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脏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好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心脏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22例患者(观察组)及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未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22例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6例进行床旁反复压迫包扎,11例在超声引导下反复压迫包扎,5例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压迫。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致死性并发症。结论:预防心脏介入相关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关键是提前识别好发因素。在超声引导下无创或微创治疗心脏介入相关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效CCB(第三类钙离子拮抗剂拉西地平)在合并高血压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合并高血压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疗程3年。结果:治疗组新发生的心力衰竭减少40%,稳定型心绞痛减少0.77%,心肌梗死减少10%,急性冠脉综合征减少60%。两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效CCB疗效显著,有良好的心血管事件保护作用。长效CCB用于冠心病不仅仅缓解其临床症状,还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64例综合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诊治及个性化治疗。方法:对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病情特点,具体应用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药物治疗等方法个性化治疗,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血栓消失,静脉通畅,患肢周径变小恢复。切开取栓患肢周径缩小缓解率在治疗后第1、3天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而在第7天两者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促进恢复,切开取栓近期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1月86(男30,女56)例小儿PDA并发肺动脉高压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年龄8月12(8±7)岁;体质量1146(31±8)kg;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大小,PDA最窄处内径413(7±5)mm。以国产蘑菇伞堵闭器行介入治疗,根据封堵实验决定能否行永久封堵。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2例(2%)封堵后30 min肺动脉收缩压无下降,反而有轻度上升,考虑为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撤出封堵器。余84例(98%)术后30 min肺动脉压收缩压由术前平均(69±24)mmHg(1mmHg=0.133 kPa)降为(36±14)mmHg(P<0.05),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45±14)mmHg降为(30±8)mmHg(P<0.05),主动脉压由术前(94±10)mmHg升至(99±6)mmHg,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0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8例(21%)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h心脏彩超复查4例(4%)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月彩超复查皆无残余分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国产蘑菇伞经导管封堵治疗儿童PDA并发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导管封堵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标准,从2001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继发孔型ASD患者,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共378例。外科手术组156(男51,女105)例。介入治疗组222(男86,女136)例。外科手术组和介入治疗组年龄分别为22±16和24±17岁(P>0.05);ASD大小分别为16.46±5.04mm和18.87±6.06mm(P>0.05)。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中各有2例患者既往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各有1例患者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各有3例患者为多孔型。结果:全组无死亡。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9.1%和100%(P>0.05),术后残分流率分别为0.91%和0.64%(P>0.05),均为少量。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35.3%(P<0.05);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9%和3.2%(P<0.05),次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和32.1%(P<0.01)。介入治疗组中无1例患者需要输血,外科手术组中76例患者需要输血,平均输血量为547±171ml。两组治疗费用相似,分别为2456±542和2236±742元(P>0.05)存在。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4±2d和13±6d(P<0.01)。结论:和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相比较,经导管封堵ASD痛苦更小,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且无需体外循环及输血,值得推广应用,心脏直视手术应作为经导管封堵ASD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A型预激综合征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射频消融术,术中共放置动脉鞘管(锁骨下静脉1根,股静脉2根,股动脉1根)4根,需要电极4根;观察组利用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及冠状窦体表投影定位的外置冠状窦电极,穿刺股动脉放置动脉鞘管1根,仅需要一根消融大头电极导管。记录手术的消毒置管时间、标测消融总时间、放电时间、射线照射量、旁道电位例数、射频消融成功例数、并发症例数及复发例数。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消融,无严重并发症。手术的消毒穿刺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标测消融总时间、放电时间、射线照射量、旁道电位例数、射频消融成功例数、并发症例数及复发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导管射频消融A型预激综合征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单有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及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证明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是挽救生命,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和缩小梗死面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与中青年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上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230例患者,分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组(127例)和小于60岁的中青年组(103例)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急诊介入治疗的不同临床疗效。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有脑卒中史者明显增高。冠状动脉造影示老年组三支病变(49.49%)、左主干病变(9.1%)显著多于中青组(30.0%、6.25%),单支病变(13.13%)则要少于中青组(27.50%)。老年组死亡患者高于中青组(3.94%比1.94%)。术后6月心脏超声检查老年组中E峰/A峰(E/A)<1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组。结论:老年STEMI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老年人身体基础状况影响着老年STE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I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选择心脏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5例进行床旁反复压迫包扎,10例在超声引导下反复压迫包扎,3例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压迫。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在超声引导下无创或微创治疗心脏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提前识别好发因素、积极防治是减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