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57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朊病毒(Prion)并非病毒,也不是类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简称PrP。由它引起的疾病称朊病毒病。人类朊病毒病主要指Creutzfeldt—Jakob氏病(CJD)、Kuru病、Gerstmann—Straussler氏综合征(GSS)。近来又发现一种家族性致命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亦属于朊病毒病。朊病毒病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其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在国外受到极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适宜条件下可转化为神经细胞,对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脑损伤和卒中等的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就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14-3-3蛋白定量检测对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sCJ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apture Assay方法定量检测14例sCJD患者(sCJD组)、10例痴呆患者(OD组)、12例非痴呆患者(ND组)脑脊液14-3-3蛋白的含量。结果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中位数(MD)sCJD组为40.00ng/mg,OD组为2.65ng/mg,ND组为3.10ng/mg;sCJD组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明显高于OD组及ND组(均P<0.01)。以脑脊液14-3-3蛋白含量≥9ng/ml为分界值时,其对sCJD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6.4%,阳性预测值为81.3%,阴性预测值为90.5%。结论应用Capture Assay方法定量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对于临床可疑sCJD的患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坐骨神经中提取硷性蛋白,成功地制成了EAN动物模型,并对EAN动物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AN动物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紊乱是导致EAN动物免疫损伤的主要原因。EAN是由waksman等人用牛坐骨神经加弗氏佐剂成功地制成一种类似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reutzfeldt—Jakob病(CJD)脑组织内14-3-3蛋白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实验组为5例cJD额叶组织,对照组为4例非CJD额叶组织。采用14-3-3B和s抗体,通过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并参照K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P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129基因型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5例脑组织14—3-3蛋白有较多地表达,其中3例灰质与星形胶质细胞尤著。其表达程度与PrP沉积类型有关,而与PrP129基因型无关。对照组4例中除2例急性脑挫伤仅个别神经细胞有表达外,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与额颞叶痴呆灰质和白质均无表达。结论14-3.3蛋白在脑内较多地表达,有利于CJD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CJD病人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与总tau蛋白比值的研究,探讨其对散发性CJ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3例散发性CJD、11例其它痴呆及29例非痴呆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同时测定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与总tau蛋白的比值。结果1.CJD组与其它两组相比,p-tau/t-tau的比值有明显差异(P<0.05)。2.在CJD组高浓度的磷酸化tau蛋白与进展快,病程短有关(P<0.01)。结论测定p-tau/t-tau的比值有助于CJD与AD等痴呆类疾病的鉴别,对判定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近10年来灵芝及其制剂中灵芝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其提取和含量测定的研究概况。结果:灵芝多糖的提取以水提为主.并可在提取前对灵芝子实体采取预处理,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滴定法如姆松华尔格法。结论:灵芝多糖的水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但控制灵芝及其制剂的质量的方法尚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属中医学“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畴,在自然人群中患病率较高,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育龄期女性较多。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日益显示出优势,现就我院采用中医药治疗护理黄褐斑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清脉颗粒的醇沉工艺。方法:选取药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及醇沉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干浸膏得率,薯蓣皂苷元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醇沉工艺。结果:优选的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3 - 1.18 g·;ml-1,加乙醇至乙醇体积分数为60%,醇沉24 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为清脉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夹状shRNA封阻原癌基因(c-myc),抑制癌细胞增殖、生长的作用。方法:针对c-myc的构建发夹状shRNA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人结直肠癌Colo320细胞。荧光定量RT-PCR检测c-myc及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的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c-myc、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eriptase,hTERT)蛋白表达水平。Southernblot检测端粒的长度,PCR-ELISE法检测端粒酶活性。3H-thymidine实验分析DNA合成和细胞增殖。结果:转染细胞增殖、生长皆受到抑制。同时c-myc和hTERT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端粒的长度明显缩短,端粒酶活性降低。结论:c-myc的shRNA对人结直肠癌Colo320细胞的生长增殖、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