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67年,南非Barnar西医生首次进行心脏原位移植成功后,美国及西欧也陆续采用此法治疗晚期重症心脏病病人,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未能解决免疫排异及感染等问题,术后死亡率很高,使大多数医院停止了心脏移植的尝试。1980年,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免疫制剂——环孢菌素A(Cyclosporin A,简称CsA)代替了传统采用的硫唑嘌呤(Arathioprine),  相似文献   
2.
吴英恺教授是中华医学会资深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5月8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今年90岁,满族。父亲教书,家境不宽裕。祖母多病,常请中西医来家诊治。因此他从小对医生产生仰慕,立志长大后当医生。1927年考入沈阳小河沿医学院,从此开始了学医、行医、传医的漫长路程。吴英恺教授一生致力于我国的医学事业,为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流行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男性,55岁,发现心脏杂音25年,活动后心悸气短已有12年,于1991年8月30日入院。查体:BP11.97/7.98kPa(90/60mmHg),P70次/分,心界扩大,HR100次/分,房颤律,心尖部可闻及Ⅲ/6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及Ⅲ/6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入院后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心脏三位相、右心导管及左室造影等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有狭窄及关闭不全,心功能Ⅱ—Ⅲ级,入院后给予地高辛0.25mg/日,至手术前一天。术前血钾4.2mmol/L。  相似文献   
4.
<正> 安装永久埋藏型心脏起搏器后行电转复有可能对起搏器功能产生损害。我院遇见一例成功地进行了直流电转复而未影响起搏器功能,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Katy等提出下列诊断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标准:(1)血压低、脉搏细弱;(2)皮肤苍白,四肢发凉;(3)心脏指数(CI)<2.0升/分/米~2;(4)少尿;(5)混合静脉血氧分压<30毫米汞柱。其中,少尿尤为重要,在无肾功能不全时,术后最初6小时尿量<60毫升/小时(儿童1.5毫升/公斤/小时)继之,尿量<30毫升/小时(儿童1.0毫升/公斤/小时),提示存在血液动力学异常。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调整容量负荷、改善心肌收缩力、降低后负荷、纠正心律失常、矫正酸碱及电解质失调以及机械  相似文献   
6.
永久性起搏器埋藏术后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例永久性起搏器埋藏术后严重感染病人在保留导管电极于体内的条件下,成功地控制感染并在原处再度埋藏的新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技术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1月25~30日在昆明市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心脏起搏技术工程学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282人;发表论文152篇。其中涉及心脏起搏工程及临床方面者87篇;涉及心电生理方面者65篇。 20多所医院的代表们分别在大会上报告了3~14年间临床应用埋藏式起搏器的经验体会。这些医院大多数为省市级以上的大医疗单位,但也有少数基层医疗单位介绍了他们在简  相似文献   
8.
<正> 第三届亚太地区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澳大利亚举行。大会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墨尔本城的希尔顿饭店,为期四天,主题是扩大心脏起搏的适应症;第二阶段移至悉尼市的歌剧院及Regcnt饭店,为期两天,主题是猝死的预防及起搏器的感知器问题。来自亚太及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465名代表提出了187篇论文(会上宣读了74篇)。19家起搏器、电生理仪器公司、药厂及图书公司参加了展览。我国有十名代表应邀参加。现仅就心脏起搏进展的有关问题扼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147例的分析,肺高压对术后过程的影响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有64.9%发生在肺部。主要表现为肺不张及(或)肺浸润性炎症,严重都中可志致急性呼吸衰竭。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肺动脉压、全肺血管阻力的升高,术中心肌循环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运转时间的延长密切相关,78.6%的肺不张位于左肺下叶、本文作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术后监护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较少见,在我院(1983年—1989年8月)瓣膜置换术540例中,仅发生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1岁,农民。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咏瓣关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