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流完全中断、无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0 ~1级血流且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随着介入医师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介入器材的改进,CTO介入治疗即时成功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CTO仍是介入治疗的难点.本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3例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的临床诊治及误诊、预后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201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收治的AAD 1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女比5.46∶1,年龄20~91(51.22±14.44)岁,平均病程4 h,均经全主动脉螺旋CT动脉造影(CTA)检查确诊。DeBakey分型Ⅰ型87例(51.79%),Ⅱ型20例(11.90%),Ⅲ型61例(36.31%)。以胸(背)痛为首发症状最常见,共128例(76.19%)。门急诊首诊误诊率36.31%(61/168),误诊时间1~24(10.5±7.4)h,误诊最多的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其次是慢性肾脏病。50例住院1 d,86例住院≤4 d。院内病死率首诊收住非心血管内科患者高于首诊收住心血管内科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 Bakey Ⅰ型和Ⅱ型107例住院期间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De Bakey Ⅰ型死亡18例,De Bakey Ⅱ型死亡1例;De Bakey Ⅲ型61例中18例行腔内隔绝术治疗,其中院内死亡1例;43例行保守治疗,其中院内死亡3例。De Bakey Ⅲ型AAD患者腔内隔绝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AAD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且临床首诊误诊情况严重。De Bakey Ⅲ型AAD患者在院内病死率方面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并不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稳定型心绞痛(AP)患者80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并用GEN-S System2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心肌梗死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变化,PLT和PCT降低,而MPV、PDW升高;在AMI组中随着MPV的升高,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小板体积变大和活化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形成有关,临床可监测血小板参数指导冠心病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住院的AAD患者37例(AAD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7例(NSTEMI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83例(STEMI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后首次hs-cTnI及D-二聚体水平;绘制ROC曲线以分析hs-cTnI、D-二聚体及二者联合对AAD与AMI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3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高血压病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STEMI组患者中有糖尿病病史者所占比例高于AAD组(P0.05)。(2)NSTEMI组、STEMI组患者hs-cTnI水平及其升高发生率高于AAD组,D-二聚体水平及其升高发生率低于AAD组(P0.05)。(3)ROC曲线显示,hs-cTnI鉴别诊断AAD与NSTE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最佳截断值为0.95μg/L,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83.8%,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81.6%,而鉴别诊断AAD与STEMI的AUC为0.914,最佳截断值为0.95μg/L,灵敏度为84.7%,特异度为83.8%,阳性预测值为96.3%,阴性预测值为52.5%;D-二聚体鉴别诊断AAD与NSTEMI的AUC为0.977,最佳截断值为1.20 mg/L,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88.8%,阳性预测值为74.4%,阴性预测值为97.9%,而鉴别诊断AAD与STEMI的AUC为0.914,最佳截断值为1.20 mg/L,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91.8%,阳性预测值为70.0%,阴性预测值为98.8%。hs-cTnI联合D-二聚体(hs-cTnI0.95μg/L且D-二聚体1.20 mg/L)鉴别诊断AAD与NSTE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而鉴别诊断AAD与STE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8.6%、93.5%和100.0%。结论 hs-cTnI联合D-二聚体对AAD与AMI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hs-cTnI0.95μg/L且D-二聚体1.20 mg/L时AMI可能性较小而AAD可能性非常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离子隙(SI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本院治疗的83例 AMI患者,应用 Stewart-Figge方法计算其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组中 SIG、阴离子隙(AG)、潜在碳酸氢根(pHCO3-)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SIG的变化幅度最大,AG次之,pHCO3-变化最小。【结论】在 AMI患者中,SIG可以比 AG和潜在HCO3-能更好地反映患者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对于病情的检测和短期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及高分子量脂联素浓度随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构成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为进一步研究影响冠脉斑块易损性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0例,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及高分子量脂联素的浓度。结合ST段及T波发生改变的导联,室壁运动异常的节段,复杂病变的部位及斑块破裂与否来综合确定罪犯病变。研究ACS患者血清脂联素及高分子量脂联素浓度与罪犯病变罪犯病变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特点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与罪犯病变纤维脂质体积绝对值呈中等程度相关(r=0.505,P0.01),与罪犯病变纤维组织体积绝对值亦呈正相关(r=0.499,P0.01),而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罪犯病变4种VH-IVUS检测的成分间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罪犯病变斑块相对稳定的成分纤维组织和纤维脂质含量增加时,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也增加。高分子量脂联素作为保护性的脂肪因子可能参与到影响冠脉斑块易损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吴家宽  夏晖  傅宴  张元春  戴磊  尹庆  王善花 《吉林医学》2010,31(18):2829-2830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路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分别采用股动脉穿刺与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支架即时植入成功率、操作时间、照射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17.8%)明显高于桡动脉组(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经济便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HDL)与低密度脂蛋白(1DL)一样 ,可以被氧化修饰 ,体内多种因素均具有氧化修饰HDL ,形成氧化修饰的高密度脂蛋白 (ox -HDL)的作用 ,HDL被氧化后化学组成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不但失去抗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作用 ,反而具有致AS作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摄入有可能有助于防止HDL的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