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内毒素性脑损伤大鼠CD14和TLR4mRNA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内毒素性脑损伤模型组(LPS组),低剂量戊乙奎醚干预组(PL组),高剂量戊乙奎醚干预组(PH组)4组,每组各10只,实验大鼠注射内毒素4h后处死,留取脑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RT PCR法检测CD 14和TLR4 mRNA表达,ELISA法测定TNF a的含量。结果 光镜下LPS组脑细胞损伤严重,PL组、PH组与LPS组对比脑损伤减轻。与NS组相比较,LPS组、PL组及PL组脑组织TLR4和CD14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L组和PH组脑组织TLR4和CD14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PL组比较,PH组TLR4和CD14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NS组相比较,TNF α含量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L组和PH组脑组织TNF α含量降低(P<005);与PL组比较,PH组TNF α降低(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内毒素的脑损伤,机制可能与降低CD14及TLR4mRNA的表达,阻断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减轻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HBV逆转录酶区M204位点单独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对发生HBV逆转录酶区M204位点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HBVDNA和ALT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史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逆转录酶区M204位点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患者比,后者不会造成HBsAg和HBVDNA水平的下降(P值分别为0.3020和0.5917),也不会引起ALT(P=0.8001)的升高。此外,在核苷(酸)类药物应用方面,前者中单用拉米夫定的比例最高(41.38%),后者中由拉米夫定换用阿德福韦的比例最高(34.15%)。结论 rtM204位点单独突变与rtM204+rtA181T突变患者引起突变的核苷(酸)类药物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但两组病毒学指标的水平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动习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应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习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应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7例有运动习惯的高血压患者和33例无运动习惯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检测同时做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记录运动平板实验后30 min内每5 min的LF/HF,及运动起始达目标心率所用时间和运动平板试验达目标心率前3 min至停止运动后4 min(每隔30 s)的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运动组达目标心率所用时间大于非运动组(P<0.01),心率上升速率小于非运动组而下降速率大于非运动组(P均<0.05);运动组运动试验起始30 min内每5 min的LF/HF稳定性明显优于非运动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运动应激的适应性,因而可能提高患者抵御运动中不良应激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91例,使用PEG20000沉淀法测定HDL及其亚组分HDL2和HDL3,分析HDL及其亚组分分布特点。1)排除调脂药物影响后分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排除糖尿病影响后分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未调脂组、冠心病调脂治疗组,对照分析糖尿病及调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HDL及组成的影响。结果:冠脉造影正常者HDL显著高于冠心病患者(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DL3及HDL3/HDL—C均显著降低(P〈0.01);冠心病长期服用调脂药物者HDL和HDL2明显高于冠心病未服用调脂药物者(P〈0.05,P〈0.01)。结论:HDL与冠心病呈负相关,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DL3及HDL3/HDL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者,调脂药物可以升高HDL和HLD2。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0岁。以“颈部僵硬伴右手笨拙、麻木4年,加重1年”入院。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僵硬不适,并从右手远端逐渐出现麻木症状,初仅右手各指尖麻木,后渐向上发展。1年来症状加重,出现右腕及右肘屈曲不灵活,手部行精细动作时笨拙,天气变冷时颈部僵硬感加重。行颈椎 MRI 检查提示:寰枕融合畸形并颅底凹陷;颈2、3椎体融合畸形。以“颅底凹陷”收住我院骨科。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提示:颈椎后伸轻度受限,右上肢屈肘肌力Ⅳ级,伸肘肌力Ⅳ级,伸指肌力Ⅳ级,指外展肌力Ⅳ级,握力Ⅳ级。屈颈试验阳性,右上肢感觉减退,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左上肢及双下肢未见异常。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身麻醉下行首次“后颅窝减压及固定术”,术后当晚在 ICU 病房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14小时后顺利脱机拔管,患者返回病房,继续术后常规对症治疗,病情稳定。术后第5天,患者右上肢肌力Ⅳ~Ⅴ级,自述手部不灵活较术前好转。术后第7天患者于晨睡醒后出现四肢无法用力活动,双上肢肌力Ⅱ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双肩以下身体感觉减退,肌张力正常。病情加重,由于担心手术并发症,外科给予紧急二次行枕颈融合术后后路椎管探查术,术中未见明显异常血肿和脊髓压迫,术后转入 ICU。麻醉苏醒后患者四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呼吸肌肌力差,未见明显呼吸动度,呼吸机不能自主触发,不能脱机拔管。考虑患者术后颈髓局部水肿压迫引起上述症状,给予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同时考虑患者短期内不能脱离呼吸机支持,遂行气管切开术。