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类固醇合并血浆交换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杜彦辉吕洁孔凡元杜晓莲陈秀华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类固醇治疗重症肌无力已为广大神经科医生所接受,但治疗早期有46%的病人病情加重,其中86%需用人工呼吸机[许贤豪.神经免疫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  相似文献   
2.
使用CT寻找颅内致痫灶时,脑囊虫病的发现率不断增多。我科从1993年以来收治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囊虫病患者32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均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14~59岁,平均3128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脑梗死患者ATP结合盒转运子(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住院的回族脑梗死患者105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入选我院门诊回族健康体验者257例为对照组。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用PCR-RFLP方法测基因R219K多态性,分析其与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RR、RK基因型及R和K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KK基因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4%vs 26.8%,P<0.01)。各基因型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K基因型可能是回族脑梗死患者的保护因素,其保护因素可能与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血管内支架治疗与药物治疗对预防脑供血动脉狭窄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动脉粥样硬化致脑动脉狭窄首次引起TIA或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有无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血管内支架和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在12个月内再次出现TIA和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2个月内实验组和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分别为2.5%和25%,两组之间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内实验组和对照组TIA复发率分别为5%和10%,两组之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12个月内对预防脑梗死的复发临床疗效可能好于单纯药物治疗;血管内支架治疗12个月内对预防TIA的复发临床疗效与单纯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宁夏回、汉族脑梗死患者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BCA1)的R219K多态性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神经内科脑梗死住院患者266例,其中汉族患者185例(汉族脑梗死组)和回族患者81例(回族脑梗死组)。入院后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用PCR-RFLP方法测定R219K多态性,统计学方法分析酶切结果及其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回、汉族脑梗死组ABCA1基因R219K基因型(RR、RK、KK)及等位基因频率(R、K)分别为28.4%、60.5%、11.1%,58.6%、41.4%;28.1%、46.5%、25.4%,51.4%、48.6%;汉族脑梗死组与回族脑梗死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008,P=0.315),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7,P=0.022),与RK型比较,回族脑梗死组KK基因型较汉族脑梗死组低(χ2=7.657,P=0.006),将两组进行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亚组分析后,仅回族男性、高血压患者KK基因型较汉族脑梗死组低(χ2=6.725~7.127,P=0.008~0.010);各基因型间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63例成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63例成人TBM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影像学及脑脊液(CSF)常规、生化、细胞学、PcR、抗酸染色、抗结核抗体等检测结果.结果 ,50.79%的患者颅压升高;患者细胞数升高者占100%;初次CSF以淋巴细胞为主者(65.89%);氯化物降低者占84.13%;糖降低者占74.60%;蛋白升高者占87.30%;PCR测TB-DNA阳性率为55.56%;CSF培养阳性率为3.70%;抗酸染色阳性率为0%;抗结核抗体阳性率为34.48%.CSF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改变异常率高,对成人结脑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应结合临床表现,早期治疗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的颈动脉硬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局部脑供血障碍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TIA的病因主要有微栓子学说,本研究试图分析颈内动脉系统TIA与CI在颈动脉硬化性质方面有无区别,TIA与CI在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方面有无区别,探讨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栓子主要来源于何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人颅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8.2±6.7)%,治疗后为(19.2±11.1)%,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明显减轻(P<0.01).其中76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1年随访,无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脑保护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