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联用美罗培南(MEP)和大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烫伤免疫抑制大鼠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治疗组(C1组、C2组、C3组),后两大组制成25%总体表面积(TBSA)Ⅲ°烫伤免疫抑制模型,伤后2h给予rhGH1.33IU/kg、MEP20mg/kg,伤后8、24h检测门静脉血清内毒素(LPS)、腔静脉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肝功能变化和肠道细菌移位率。结果C3(MEP+rhGH治疗)组LPS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组未发现肠道细菌移位且肝功能检测指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用MEP和rhGH治疗严重烫伤免疫抑制大鼠能显著减轻或防止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保护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2.
透明质酸钠人工皮肤粉剂治疗烧伤创面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2~11月,我们应用山东省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透明质酸钠人工皮肤粉剂(SH粉剂),治疗不同类型的烧伤创面34例(共115个创面),效果良好。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微粒骨膜-三维支架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粒骨膜-三维支架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于兔股骨滑车关节面制作直径4.5 mm深达软骨下骨板的全层软骨缺损模型,缺损处随机行自体微粒骨膜-纤维蛋白混凝物、单纯纤维蛋白"浇铸"移植.分别于术后3 h、4 d及1、2、4、8、12、2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苏木素.伊红(HE)、Masson及藏红花(safranin-0)染色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半定量分析.结果 微粒骨膜.三维支架制备简便.微粒骨膜被均匀种植于纤维蛋白三维支架中,可随意"浇铸"充填骨软骨缺损,移植物不易脱落,手术1次完成.术后微粒骨膜在缺损空间内全方位迅速增殖、分化、分泌基质完成缺损骨软骨修复.新生软骨具有与周围正常软骨基本一致的厚度、细胞形态及排列、基质胶原及蛋白多糖染色,且与周边软骨及软骨下骨结合良好.术后4、8、12及24周,两组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方法能简单高效地构建工程化组织复合体,随意浇铸充填软骨缺损,完成较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性修复.  相似文献   
4.
手法结合跟骨夹复位弹拨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跟骨关节塌陷骨折的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手法复位常因骨折复位不良而遗留后遗症,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又较易引起严重的伤口并发症[1-3].自1999年10月至2008年2月,尝试结合手法、跟骨夹复位及骨圆针弹拨固定治疗此类骨折26例33足,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改性甲壳素凝露覆盖暴露法治疗皮肤挫擦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华林  许海平  李亚屏  庄海梅  董平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51-1351,1353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凝露覆盖暴露法治疗皮肤挫擦伤的疗效。方法53例患者均有多处挫擦伤,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取53对(106处)部位相近或对称,面积和深度相仿创面进行分组,分为油纱覆盖包扎法组(对照组)和改性甲壳素凝露覆盖暴露法组(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0.01)。对照组出现感染5例(9.4%),分别为大肠杆菌2例,绿脓杆菌1例,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观察组出现感染7例(13.2%),分别为大肠杆菌4例,绿脓杆菌1例,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两组创面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改性甲壳素凝露覆盖暴露法治疗皮肤挫擦伤创面疗效可,但不适用于感染、渗出多的创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采用自体皮移植修复的机制,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肉眼、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和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成年Ⅲ系小型猪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自体植皮术(A组)后,移植皮片活性与结构,移植床肉芽组织、胶原纤维、微血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蛋白表达和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与Ⅲ度烧伤后传统的肉芽刮除纤维板创面自体植皮术(B组)进行比较,另设对照组,皮肤仅剃毛(C组). 结果术后3天,移植皮片成活,A组较B组皮片损伤轻、皮肤细胞增殖指数高、移植床血管内皮细胞及肉芽组织增生,bFGF表达明显.5天,两组血管内皮细胞及肉芽组织增殖旺盛,成纤维细胞呈蛋白合成旺盛和功能活跃象,新生胶原纤维出现,但B组增殖更加明显.7~14天,A组表皮结构及真皮毛细血管密度逐渐恢复正常,移植床肉芽组织逐渐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而B组则延后2天左右.21天后,A组愈合创面病理改变轻于B组.30~60天,A组创面收缩及改容程度明显轻于B组,且触之较软、移动度尚可. 结论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自体皮移植术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特点及效果.方法 分析143例75岁以上髋部(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特点及效果,其中采用非手术治疗28例,手术治疗115例,患者多伴有1种或1种以上的内科慢性疾病.