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恰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首创的头30年里,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哪些颈内动脉疾病患者适合这一手术.最近,从7项临床随机试验中得出了哪些有症状与无症状患者适合行CEA的结论.对于颈内动脉狭窄70%以上的患者,卒中的危险性最大,手术的益处也最大.在这些研究中,CEA对以下患者最有益半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外联合病灶和无侧支循环且除此之外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患者.下列患者虽然能从手术中获益,但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危险性较高广泛白质疏松、对侧颈内动脉闭塞和腔内有血栓者.狭窄50%~69%的患者较少获益,包括女性和仅有一过性单眼盲在内的一些患者行CEA甚至可能有害.腔隙性卒中和一侧颈内动脉接近闭塞的患者有手术指征,但益处不大;狭窄<50%的患者不能从手术中获益.在最大的一项无症状患者随机试验中,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危险性非常小(1.5%),但要在2年内防止1例卒中发生需要相当多的病例(83例)接受CEA治疗.以后的文献报道围手术期危险性较高(2.8%~5.6%).近一半无症状患者的卒中是心源性栓塞和小血管疾病所致.这些局限性抵消了任何潜在的益处.其他试验正在进行,并可能确认哪些无症状患者亚组可从手术中获益.同时,大多数无症状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与人体骨髓有核细胞复合体体外培养时的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3-03/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将自行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配制成不同浓度(4,2,1,0.5,0.1g/L)与来自临床志愿者骨髓的人体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复合体外培养,对照组单纯接种细胞。采用相差显微镜逐日观察细胞生长及与生物材料的附着情况。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于不同培养时间(2,4,6,8d)测定细胞增值率(以酶联仪上570nm处测吸光度值表示),以反映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复合材料对骨髓有核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①对照组及不同浓度(4,2,1,0.5,0.1g/L)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细胞培养溶液在培养2,4,6,8d时所测得光密度值均比较接近,差异无显著性(F=0.070~0.255,P=0.929~0.996)。②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形态学变化见骨髓基质细胞与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材料复合培养组早期可见培养板内细胞增多,少量细胞向材料移行贴附于材料周边,部分细胞直接贴附于材料表面,随复合培养时间延长,附着的细胞增多,无细胞衰老及异常分裂现象。结论:从形态学观察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对人体骨髓有核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未见明显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体外分选纯化人多能成体祖细胞(muhipotent adult progenitor cills from bone marrow,MAPCs)的方法,用自行配制的细胞培养基对MAPCs进行体外培养,了解其生长、增殖特性。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适量骨髓后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对单个核细胞行贴壁培养后,将获取的骨髓贴壁细胞通过CD45,Gly-A免疫微磁珠负分选,流式细胞仪鉴定分选后细胞纯度;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到不同阶段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初步了解MAPCs在培养、增殖过程中的免疫学稳定性。结果:①通过免疫磁性分离(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分选,平均每1&;#215;10^9L^-1骨髓贴壁细胞可分选出约(5.1&;#177;2.8)&;#215;10^7L^-1数量级的MAPCs,分选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6.7&;#177;1.7)%和(96.0&;#177;2.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用自制的培养基培养分选后的MAPCs,细胞生长良好,最长传代到第16代。③流式细胞仪分析获取的CD45^-,Gly-A^-细胞纯度大于98%;流式细胞仪分析传代第4,8,12代MAPCs,CD45^-,Gly-A^-细胞纯度大于98%。结论:①CD45,Gly-A免疫微磁珠负分选可从骨髓细胞中分选出高纯度的MAPCs。②自行研制的人MAPCs培养基能成功体外培养MAPCs。  相似文献   
4.
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对人骨髓有核细胞毒性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与人体骨髓有核细胞复合体体外培养时的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 方法:实验于2003-03/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将自行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配制成不同浓度(4,2,1,0.5,0.1g/L)与来自临床志愿者骨髓的人体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复合体外培养,对照组单纯接种细胞。采用相差显微镜逐日观察细胞生长及与生物材料的附着情况。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于不同培养时间(2,4,6,8d)测定细胞增值率(以酶联仪上570nm处测吸光度值表示),以反映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复合材料对骨髓有核细胞的毒性作用。 结果:④对照组及不同浓度(4,2,1,0.5,0.1g/L)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细胞培养溶液在培养2,4,6,8d时所测得光密度值均比较接近,差异无显著性(F=0.070-0.255,P=O.929-0.996)。②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形态学变化见骨髓基质细胞与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材料复合培养组早期可见培养板内细胞增多,少量细胞向材料移行贴附于材料周边,部分细胞直接贴附于材料表面,随复合培养时间延长,附着的细胞增多,无细胞衰老及异常分裂现象。 结论:从形态学观察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对人体骨髓有核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未见明显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1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有面部,右上肢麻木20余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右侧颜面部触觉减退,痛觉过敏。右侧上下技痛觉过敏,触觉减弱。深感觉双侧对称。四肢肌力均为5级。各深肌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证阳性。CT示:左侧丘脑区类圆形结节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体外分选纯化人多能成体祖细胞(multipotentadultprogenitorcillsfrombonemarrow,MAPCs)的方法,用自行配制的细胞培养基对MAPCs进行体外培养,了解其生长、增殖特性。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适量骨髓后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对单个核细胞行贴壁培养后,将获取的骨髓贴壁细胞通过CD45,Gly-A免疫微磁珠负分选,流式细胞仪鉴定分选后细胞纯度;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到不同阶段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初步了解MAPCs在培养、增殖过程中的免疫学稳定性。结果:①通过免疫磁性分离(magneticactivatedcellsorting,MACS)分选,平均每1×109L骨髓贴壁细胞可分选出约(5.1±2.8)×107L数量级的-1-1MAPCs,分选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6.7±1.7)%和96.0±2.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用自制的培养基培养分选后的MAPCs,细胞生长良好,最长传代到第16代。③流式细胞仪分析获取的CD45-,Gly-A细胞纯度-大于98%;流式细胞仪分析传代第4,8,12代MAPCs,CD45-,Gly-A细胞-纯度大于98%。结论:①CD45,Gly-A免疫微磁珠负分选可从骨髓细胞中分选出高纯度的MAPCs。②自行研制的人MAPCs培养基能成功体外培养MAPC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lubran(NBCA-MS)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 在DSA监测下对9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不同浓度的意大利GEM公司生产的Glubran(NBCA-MS)胶进行187次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临床效果.结果 96例患者中临床随访92例未再出现临床症状,症状好转3例,复发1例.48例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其中44例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其余栓塞程度达80%~90%以上,进一步行γ-刀放射治疗.本组共32例栓塞后行γ-刀放射治疗,其中26例患者治疗1~2年后行DSA造影检查,21例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结论 用Glubran(NBCA-MS)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