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少数患者急速进展为重症暴发性心肌炎。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约占急性心肌炎的5%,起病急,可迅速出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及泵功能衰竭,病死率可达90%以上。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成功救治1例心脏停跳33.5 h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基本情况患者男性,25岁,因发热、恶心、呕吐2 d于2016年5月16日入院。查体:血压78/52 mm Hg(1 mm Hg=  相似文献   
2.
起搏器参数调整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起搏器参数调整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以评价起搏器参数的调整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8例起搏器患者中双心室24例,抗房颤起搏器15例,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器(DDDR)20例,全自动型起搏器(DDD)28例,R波抑制型心室按需起搏器(VVI)11例。术后随访期间完成简明健康测量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cale,SF-36),调整起搏器参数前,后分别由患者本人填写SF-36,在30min内完成。量表采用标准分法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调整起搏器参数后,98例患者SF-36的积分由102.31&;#177;7.54提高到112.04&;#177;6.78,调整起搏器参数后SF-36躯体活动功能、躯体对角色功能、肢体疼痛、健康总体自评、生命力、社会功能6个方面得分高于调整参数前(t=1.993~2.448,P&;lt;0.05),而情绪角色、心理健康2个方面得分与优化起搏器参数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重视术后随访,通过合理、有效、可程控性的起搏器参数的调整,使起搏器发挥最佳的疗效,可有效提高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策略及近期结果。方法: 对2013年12月~2014年1月在本院开展的5例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房颤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手术时间100~210(153±44) min,X线曝光时间为33~72(51±15) min。每根肺静脉平均冷冻消融时间为29~300(209±75) s ,温度-27℃~-61(-44±9)℃,每根肺静脉冷冻次数2~6(3.0±1.3)次/根。术中及术后未发生肺静脉狭窄、血栓栓塞、膈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术中1例患者未达到完全肺静脉隔离,用普通射频导管补点消融成功。术后3例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24 h内逐渐缓解。术后随访1~2个月,均无房颤发作,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操作相对简单、无需三维标测、学习曲线可能较短;但早期X光曝光时间较长,有待进一步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过比较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OTA)及窦性心律(SR)时胸导联R/ S波振幅转换及V2导联R波振幅比例变化,判断OTA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或左室流出道(LVO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8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成功证实的起源于RVOT或LVOT的OTA患者的ECG特点。观察OTA时发生R/ S转换的胸前导联,发生在V3以前判定OTA起源于LVOT;R/ S转换发生在V3导联时,比较OTA及SR时V2导联R波振幅比例,如V2转换率大于1则判定OTA起源于LVOT;R/ S转换发生在V3以后时判定OTA起源于RVOT。统计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208例患者中男性76例,年龄43. 6±13. 8岁。 OTA的成功射频消融靶点位于RVOT者181例,位于LVOT者27例。 OTA时ECG形态表现R/ S转换在V3以前的患者18例,起源于LVOT者17例。以OTA的R/ S转换早于V3即诊断OTA起源于LVOT为标准,其灵敏度为63. 0% ,特异度99. 5%。 OTA时ECG形态表现R/ S转换在V3以后的共112例,均起源于RVOT。以OTA的R/ S转换晚于V3即诊断OTA起源于RVOT为标准,其灵敏度为61. 9%,特异度100%。 OTA的ECG形态表现R/ S转换在V3的患者78例,起源于RVOT 68例。起源于LVOT的V2转换率大于起源于RVOT的V2转换率(1. 32±0. 26 vs 0. 52±0. 20,P〈0. 05)。 OTA的R/ S转换在V3时,如果以V2转换率≥1即诊断OTA起源于LVOT为标准,其灵敏度80. 0% ,特异度94. 2%。OTA时R/ S转换在V3而SR时R/ S转换在V2的患者共22例,均起源于RVOT,此方法灵敏度32. 4%,特异度100%。结论 OTA的胸前导联R/ S转换早于V3和晚于V3作为诊断OTA起源于LVOT和RVOT的标准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OTA时R/ S转换在V3时,比较OTA及SR时V2导联R波振幅比例,如V2转换率大于1则判定OTA起源于LVOT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3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年龄<60岁,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患病平均年龄较男性晚(56.4±3.2岁 vs 47.4±6.2岁,P<0.05);有高血压病者显著高于男性,但糖尿病、高脂血症无显著性差异,发病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ST-T改变不明显,冠脉病变较轻.年龄≥60岁时,女性冠心病有高脂血症者显著高于男性,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无差异,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特异性ST-T改变仍不明显,但冠脉病变较严重,单支血管(前降支)病变减少.结论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显著增加,冠脉病变逐渐加重,应及早做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分析行冷冻球囊消融的阵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103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分为两组:迷走神经反射组(n=40)和非迷走神经反射组(n=63)。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参数及即刻成功率。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房颤的复发率。 结果 两组在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梗死以及左房内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中应用23 mm小球囊的比例、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曝光量也均无显著差异。术中出现较长时间严重迷走神经反射2例,经心室起搏、静注阿托品后恢复。术后随访12~21(13.6±2.3)个月,迷走反射组复发14例(35%),非迷走神经反射复发20例(32%),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冷冻球囊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不影响房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S患者血管中CREG表达的变化。用高脂饲料喂养兔子的方法模拟AS的自热进程,观察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CREG、SMα-actin和SM MHC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AS患者的血管中,CREG的表达明显下调。在动物模型中,以高脂饲料喂养兔1个月时,血管内皮出现不光滑、内膜增厚,中膜VSMCs出现表型转化,收缩蛋白SMα-actin和SM MHC的表达开始下降,细胞出现增生,此时CREG的表达也开始下调。以高脂饲料喂养兔2个月时,可见内皮有中断、破损现象,内膜增厚明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多,CREG的表达进一步下调,VSMCs中的收缩蛋白也进一步下降。结论: 在AS进程中,血管中膜的VSMCs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细胞增生活跃、分化减弱,CREG随着AS的发展,在VSMCs中的表达逐步下降,提示CREG作为维持VSMCs分化的蛋白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了主动脉右冠窦(RCC)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s)的体表心电图形态、电生理特征,与右室流出道(RVOT)偏间隔的VAs进行对比,以期对以后RCC-VAs体表心电图定位及射频导管消融提供帮助.方法 分析连续38例RCC起源VAs(RCC组),与RVOT间隔起源VAs(RVOT组)进行对比.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11月行PCI治疗AMI女性患者,老年(≥65例)女性为332例,非老年(<65岁)为236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术期并发症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发生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成功PCI的AMI女性患者随访24~ 72个月,平均(46.0±18.0)个月,老年组316例接受随访,无症状存活233例(73.7%).149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23例(15.4%)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4.2% (45/316);非老年组228例接受随访,无症状存活175例(76.8%),126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16例(12.7%)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2.3% (28/228),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尽管老年女性AMI患者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女性AMI患者,但两组PCI治疗成功率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其长期临床疗效相似.PCI仍是老年女性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