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中药注射液(TCMI)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8个数据库收集常规治疗联合TCMI(治疗组)对比单纯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UAP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3月31日,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39项RCT,3 407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对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排序为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香丹注射液+常规治疗>刺五加注射液+常规治疗=生脉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丹参注射液+常规治疗>冠心宁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对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排序为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香丹注射+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刺五加注射液+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冠心宁注射液+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生脉注射液+常规治疗;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序为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香丹注射液+常规治疗>丹参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生脉注射液+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冠心宁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刺五加注射液+常规治疗,对减少纤维蛋白原(FIB)排序为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对降低C反应蛋白(CRP)排序为丹参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对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排序为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亚组分析结果与整体Meta分析基本一致。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注射液可改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情况,同时对FIB,CRP,hs-CR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然而,由于不同中药注射液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存在差异,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诊治的COPD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和干扰素(IFN-α、IFN-γ)的水平变化。结果 72例COPD患者中有3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5.8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症种类多、滥用抗菌药物和机械性通气是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肺部感染患者的IL-1β、IL-4、IL-6、IL-8、IL-10指标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P均0.05);肺部感染患者的TNF-α、TNF-β、IFN-α、IFN-γ水平变化与非感染患者存在差异(P均0.05)。结论导致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龄、较长的住院时间、合并症多于两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机械性通气、感染患者的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对于具备高危因素的COPD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应根据微生物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而进行选择,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和次数,临床检测上述血清因子指标水平对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茶多酚(T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3×5析因设计及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不同作用时间及剂量的仲对HUVEC的生长增殖作用,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UVEC形态的变化。结果在24h时间段,120,160,240mg/L组,在48,72h时间段,80、120、160、240mg/L组与对照组吸光度有显著性差异。24,48,72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184.41,127.70,108.98mg/L。且TP作用时间与剂量之间有交互作用。结论TP能抑制HUVEC增殖且具有量效一时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梳理古代文献中有关百合地黄汤的条文,以期了解百合地黄汤的历史沿革和方义演变,为其成药开发提供文献学支持,为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古籍数据库中以“百合地黄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摘录记载了百合地黄汤的方、药、量、制、治、论等信息的古籍条文,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古籍和条文,提取朝代、书名、作者、举句、剂量、煎服法、方解、证型等关键信息,并进行文献分析,以了解百合地黄汤的组成、药材基原、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煎煮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历史沿革及方义演变情况。结果:最终纳入古籍101本,共计165条。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由百合和地黄两味药组成,用于治疗百合病。随后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录了本方,并增加生地黄汁至两升。宋及宋之后,因度量衡制度的改变,百合地黄汤在药物剂量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此外宋代在炮制和服用量上略有变化。明代在地黄炮制上略有变化,明清代文献多为注释、方解,重在阐述百合地黄汤的病因病机。结论: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历代古籍均有记载,源远流长,但其历代变化不多,以药物剂量方面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方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内注入内毒素和烟熏的复合法建立COPD模型,观察病理改变,分不同时间点分别给予益气活血化痰方和罗红霉素干预,观察干预因素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肺呼气总阻力(Re)、最大通气量(MVV)、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呼气容积的百分比(FEVo3/FVC)、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均较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中药组的Re、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o.3)、FEV0.3/FVC、MVV、FEF25-7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罗红霉素组Re、FEV0.3、FEV0.3/FVC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中药组MVV、FVC、FEV0.3、FEF25-75及峰流速(PEF)与罗红霉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主要在30 d给药组.④20 d给药组效果明显优于30 d和40 d给药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罗红霉素均可以延缓COPD肺功能的下降,但是否可以逆转已经下降的肺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且早期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养心氏片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的安全性,识别其不良反应(ADR)的性质、特点、发生率和潜在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药物源性、多中心、回顾性、非对照临床试验,监测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9家临床研究中心所有使用养心氏片、且符合伦理学要求的患者,记录并分析所有ADR,以及ADR处理情况,统计Naranjo评分。结果 本次安全性评价共纳入3 002例患者,其中5人发生不良事件(ADE),主要为胃肠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口干、胃部烧灼、阵发性头痛和心悸),ADE发生率为0.17%。根据Naranjo评分运算法则,发现的ADR包括2例口干、1例心悸、ADR发生率为0.1%。结论 养心氏片的ADR为偶见,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由于ADR的例数较少(3例),年龄、病程、西医诊断等因素对ADR发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子宫平滑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但除子宫以外其它部位的平滑肌瘤较少见。如阴蒂、阴道、大阴唇、卵巢等处的平滑肌瘤为数不多,近十年来据我院不完全统计共收治此类疾病患者15例,现介绍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水平及血气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5例AECOPD住院患者,分为单纯AECOPD组75例和AECOPD+PH组6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力(PASP)值。比较2组患者血清BNP、D-Dimer、hs-CRP、Fib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AECOPD+PH组患者hs-CRP、BNP、D-Dime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均显著高于AECOPD组(P0.05),而AECOPD+PH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O_2)]显著低于AECOPD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Fib、BNP、D-Dimer、p(CO_2)水平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P0.05),p(O_2)与PASP呈负相关(P0.05),hs-CRP、Fib、D-Dimer与BNP呈正相关(P0.05)。结论 hs-CRP、Fib、BNP、D-Dimer参与了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全身炎症在AE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茶多酚(TP)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RT-PCR法进行HUVEC的观察及鉴别.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TP对HUVEC增殖、细胞周期、增殖指数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目的 条带测序结果 与GenBank人CD3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TP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是一种潜在的新生血管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气道炎症与重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及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的气道炎症及重塑的特点.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在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进行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细胞计数和分类;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半定量图像分析法测量小气道管壁和平滑肌层厚度.结果:(1)造模第20d左右,动物模型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第20~40d期间炎症反应最重,第40d之后炎症反应呈慢性过程.(2)模型组管壁及平滑肌层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模型组小气道管壁厚度与平滑肌层厚度成显著正相关(r=0.87813,P<0.01).(3)BALF中炎细胞总数:M20、M30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P<0.01);BALF中炎细胞分类:M20组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巨噬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COPD大鼠模型符合人类COPD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慢性气道炎症的发复刺激引起管壁纤维性增生增厚及平滑肌层增厚,即气道重塑,最终导致气流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