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1年内死亡11例,病死率39.3%;1年内恢复至骨折前水平8例,恢复率28.5%.手术治疗组1年内死亡10例,病死率8.7%;1年内恢复至骨折前水平79例,恢复率75.3%.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 of hip fracture in aged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143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aged 75 years and over. 28 cases received non-surgery treatment and 115 cases received surgery treatment. Much of them had at least one chronic disease. The complications,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operative indications,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mortality rate and recovery rate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of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patients was 39.3% (11/28) in one year, and that of operative management patient was 8.7% (10/115). The recovery rate of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patients was 28.5% (8/28) in one year, and that of operative management patients was 75.3% (79/115). Conclusions If full attention is paid to preoperative treatments, hip fracture of aged patients treated by oper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和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患者肩部疼痛与肩峰下滑囊组织中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46例因肩袖损伤或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肩袖损伤患者25例(肩袖损伤组),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患者21例(肩关节不稳组)。术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定所有患者的肩部疼痛程度,术中取肩峰下滑囊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分别对两组的肩部疼痛VAS评分及肩峰下滑囊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进行组间比较,对46例患者的肩部疼痛VAS评分与肩峰下滑囊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肩袖损伤组的疼痛VAS评分及肩峰下滑囊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高于肩关节不稳组[(7.07±1.06)分,(5.03±0.74)分,t=7.648,P=0.003;(189.61±40.46)pg·100 mg-1,(115.91±17.32)pg·100 mg-1,t=8.252,P=0.000;(4.40±0.88)pg·100 mg-1,(2.67±0.62)pg·100 mg-1,t=7.561,P=0.0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肩部疼痛VAS评分与肩峰下滑囊组织中的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呈正相关(r=0.952,P=0.000;r=0.945,P=0.000)。结论:肩峰下滑囊组织炎症反应是引起肩袖损伤患者和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患者肩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与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相比,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峰下滑囊组织炎症反应更显著,因此肩部疼痛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66例正常成人X线踝穴位片部分数据分析,为临床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166例正常成人踝穴位X线片上外踝长度(L1)、下胫腓重叠影的长度(L2)以及两者之和(L3)和内踝远端内下骨皮质表面不同的3点在胫骨远端骨质范围内投影的夹角(∠A、∠B、∠C),分析其相互间特点。结果正常成年男、女性的左、右L1、L2、L3、∠A、∠B、∠C无差异;从∠A到∠B、∠B到∠C的夹角渐增大且差距明显。结论正常成人从内踝尖向近端皮质表面一定范围内其在胫骨远侧骨质范围内投影的夹角渐增大,内固定手术操作的空间和余地越大;外踝长度及腓骨重叠影的长度个体差异较大,术前计划需具体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波烧结墨鱼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墨鱼骨微波烧结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图像计算总孔隙率及开孔率;进行XRD表征,细胞毒性实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活力及生长状态的观察,浸提液的成骨诱导培养实验。结果:微波烧结后墨鱼骨的有机质可被完全碳化,骨盐成分及适合发挥成骨效能的三维微孔结构得以保存,体外细胞培养无毒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其表面细胞黏附生长,其浸提液可显著促进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结论:微波烧结的墨鱼骨具有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一些重要特性如无细胞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表面活性及适合发挥成骨效能的多孔骨盐结构等;利用微波技术可完全碳化墨鱼骨有机质,灭活抗原性及灭菌可同时进行。因此,微波烧结的墨鱼骨具有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