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48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评估在较大的范围内使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的效果,为今后该药用于控制疟疾提供依据。方法 在季节性抗疟控制传染源的用药上,对春季和秋季抗疟的集体服药村庄,一律使用磷酸萘酚喹一天疗法,代替哌喹 防Ⅱ 伯喹两天疗法,从首次服药的第七天起,由卫生院防保人员和村医,每隔七天到各村巡诊,发现“四热”病人采血送检,掌握用药前后的疫情动态。结果 据疫情报告统计,2000年全年“四热”血检率达10%以上,血检阳性率0.62%、居民带虫率0.05%、年带虫发病率(API)1.5‰,与1999年对比,分别下降55.83%、93.93%、33.78%,发病村(队)由1999年的180个减至109个,减少39.44%,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琼中县高疟区居民集体服药使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流行效果较为显,值得继续应用作进一步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新方法,并用于检测现场采集血样。方法 以恶性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恶性疟原虫预期被扩增出359bp特定扩增带。结果 从培养的恶性疟血样和现场采集的恶性疟血样中扩增出359bp特定扩增带,而间日疟和健康人血样均未见扩增带。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扩增产物为目的片段。本检测系统初步显示可检出0.34个疟原虫/出血样,37份现场采集经镜检确诊的恶性疟血样中,36份RT—PCR检测为阳性,1份RT—PCR检测为阴性,阳性符合率为97.35%。结论 RT—PCR检测恶性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疟疾诊断、镜检质量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和平地区应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和平地区使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的效果,为在全县推广该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疟防措施不变的前提下,仅在季节性抗疟控制传染源的用药上,换用磷酸萘酚喹一天(次)疗法代替喹哌+伯喹+防Ⅱ两天疗法,即5月、8月的春、秋季抗疟,一律使用磷酸萘酚喹一天疗程,从首次服药的第七天起,由卫生院防疫组人员和村医,每隔七天到各村进行巡视,发现“四热”病人及时采血送检,询问服药后的反映情况,并每月通过村医例会,掌握疫情。结果 据疫情报告统计,1999年全年“四热”血检阳性率与1998年同比下降37.90%,发病率同比下降53.52%,2000年1~6月与1999年同比再下降45.45%。其中本地病例下降85.2%,发病村数由16个减少至3个,减少81.25%,且无明显副反应。提示磷酸萘酚喹用于高区控制疟疾流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5.
海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和分析海南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和流行特征,评估十多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全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结果整群随机抽样全省5个市、县15个点7924人,调查发现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为59,40%,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56.22%,查见肠道蠕虫16种,其中线虫11种,绦虫2种,吸虫3种,感染率较高的虫种是钩虫、鞭虫和蛔虫,其感染率分别为33.18%、31.35%和14.29%;多虫感染较严重,感染度以轻度感染为主,感染年龄以5—9岁和10—14岁两组为高;汉、黎、苗、回各民族感染率分率别为48.27%、64.14%、76.36%、58.96%;女性和农村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和城镇居民。结论海南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儿童蛲虫感染率略有所上升,中部地区钩虫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与季节消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海南省西北部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及白纹蚊种群密度、孳生习性、季节消长,为监测与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997年雨季至1998年旱季采用诱卵器诱捕方法在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诱捕. 结果在原登革热流行区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共检查诱卵2 560个,诱卵器阳性数为416个,其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与此两种蚊虫混合孳生诱卵器阳性数分别为170个、230个与16个,其诱卵器指数分别为6.64、8.98与0.63.在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查出埃及伊蚊诱卵器指数按高低顺序为大拉村(16.72)、新坡镇(4.06)、金江镇B区(3.91)、金江镇A区(1.88);而查出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以金江镇B区为最高(12.03),其次为新坡镇(11.41)、大拉村(9.06)、金江镇A区(3.44);4个不同区域与不同结构住宅区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种群密度高峰在雨季(4~9月);在旱季(1~3月)则明显下降.在室内、外查出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分别为6.25与3.69及7.50与20.62;室外白纹伊蚊诱卵器指数是室内的5.59倍,而埃及伊蚊仅为1.2倍.结论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在海南省西北部原登革热流行区大量存在;其种群密度与住宅区环境条件、气象因素有关.埃及伊蚊仍喜欢孳生于室内、外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则喜欢孳生于室外积水容器.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MSP1和MSP2等位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裂殖子表面蛋白质1(MSPl)和裂殖子表面蛋白质2(NSP2)基因进行分型研究。方法 从海南省恶性疟流行区采集的恶性疟患者血样,用套式PCR方法分别扩增PfMSP1和PfMSP2基因中具有型特异性的片段,进行等位基因分型。结果(1)MSPl基因分型:94份恶性疟患者血样中有82份扩增出MAD20型基因片段(占87.2%),27份扩增出K1型基因片段(占28.7%),15份同时扩增出MAD20型和K1型基因片段(占16.0%),未扩增出RO33型基因片段。(2)NSP2基因分型:94份血样中有75份扩增得到3D7型基因片段(79.8%),28份扩增得到FC27型基因片段(29.8%),10份同时扩增得到3D7型和FC27型基因片段(占10.6%)。结论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的MSPl等位基因和MSP2等位基因分别以MAD20型和3D7型为优势基因型;不同等位基因型的混合感染率很低。  相似文献   
8.
