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米索、米非司酮及宫术安栓软化宫颈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结果显示3种药物均有软化宫颈作用,用药后无阻力通过宫颈的最大号Hegar为6.29mm~6.49mm,有效率为75.5%~85.7%,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3种药物均能软化宫颈,术前2小时阴道上米索200μg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2.
用HPLC法测定氨酚伪麻片中各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氨酚伪麻片是由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泊洛沙姆、干淀粉、可压性淀粉、硬脂酸镁组成的复方制剂。厂报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伪麻黄碱,两组分互有干扰,经试验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两组分含量,取得满意结果。1仪器与试药日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选取14名临床护理专家、管理专家进行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调查。结果:专家熟悉系数为0.849,判断系数为0.835,权威系数为0.705;经过两轮咨询后确定的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含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50个,专家咨询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07。结论: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信度较高,可为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培训、考核、准入等提供可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并PCI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于服药前和PCI术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CR).并测定CYP2C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类型.CR组经临床对策干预后与NCR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绞痛复发、出血等情况的发生.结果 约有24.67%的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通过关联分析,发现CYP2C19*2携带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较高;综合分析发现CYP2C19 * 2、长期吸烟、血小板计数增高及糖尿病为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CR组经临床对策干预后与NCR组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及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 *2、长期吸烟、血小板计数增高及糖尿病为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经临床对策干预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状态等,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花生四烯酸(AA)在体内含量丰富,其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目前已知,花生四烯酸在受体依赖的PLA2激活后由细胞膜释放,可经过三条途径进行代谢:一是环氧化酶途径,终产物有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和血栓素A2(thrombixaneA2,TXA2);二是脂氧化酶途径,形成HPETES(hydrope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s)、HETES(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s)和leukotrienes等;第三就是细胞色素P450酶(CYP)途径,花生四烯酸经此途径的代谢也有三种方式,(1)丙烯氧化反应,生成5-,8-,9-,11-,12-,15-HETE,其中除12(R)-HETE外,其它也可以经脂氧化酶途径产生,(2)表氧化反应,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EETs(epoxyeicosatrienoic acid),包括5,6-,8,9-,11,12-和14,15-EET及其下级产物DHETs(di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s),(3)ω-和ω-1-羟化反应,生成20-和19-HETE[1].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Morse跌倒评估量表预测跌倒风险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9月30日。利用诊断准确性质量评价研究工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共48947例患者。异质性检验显示,纳入的研究存在异质性,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敏感度为0.75(95%CI 0.73~0.77),合并特异度为0.64(95%CI 0.64~0.64),合并阳性似然比为2.45(95%CI 1.97~3.03),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39(95%CI 0.29~0.52),合并诊断比值比为6.58(95%CI 4.13~10.46),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SE=0.026)。结论Morse跌倒评估量表作为单独指标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有效性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初发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心率变异性变化.方法 按随机数字将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30例冠心病初发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冠心丹参滴丸;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静脉点滴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心功能参数.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心功能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功能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HRV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HRV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RV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初发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地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甘草黄酮类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和药效作用,构建甘草黄酮多成分-多靶点网络。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甘草的化学成分,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50%和类药性(drug likeness,DL)≥0.18作为筛选条件,并根据分子结构筛选黄酮类成分;通过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黄酮类活性成分的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提取作用靶点的基因名称,并利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对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富集。最后用Cytoscape 3.2.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和"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筛选得到28个黄酮类活性成分,可作用于97个潜在靶点和61条相关通路,涉及抗肿瘤、抗炎、内分泌调节和氨基酸代谢等多个环节,预测结果得到文献印证。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验证了甘草黄酮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系统研究甘草活性成分药效作用及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COVID-19确诊患者93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将其分为死亡组(110例)和生存组(829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39例患者年龄62(51~70)岁,男性453例(48.2%),既往有吸烟史86例(9.2%),高血压病史348例(37.1%),糖尿病172例(18.3%),冠心病65例(6.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0例(3.2%),院内死亡110例(11.7%)。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 [68(61~76)岁vs 62(50~69)岁,P<0.001],男性比例更高(59.1% vs 40.9%,P<0.05)。死亡组患者既往有吸烟史,合并COPD、恶性肿瘤的比例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钙蛋白、白介素-6(IL-6)水平升高以及血氧饱和度和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肌钙蛋白、血清IL-6水平升高以及血氧饱和度和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是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