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Krüppel样转录因子9(KLF9)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配对的胰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分别用RT-PCR(28对)、Westernblot(4对)和免疫组化(全部标本)检测KLF9的表达,分析KLF9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28例配对标本中,21例(75%)胰腺癌组织中KLF9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癌旁正常胰腺组织。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组织中KLF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免疫组化显示,在胰腺癌组织中KLF9的染色强度明显减弱。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分析结果显示,KLF9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8)和血管侵犯(P=0.006)有关。生存分析显示,KLF9阳性表达患者1、2、3年总生存率明显高KLF9阴性表达患者(41%、31%、16%vs.18%、6%、6%)、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KLF9阴性表达患者(21.05个月vs.11.82个月)(均P0.05)。结论:KLF9在胰腺癌中表达下调,且可能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胆囊炎病人72例,按照其不同手术时机分为前期组(≤3 d)、中期组(3 d且≤7 d)和后期组(7 d),每组各24例,三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同时比较三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组间比较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组间比较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6.67%、29.17%、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病人尽早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降低手术出血量,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加快病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党胜春  毛正发 《山东医药》2007,47(33):63-64
手术切除肝癌标本79例(其中62例附癌旁正常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显示,Ezrin、F-actin的表达与肝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认为Ezrin、F-actin的过度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与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IL-2、IL-10、sFas及IL-2/IL-10动态变化以及Fas在肠黏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胰腺炎组.经大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50 g/L牛磺胆酸钠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仅胰腺被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肠系膜上静脉取血测定血清IL-2、IL-10和sFas水平,并计算IL-2/IL-10比值.分别对胰腺损伤、肠损伤程度进行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肠组织内F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0.5 h后血清IL-2水平胰腺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53±0.62 ng/L vs 2.79±0.51 ng/L,4_35±1.11 ng/L vs 2.93±0.89 ng/L,6.94±1.55 ng/L vs 4.81±1.23 ng/L,4.80±1.10 ng/L vs 3.41±0.72 ng/L,P<0.01),并于6 h达到最高点.胰腺炎组6 h后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94.98±11.23 ng/L vs 89.18±32.52 ng/L,93.28±25.81 ng/L vs 77.15±22.60 ng/L,P<0.01)。12 h血清IL-10水平较6 h降低.胰腺炎组的IL-2/IL-10先降低后升高,0.5 h后即开始下降,6 h时达到最低点然后开始升高,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2 h接近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胰腺炎组各时相胰腺及肠黏膜病理改变明显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的肠黏膜未见明显表达.造模0.5 h后,大鼠肠组织内Fas表达增加,至12 h达最高水平.结论:Fas参与胰腺炎肠损伤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其介导的Th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胃癌中Ezrin,E-cadherin及CD44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Ezrin及细胞黏附分子E-cadherin、CD44在胃癌细胞的表达,了解Ezrin对瘤细胞黏附分子调节及对胃癌浸润生长的影响.方法:手术切除胃癌标本80例(其中62例附癌旁胃组织)行Ezrin、E-cadherin和CD44v6免疫组化染色.结果:Ezrin的表达与胃癌的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CD44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转移及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zrin与CD44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5=0.305,P<0.05),Ezrin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5=-0.314.P<0.05).结论:胃癌组织Ezrin增加与肿瘤细胞的分化有关,并可调节E-cadherin、CD44而影响胃癌细胞的黏附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KUCG1在肾癌舒尼替尼耐药中的作用.方法:qPCR检测舒尼替尼耐药的肾癌细胞KUCG1表达变化.CCK-8、侵袭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析KUCG1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和耐药性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KUCG1对PTEN/AKT/mTOR通路的影响.qPCR检测K...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对Hela细胞微管稳定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50 nmol/L雷帕霉素预处理Hela细胞24 h后,加入5 μmol的诺考达唑处理30、60和120 min,免疫荧光检测微管蛋白的稳定性;使用5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Hela细胞24 h后,蛋白质印迹检测促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KIF2A,促微管聚合蛋白CLIP170,微管切割蛋白Katanin、Spastin的表达变化。转染ATG5-shRNA抑制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 gene5, ATG5)后,免疫荧光检测微管蛋白稳定性的改变。使用50 nmol/L雷帕霉素预处理Hela细胞24 h后,蛋白质印迹检测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的表达;转染GFP RhoA-Q63L或GFP RhoA-N19、p190RhoGAP-siRNA质粒后,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稳定性的改变。结果: 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的活性后Hela细胞微管的稳定性增强,但微管稳定性相关蛋白stathmin、KIF2A、CLIP170、Katanin、Spastin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自噬后,微管的稳定性无明显改变。雷帕霉素抑制 mTORC1的活性后RhoA GTP酶的活化水平下调;下调p190RhoGAP的活化水平后,微管的稳定性减弱。结论: RhoA在mTORC1介导的Hela细胞微管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结节性硬化基因1/2(TSC1/2)突变与HCC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HC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0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HCC患者492例,其中59例患者出现TSC1/2基因突变(TSC1突变20例,TSC2突变41例,共同突变2例),分析TSC1/2突变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TSC1/2突变与HCC临床分期相关性。对35例突变组和35例未突变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观察TSC1/2突变对HCC预后的影响。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492例HCC患者中,TSC1/2基因总体突变率为11.99%。TSC1、TSC2基因突变组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评分及肿瘤大小与未突变组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肿瘤个数、肝外转移情况及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C1/TSC2基因突变与HCC临床分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R=1.706,P<0.05)。随访结果显示,TSC1/2突变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未突变组,前者3年病死率高达60.3%,与未突变组(3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5)。结论TSC1/2基因突变可能早期预测HCC的恶性进展,TSC1/2突变的患者预后更差,应用基因突变靶向药物治疗对于延缓HCC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癌患者术后恢复、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肝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n=60)和常规组(n=60)。营养支持组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治疗,常规组施行常规治疗,两组随访时间为5年或至患者生存期终结。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评分,术后恢复速度指标(早期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达目标量的70%时间),并比较两组随访期间生活质量评分和远期生存时间。结果 营养支持组住院时间[(16.64±3.18)d vs (16.93±2.67)d], 住院费用[ (38 757.62±10 680.82)元 vs (43 088.20±11 476.01)元]以及术后7 d恢复评分[ (108.93±17.58) vs (102.37±16.09)]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 < 0.05)。营养支持组较常规组低蛋白血症和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 < 0.05)。营养支持组患者术后早期进食时间[ (16.81±4.98) h vs (19.13±6.89) h]、肛门排气时间[ (65.70±19.24) h vs (75.20±20.49)h]、进食达目标量70%时间[(8.67±2.73)d vs (10.22±2.75)d]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均P < 0.05)。营养支持组在术后3个月、1年、3年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组[(54.20±6.35) vs (56.85±6.15), (56.65±5.60) vs (58.91±6.40), (64.22±8.22) vs (68.02±9.32),P < 0.05)],但两组术后5年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5.16±8.58) vs (68.52±8.63),P > 0.05]。在术后生存期分析中,营养支持组的术后3年生存期较常规组高(P < 0.05)。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对于围手术期恢复速度、减少住院时间、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出院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提高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肠血管活性肽(VIP)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组织10血流量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治疗组(T组),以5%牛磺胆酸钠于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复制ANP模型。T组经尾静脉持续滴注VIP(0.2 pmol·g-1·h-1,持续12h),C组按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在制模后2h及12h分别测定肠组织血流量,同时检测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并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T组在制模后2h及12h,肠组织血流量均明显增加(P<0.05),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在ANP早期,VIP能降低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增加肠道微循环血流量,减轻肠黏膜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