柳坚  王善青 《海南医学》2001,12(4):72-73
随着疟疾防治工作的深入及抗疟药的广泛使用,疟疾病人原虫血症普遍较低.沿用的传统的镜检方法明显的耗时费力,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疟防工作的需要.发展快速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已成为疟疾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十年,国内外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归结起来有以镜检结合荧光染色技术的简便快速检测方法;血清学及利用克隆抗体技术的免疫学方法和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DNA序列分析方法.现将这几方面的进展及应用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食盐加碘对儿童智力影响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估海南省食盐加碘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以碘缺乏历史病区[2个县6个乡(镇)]为观察组、历史非病区[6个县(市)9个乡(镇)]为对照组,对8~10岁在校儿童开展尿碘检测和智商测试,对不同居住地理位置(平原、山区、沿海)、年龄、性别的儿童智商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96.2μg/L,是对照组(91.9μg/L)的2.13倍.观察组儿童平均智商值为94.7,比对照组(86.2)高8.5;智商≤69的比率为7.7%(91/1179),比对照组[16.6%(253/1520)]低8.9个百分点:智商≥110的比率为18.3%(216/1179),比对照组[8.3%(126/1520)]高10.0个百分点.对照组山区儿童平均智商值(83.1)最低,分别比平原(86.6)、沿海地区(88.2)低3.5、5.1;智商≤69的比率[20.5%(91/443)]最高,分别比平原[16.7%(89/533)]、沿海地区[13.4%(73/544)]高3.8、7.1个百分点.观察组8、9岁儿童平均智商值(97.4、95.9)相近,分别比10岁儿童(90.6)高6.8、5.3;对照组8、9、10岁儿童的平均智商值(86.8、86.3、85.6)相近.观察组男童的平均智商值(96.2)比女童(93.1)高3.1,智商≤69的比率[6.3%(37/590)]比女童[9.2%(54/589)]低2.9个百分点;对照组男童的平均智商值(87.2)比女童(85.1)高2.1,智商≤69的比率[14.5%(114/787)]比女童[19.0%(139/733)]低4.5个百分点.不同居住地理位置、年龄、性别的观察组儿童平均智商值比对照组儿童高5.0~12.4,智商≤69的比率比对照组儿童低7.7~13.2个百分点,智商≥110的比率比对照组儿童高5.6~13.0个百分点.结论 食盐加碘对儿童智力有改善作用,补碘可提高儿童智商,降低儿童智力损害.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中部山区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2002、2004、2006、2007和2008年调查未开展药物驱虫的海南省中部山区五指山市毛阳镇人体土源性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土源性肠道线虫总感染率从1986年的96.4%降至2008年的35.7%,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从84.7%、80.9%和31.8%分别下降至32.5%、0.3%和4.2%,蛔虫和鞭虫感染率下降幅度较大,钩虫下降相对较缓慢。钩虫、蛔虫、鞭虫轻度感染者构成比分别从1986年的56.6%、41.2%和66.9%上升至2008年的97.9%、100%和83.7%,而重度感染者构成比分别从6.8%、11.9%和3.8%下降至0。改水改厕工程逐年增加及受益人口逐年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均是土源性肠道线虫病感染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