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道的生理生化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1],但EST切断了Oddi括约肌,势必要引起胆汁代谢及排泌方面发生某些改变,我们就此进行综述。一、EST后胆流动力学的改变Oddi括约肌位于胆道、胰管与胃肠道的交汇处,对胆汁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FEP-BY01肿瘤热治疗机治疗腹部实体肿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FEP-BY01肿瘤热疗治疗治疗腹部各种实体肿瘤29例,并将其分成空腔脏器肿瘤和实质脏器肿瘤两组,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空腔脏器肿瘤7例,肿瘤总值消失率为6/7,NC为1/7,实质脏器肿瘤22例,显效率40.9%(9/22),有效率45.5%(10/22),无效率13.6%(3/22)。全组治疗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技术对治疗腹部肿瘤,是一项效果明显又十分安全的新型局部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激活血卟啉对卵巢癌细胞抑制的体外效应。方法应用一定强度的超声激活血卟啉,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克隆形成率方法检测抑制卵巢癌细胞的作用,并用显微镜观察处理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超声激活血卟啉对抑制细胞生长有明显作用(P<0.05),且随着血卟啉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同时,超声激活血卟啉的效应与超声辐照时间有关。结论声动力处理抑制细胞生长作用明显,并可以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4.
声动力学治疗对宫颈癌细胞的体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声动力学治疗对宫颈癌细胞的体外效应。方法:应用超声激活血卟啉,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克隆形成率方法检测声动力学治疗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血卟啉单独应用对细胞无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单纯应用超声有一定的细胞杀伤作用,血卟啉和超声联合作用时,有明显的超声增敏作用。随着血卟啉浓度的升高和超声辐照时间的延长,血卟啉联合超声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穴P<0.05雪,克隆形成率也明显降低穴P<0.05雪。结论:声动力学治疗能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评价直肠癌术前辅助性治疗的新方法。方法直肠癌周粘膜多点连续封闭式注射抗癌药物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C(MMC)和卡铂(CBP),次日手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并作为评判疗效的标准。结果直肠癌原发灶癌细胞变性51例、坏死率80%(41/51);淋巴结转移灶变性坏死率为826%(171/207);原发灶PCNA表达,治疗组阳性率72%(37/51),对照组阳性率100%(30/30),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u=316,P<001)。平均PCNA指数(PCNALI)分别为(47±19)%和(38±16)%,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u=541,P<005)。淋巴结内癌细胞PCNA表达,治疗组阳性率773%,平均PCNALI(40±13)%,对照组阳性率913%(126/138),平均指数为(50±1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癌周粘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对原发灶和淋巴结内转移癌有杀伤作用并降低其增殖活性。重复给药可加强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直肠癌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冷水循环型微波(microwave,MW)热疗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FORSEAMTC-3冷水循环型微波肿瘤热疗仪治疗肝癌126例,通过血清AFP水平,影像学检查,随访等指标观察疗效。结果22例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MW治疗后AFP均恢复至或接近正常值,治疗前AFP平均为(102.2±23.5)ng/ml,热疗后为(25.6±3.7)ng/ml(t=2,1,P〈0.05)。MW治疗区在增强CT扫描各期均无强化,以门静脉(portalvein,PV)期最明显,而周边可见很薄的环形强化,治疗的坏死范围大于治疗前病灶范围。单点穿刺可获得5.5cm×4.5cm的有效热疗区;2点穿刺可获得7.5cm×5.5cm的有效热疗区;3点穿刺可获得9.5cm×9cm的有效热疗区。1年前经MW治疗的肝癌患者57例,其1年生存率为89,5%(51/57)。MW治疗肝癌并发症少,多为发热、肝功能异常、胸水等,偶见肝脓肿,无1例手术死亡。结论MW热疗可以作为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