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炎症因子在冠心病事件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炎症反应是冠心病的始动因素,阐明炎症因子的作用机制,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前景。现就炎症因子在冠心病事件中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法舒地尔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所有符合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规范的个体化口服降压治疗措施.试验组除采用规范的药物抗高血压治疗外,均予以应用法舒地尔静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压下降程度、达标率、联用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24 h平均收缩压(141.91±16.36 vs 149.23±13.38) mmHg、舒张压(78.71±13.60 vs 86.94±11.72)mmHg、平均动脉血压(99.77±11.77 vs 107.71±9.31)mmHg方面均下降明显,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6% vs 44.1%),且用药种类明显减少(4.06±0.78 vs 4.44±0.56),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升高(32.4% vs 55.9%).结论 法舒地尔能显著降低血压水平,提高住院期间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减少联用药物的种类,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去势SD大鼠造围绝经综合征肝郁模型并从其外观特征及行为学水平评价建模的效果。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被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空白组和去势模型组,每组各8只。在去卵巢制备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的基础上,加以21 d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肝郁模型。应激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外观特征,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1%糖水消耗率及旷场行为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去势后体质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造模开始后,去势模型组体质量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大鼠毛发干枯、活动减少、大便次数增多、便溏;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空白组和去势模型组在旷场实验中的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去势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和去势空白组的糖水偏爱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性SD大鼠去势后也会产生部分围绝经期肝郁样症状。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的作用下,大鼠的体质量、行为活动进一步减少,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复制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PCI,并于术前5min、术后即刻、术后6h、24h、术后1个月采取外周动脉血,测定IL-18、hsCRP的血清水平。结果:PCI后即刻、6h、24hIL-18、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可能在短期内触发并加重了冠状动脉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调脂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L(sCD40L)和血脂水平,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IL-6、hsCRP、sCD40L水平的影响. 结果 治疗5 d后,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6由(6.63±1.44)mg/L降至(3.03±1.45)mg/L,hsCRP由(9.95±3.62)mg/L降至(5.25±3.12)mg/L,sCD40L由(3.82±1.55)ng/mL降至(2.82±1.55)ng/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早期就具有抗炎作用;尽早使用可使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征;可溶性CD40L(sCD 40L)血清水平在SA、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21倒SA、30例UA患者行冠脉造影,"犯罪"血管同时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另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NS);所有的患者均检测sCD40L血清水平.结果 SA组以稳定型纤维性斑块为主,UA组以不稳定型脂质斑块为主.SA组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或无重构,而UA组主要表现为正性重构.UA组的脂质斑块教、不稳定型宽块数、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D)显著高于SA组.U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NS组,S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高于NS组.结论 SA患者和U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和结构特点存在显著差异,sCD40L血清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痛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的相关性. 方法 对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SA 21例,UA 22例,AMI 25例,共162支冠状动脉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随机抽取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者20例为对照组(NS);根据IVUS结果和脂质斑块的含量,分为4组:A组含脂质斑块0~25%,B组26%~50%,C组51%~75%,D组76%~100%;检测所有患者的IL-18血清水平. 结果 随着冠心病危险分层的升高,血清IL-18也升高:对照组(25.5±11.5)pg/mL,SA组(50.6±13.5)pg/mL,UA组(76.2±10.6)pg/mL,AMI组(108.4±11.2)pg/m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脂质斑块含量的增多,血清IL-18逐渐升高:A组(34.5±11.5)pg/mL,B组(51.6±12.6)pg/mL,C组(176.4±10.2)pg/mL,D组(205.4±13.2)pg/m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18可能可以作为冠心病危险性的预测因子,血清IL-18水平有可能成为早期辨别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脂治疗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动脉弹性及脉压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血脂轻度增高的老年ISH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一组接受降压治疗(单纯降压组),另一组在相同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10 mg/d降脂治疗(联合治疗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使用动脉弹性测定仪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及脉压。进行组内治疗前、后的C1、C2及脉压比较,及组间治疗后C1、C2及脉压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的C1(9.0±2.7,11.1±2.8)mL/mmHg×10、C2(3.8±3.0,5.2±2.0)mL/mmHg×100均较治疗前C1(7.3±2.1,6.9±2.0)mL/mmHg×10、C2(2.6±2.2,2.7±2.3)mL/mmHg×100提高(P<0.05);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1(11.1±2.8)mL/mmHg×10、C2(5.2±2.0)mL/mmHg×100较单纯降压组C1(9.0±2.7)mL/mmHg×10、C2(3.8±2.0)mL/mmHg×100进一步提高(P<0.05);单纯降压组治疗后脉压(80±6)mmHg较治疗前(70±5)mmHg升高(P<0.05);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脉压(62±7)mmHg较治疗前(71±4)mmHg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脉压(62±7)mmHg较单纯降压组(80±6)mmHg降低(P<0.05)。结论联合降脂治疗较单纯降压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老年ISH的动脉弹性功能,且可缩小脉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具有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对高比例右室起搏的病窦综合征(SSS)患者的疗效。方法 35例SSS患者,房室传导正常或合并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至少植入了两年双腔起搏器(DDD/R),并计划更换,入组前1个月以上的心室起搏比例超过40%。均植入具有MVP功能的双腔起搏器,随机程控MVP启动(MVP on组,n=17)或者关闭(MVP off组,n=18)。术前、术后6个月行血浆脑钠肽(BNP)测定;心脏超声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于术后6个月程控起搏器了解右室起搏比例、心房高频事件。结果术前两组血浆BNP及LVESD、LVEDD、LVEF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有关心脏超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MVP on组术后较术前血浆BNP有明显下降(P﹤0.05),与MVP off组比较,MVP on组术后右室起搏百分比、心房高频事件发生率均有显著下降(2.6%±0.6%vs 48.4%±10.5%,15.7%±2.3%vs 62.0%±7.8%;P﹤0.01)。结论具有MVP功能的DDD/R起搏器能降低高比例右室起搏的SSS的右室起搏比例及心房高频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厄贝沙坦150mg/日降压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对照组接受非ACEI类,及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类的降压药,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心房舒张期内径大小(LADd)及血压;并计算每组在随访期间房颤复发的次数,及平均每例复发次数。进行治疗前后组内、组间Pmax、Pd、LADd的比较,及组间治疗后房颤复发次数、平均每例复发次数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max、Pd、LADd分别为(110.32±7.91)ms、(38.33±8.27)ms、(31.33±2.16)mm较对照组治疗后(126.33±7.78)ms、(46.57±8.20)ms、(36.25±2.28)mm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房颤复发总次数及平均每例复发次数(55次、1.83次)较对照组(175次、5.83次)显著减少,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缩短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max,并减少Pd,缩小LADd,并能进一步减少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