温、心界等体征外 ,均作血常规、血培养、经胸心超 ( TTE)及经食道心超 ( TEE)检查。结果  1 4例病人有先心、风心者 1 2例 ,临床表现为肺炎 ,感染性肺栓塞者 1 2例 ,所有病例均并发心衰 ,TTE发现赘生物有 6例 ,TEE发现赘生物有 1 3例。结论 该病发生于先心、风心病者仍占大多数 ,肺炎、感染性肺栓塞 ,心衰多见于这些特殊类型 ,TEE对检出赘生物的敏感性明显优于 TTE,区分并掌握特殊类型 IE的诊断有利于正确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6.
感染性心内膜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治疗不当,预后很差.由于IE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就我院近十年间收治的39例IE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超表现、病原学及治疗和转归资料,分析IE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关系.方法 测量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的P波离散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单纯高血压87例(无房颤组)比较.分析Pd和Pmax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结果 最大P波时限(Pmax)房颤组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测值房颤组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min、LAD、LVEF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89.89%,特异性为80.46%;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86.67%,特异性为75.86%;Pmax〉110ms+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78.89%,特异性为88.51%.结论 Pmax和Pd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预测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8.
肖建军  童铎 《新中医》2016,48(10):27-2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本院102例气阴两虚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肺动脉压(PAP)]、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晚期血流E峰、A峰峰值速度,舒张早、晚期三尖瓣环运动峰值速度Ve、Va]及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记录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FEV1、FVC、FEV1/FVC、P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FVC、FEV1/FVC、PA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4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舒张早、晚期血流E峰、A峰峰值速度,舒张早、晚期三尖瓣环运动峰值速度Ve、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峰、Ve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A峰、Va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E峰、Ve均高于对照组(P0.05),A峰、Va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3项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血清学指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诊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愿参加该项目调查的健康人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刚入院时和心肌梗死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刚入院时,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8.8±10.2)μ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7.4±3.5)μmol/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9.259,P<0.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7.1±5.4)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3,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6,P<0.001)。 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密切,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