二次手术后2周患者四肢仍软瘫,肌力0级,病理征阴性,呼吸肌无力,持续呼吸机支持。患者在原有颈椎病变基础上合并外周神经病变及颅神经损害,感觉与运动神经分离。遂行肌电图检查:上下肢周围神经均未诱发出波幅,所检三角肌、股四头肌均可见失神经电位,拇指对掌肌未见失神经电位,上述肌肉均未见动作电位。患者病情危重,家属拒绝做腰椎穿刺检查。院内外专家会诊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查结果,考虑其在原发病基础上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纯运动障碍型)。给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每日20 g,每个疗程5日,共3个疗程,后期联合激素治疗。经积极对症及支持治疗,患者度过合并肺部感染、肺不张时期,成功脱机,并拔除气管切管套管,双上肢近端肌力恢复至Ⅲ级,远端肌力Ⅱ级,双下肢肌力0级。后转康复科继续康复治疗。种因素诱发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病因尚不清楚,感染因素在其诱因中占绝大多数,近年研究显示主要与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已知空肠弯曲杆菌(Cj)O:19型感染是 GBS 最常见的感染原因[1],还可能与巨噬细胞病毒、EB 病毒、肺炎支原体、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关。以手术为诱因的 GBS 并不多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可与“剖宫产术”、“阑尾切除术”等手术中行硬膜外阻滞麻醉诱发[2-3],同时也可发生于全身麻醉下的“脊椎手术”后[4]。Bamberger 等[5]认为,术后周围神经疾病的发生机制复杂,手术的创伤及牵拉、止血器的压迫止血、先前存在的神经疾病的恶化、患者体位导致神经受压等都可能是潜在的病因,而男性、肥胖、神经疾病病史、长期住院都是可能的易感因素。目前认为,GBS 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给予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6],联合血浆置换治疗[7],度过急性期,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高位脊椎手术可出现脊髓并发症,患者表现为四肢肌力减退或合并呼吸功能衰竭,与 GBS临床表现相似且极易混淆,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本例患者属于运动障碍型,急性起病,起病前有手术史,进行性肢体肌力减弱或消失,腱反射消失合并呼吸衰竭,病程早期行电生理检查符合 GBS 早期电生理改变,符合1994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 GBS 诊断标准[8]。患者于高位颈椎术后发生,其肢体恢复情况与术后情况不符,遂给予重新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1966年1月至2014年)和CNKI中文数据库(1976年8月至2014年),收集符合条件的国内外关于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ALI/ARDS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7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RR=2.15,P=0.03);亚组分析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的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WMD=9.91,P<0.000 01);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降低ALI/ARDS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论: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改善ALI/ARDS患者危重程度及氧合情况,并能降低其7 d病死率,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 TG)水平与危重症病人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单次收住成年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病人 1 207例,提取病人的年龄、性别、种族、合并症、首次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SOFA)、 24 h内 TG值等,将病人按 TG的三分位间距数分为高 TG组,中 TG组和低 TG组,比较三组的基线资料;将病人是否在 ICU死亡及 TG水平分别作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纳入 logistic回归模型并在不同性别病人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数 1 207例,其中死亡组 120例( 9.9%)存活组 1 087例,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SOFA评分( OR=1.346,95%CI:1.278~1.417,P<0.001)及 TG水平与危重病人预后独立相关,其中高 TG组病人死亡风险低于低 TG组( OR=1.883,95%CI:1.093~3.245,P=0.023);进一步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 SOFA评分仍是两类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 OR=1.439,95%CI:1.333~1.554,P<0.001;女性 OR=1.255,95%CI:1.167~1.351,P<0.001);而 TG水平仅与男性病人的预后独立相关,其中高 TG组病人死亡风险低于低 TG组( OR=2.377,95%CI:1.039~5.434, P=0.040)。结论 TG水平与危重病人预后独立相关,且入科 TG水平越高,病人死亡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9.
王春亚  王贵佐 《医学综述》2013,(23):4332-433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白细胞介素10(IL-10)是重要的抗炎因子之一,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拮抗炎性反应,其分泌不足可导致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IL-10基因多态性亦参与ARDS的发生和发展,且不同基因型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该文就IL-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ARDS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gangliocytic paraganglioma,GP)为一种十分罕见的具有神经外胚层和神经内分泌分化倾向的良性肿瘤[1-3].主要见于成年人,男性较女性略多见,年龄分布为23~83岁.好发部位多位于或靠近Vater壶腹,尤好发于十二指肠壶腹周围区,表现为孤立性息肉或结节状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