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梅雪灿  孙斌  许建明  孔德润 《安徽医药》2015,19(9):1730-1732
目的:了解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迟缓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及操作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4年9月期间行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贲门失迟缓的14例患者资料。了解手术并发症,术前和术后症状缓解及胃镜下缓解情况,术后复发情况,并总结分析经验。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中1例病人出现渗血,电凝后止血。所有病例术后吞咽困难症状缓解明显,术前及术后Eckardt评分有显著差异。随访6~13月,均无复发及胃食管反流。结论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POEM治疗贲门失迟缓安全性及短期疗效肯定,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是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食管静脉血流快、交通支丰富,硬化剂在血管内滞留时间短,因此不能很好发挥治疗效果,多数患者需要反复治疗。本文报道了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前期内镜下硬化治疗效果不理想,随后采用球囊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方式,术中通过球囊辅助技术使食管曲张静脉回流受阻,从而达到控制硬化剂在血管内滞留时间的目的,初步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蔓状隆起型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与组织胶注射治疗带来的风险与获益。方法2015年6月—2020年6月,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符合胃底曲张静脉呈蔓状隆起(Hashizume标准F1型)的食管胃连通型血管(LDRf分型标准Le,gf型)病例193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成胃底及食管套扎组(胃底和食管曲张静脉均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32例)、组织胶组(胃底曲张静脉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71例)和单纯食管套扎组(仅食管曲张静脉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90例),对比分析3组的再出血率、治疗有效率、治疗显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再出血率胃底及食管套扎组、组织胶组和单纯食管套扎组分别为18.75%(6/32)、12.68%(9/71)和3.33%(3/90),仅在胃底及食管套扎组与单纯食管套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0,P<0.016)。(2)3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0%。治疗显效率胃底及食管套扎组、组织胶组和单纯食管套扎组分别为37.50%(12/32)、25.35%(18/71)和14.44%(13/90),仅在胃底及食管套扎组与单纯食管套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2,P<0.016)。(3)3组均未出现肺部感染、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穿孔。胸痛或腹痛发生率胃底及食管套扎组、组织胶组和单纯食管套扎组分别为18.75%(6/32)、11.27%(8/71)和2.22%(2/90),仅在胃底及食管套扎组与单纯食管套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4,P<0.016)。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底和食管静脉曲张同时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以及胃底静脉曲张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食管静脉曲张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对于蔓状隆起型胃底静脉曲张病例并无更多获益,而单纯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可能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4.
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已成为胃底静脉曲张的一线治疗,其异位栓塞等并发症也多次被报道。本篇报道了1例胃底静脉曲张急诊出血病例,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后出现罕见的脑动脉空气栓塞。  相似文献   
5.
背景细菌感染是增加肝硬化患者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比代偿期肝硬化更容易发生感染.肝硬化中最常见和威胁生命的感染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其次是尿路感染、肺炎、心内膜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然而,除了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外,其他感染发生率较低,认识也少.病例简介本文报道我院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自发性腹膜炎反复发作,最终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的病例,经过积极手术治愈.结论肝硬化合并IE预后较差,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以提高生存率.在肝硬化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细菌性腹膜炎,并存在不能解释的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或者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症状,应考虑到合并IE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患者因干呕导致贲门黏膜撕裂,累及小动脉引起出血,行硬化剂和组织胶注射治疗无效,经电凝止血与钛夹封闭创面成功止血。  相似文献   
7.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及危急的并发症,相对于食道静脉曲张,孤立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出血,出血量大且死亡率高.急诊出血时可考虑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但对于非结节型曲张静脉内镜下注射治疗效果差,且病因多为左侧门脉高压.左侧门静脉高压最常见原因为胰源性,其中慢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最高.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为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其引起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报道相对较少.病例概述一例以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就诊患者,最终诊断为IgG4相关AIP,合并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经激素治疗后,胰腺体积、血清Ig G4明显好转,未再出血,但脾静脉及肠系膜静脉血栓较前好转,胃底曲张静脉未完全消失.结论对于孤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左侧门脉高压的患者,在止血治疗后应积极寻找病因. AIP患者,脾静脉血栓治疗对于胃底静脉曲张的消失可能起关键作用.对于影响脾静脉血栓治疗效果的因素期待更多病例数及更长时间随访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是否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后的再出血。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或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初次治疗的207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以术后6个月作为观察结束点统计再出血情况,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n=54)和未出血组(n=153),对于可能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差异性后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构成、年龄、有无门静脉血栓、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P=0.05)、有无高血压、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构成、手术方式构成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水平、血糖水平、腹水程度构成、肝功能分级构成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合并糖尿病(是/否)、血红蛋白水平、血糖水平、腹水程度(无-轻度/中-重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C级)以及饮酒史(有/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OR=2.973,95%CI:1.322~6.689)。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后易发生再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的内镜下自动检测早期胃癌(EGC)系统。方法 首先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得3 579张和892张EGC白光图像(WLI),分别进行训练和测试。随后前瞻获取10个WLI实时视频以测试动态性能。另外再随机选取400张WLI图像,用于Mask R-CNN系统和内镜医师对照。诊断能力以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进行评估。结果 在WLI图像诊断中,Mask R-CNN系统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5%、91.06%和89.01%,与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WLI视频中,诊断EGC的准确率为90.27%,实时测速可达35帧/s。在对照实验中,Mask R-CNN系统的敏感度明显高于高年资组医师(93.00%vs 80.20%,χ2=7.059,P<0.001),特异度高于低年资组医师(82.67%vs 71.87%,χ2=9.955,P<0.001),总体准确率高于中年资组医师(85.25%vs 78.00%,χ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