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7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卒中是一种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的病因,而且越来越严重,寻求科学管理卒中的模式是各国临床医学家的迫切意愿和崇高的责任。卒中单元临床工作的建立为这些工作带来希望。目前在临床采用的卒中单元模式主要包括3个方面:(1)急性期卒中  相似文献   
2.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提示氧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是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血过氧化脂质(LPO)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变化,我们对脑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脑出血及正常人群组的血清LPO水平作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3.
脑内出血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出血(ICH)是一种急性、自发性的脑实质内出血过程,占卒中患者的10%~30%,是临床关注的常见病。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展,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转归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脑内出血的治疗进展也为临床医师带来许多新的思考。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疾病与卒中(NINDS)工作组提出:ICH领域的焦点是急性期  相似文献   
4.
营养管理是卒中急性期医疗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对卒中的临床诊治工作,从观念到方法正在逐步走向国际标准化。但是,长期以来以药物治疗为主体、患者被动接受治疗的临床卒中医疗模式和观念,仍然影响着我国临床医师的医疗行为。同时在卒中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往往注重大脑的局部问题,而忽略患者的全身状态,对卒中后患者需要施行营养管理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无对卒中营养管理临床实施的具体方法。然而,卒中的发生和转归均受多因素的影响,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一个儿子问父亲:“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父亲想了一下,说道:“好好地睡上一觉!”儿子很不解,为什么父亲的愿望会如此简单?其实儿子有所不知,对于长期失眠的父亲而言,睡个好觉便是奢侈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
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
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
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
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
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
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
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
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
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
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
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指原先无肺部感染的卒中患者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的肺间质)炎症[1-2].SAP亦被称为卒中后肺炎(post-stroke pneumonia),是指卒中发病时无感染,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是在卒中发病48 h后发生的肺炎[3].SAP是卒中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0%[4-5],被认为是卒中患者转归不良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6-9].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中心的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住院号单双数的随机化原则分入阿司匹林治疗组或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0.1g?次-1?d-1,口服或鼻饲。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片,75 mg?次-1?d-1,口服或鼻饲。其他治疗原则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予以处理。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21d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所有出血、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再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病死率;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及治疗总费用、药物费用、药占比。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21d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21(4)比0~15(3)(z=-4.826,P=0.000),氯吡格雷组0~15(7)比0~14(3)(z=-3.086,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1d m RS评分较入院时也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5(3)比0~6(2)(z=-3.240,P=0.001),氯吡格雷组0~5(4)比0~6(2)(z=-2.547,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21d NIHSS评分、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再发率、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
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
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
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
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
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
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
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
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