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菌分离和体外培养旋毛虫成虫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一种既简便又能用于大量收集和培养旋毛虫成虫的方法. 方法 在旋毛虫肌幼虫收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方法和旋毛虫成虫的特点改进试验. 结果 10只成年大鼠,每只大鼠感染8 000条旋毛虫脱囊幼虫,收集到纯净成虫约44 600条,回收率55.75%.培养24 h后成虫活动活跃,并产生新生蚴,运动活泼. 结论 该法是一种既简便又能用于大量收集纯净的﹑活力较好的旋毛虫成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理州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现状,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做好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制定《大理州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按要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结果全州共确定7个疫情监测点,分布于5个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县(市),监测点的居民感染率0.47%;家畜平均感染率0.40%;钉螺面积119 574 m2,活螺平均密度0.280 2只/框(每框=0.1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大理州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已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高原峡谷型流行地区的疫情还不太稳定,今后应重点加强这类地区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山区的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在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2类流行区各选择2个行政村作为观察区,实施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禁牧、建卫生畜厩、以机代牛等防治措施。以2006年螺情和病情作为基线资料,评价该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原峡谷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6年的4.94%下降到2014年的0.06%,家畜感染率则由1.11%降至0。高原平坝地区2007年在孝廉村查出1例血吸虫病病例,其余各年均未发现病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由7.38%降至0。2014年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地区钉螺面积分别较2006年下降了74.89%和75.30%;两类地区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均下降,2008年以来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高原峡谷地区西甸和新庄村于2009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高原平坝地区的孝廉和康福村于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疫情,今后应将控制传染源与消灭钉螺并重,以巩固和扩大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理市带绦虫病流行现状和动态,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2016-2019 年,在大理市开展带绦虫病病史调查和粪检查病,对自愿接受驱绦治疗的部分感染者和自述有排节片史而粪检阴性居民进行驱虫治疗,后者驱出带绦虫完整虫体或节片者判为阳性,计入查病结果。 结果  2016-2019 年,带绦虫感染率依次为 2. 94%、2. 26%、0. 93%和 0. 33%,呈逐年下降趋势。 年平均感染率男性(2. 13%) 高于女性(1. 18%);14~组(2. 44%)高于 3~组(0. 47%)和 60 ~ 组(1. 18%);农民组(1. 99%)高于在校学生组(0. 64%);文盲或半文盲组(3. 56%)高于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组(1. 49%),也高于中学组(1. 25%);所有感染者均为白族。 教师、村干部及大学专科及以上居民 4 年均未查到阳性。 结论 当前大理市带绦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市民喜食生肉、生猪肝等习惯依然存在,因此带绦虫病防治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应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云南大理州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现状、评价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制定《大理州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按要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结果 全州共确定7个疫情监测点,分布于5个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县(市),监测点的居民感染率0.68%;家畜平均感染率0.49%;钉螺面积176044m2,活螺平均密度0.1773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大理州2010年的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在少数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小幅波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和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杀灭椎实螺效果。方法将WPN和MNSC分别配制成有效成分浓度为0.06、0.13、0.25、0.50、1.00、2.00 mg/L和4.00 mg/L的溶液,在实验室浸泡椎实螺成螺,统计椎实螺死亡率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采用有效成分浓度分别为0.03、0.06、0.13、0.25、0.50、1.00g/m2和2.00 g/m2的WPN和MNSC开展室内喷洒杀灭椎实螺试验,统计椎实螺死亡率并计算计算LC50值。分别配制WPN和MNSC有效成分浓度为1.00、0.50、0.25、0.13 mg/L的溶液,分组投放椎实螺,观察不同时间椎实螺上爬情况。 结果 WPN浸杀48 h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0.93 mg/L和0.64 mg/L,MNSC浸杀48 h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0.74 mg/L和0.51 mg/L;WPN
和MNSC有效成分浓度> 1.00 g/m2时,喷洒3 d后椎实螺死亡率均达100%;在有效成分浓度为1.00 mg/L的WPN和MNSC药液中,未见椎实螺上爬,但在低浓度药液中有少量椎实螺上爬。结论 WPN 和MNSC均有杀灭椎实螺效果,且均可抑制椎实螺上爬。现场开展杀灭椎实螺工作时,浸杀法应采用WPN和MNSC有效成分浓度2.00 mg/L浸杀48 h以上为宜,喷洒法应采用有效成分含量1.00 g/m2喷洒3 d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镜检法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检测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效果,为该类地区优化钉螺监测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云南省鹤庆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新庄、古乐、邑头、连义4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作为研究村,其中新庄、古乐为山区村,连义、邑头为坝区村。2018年7月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调查,捕获钉螺用解剖镜检法观察血吸虫感染。同时在各有螺环境捡获的钉螺镜检后随机选择10 ~ 20只进行组织提取,按不同环境分别编号,混合后进行LAMP检测。比较不同流行村环境LAMP阳性率差异。结果 4个村共调查83处有螺环境,捕获活螺7 949只,镜检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1 786只钉螺共混合成226管样品进行LAMP检测,在2个坝区村发现LAMP核酸阳性3管,分布在2个村3处有螺环境,其中连义村1处环境,环境阳性率5.89%;邑头村2处环境,环境阳性率14.29%,2个坝区村环境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44),但坝区村环境总阳性率(9.67%,3/31)高于山区村(0)(P = 0.048)。结论 LAMP技术检测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较传统解剖镜检法更敏感,可作为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流行区高危有螺环境钉螺检测方法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8.
隐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肠道寄生虫,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人摄入被隐孢子虫卵囊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均有感染风险。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为隐孢子虫感染高危人群,感染后可以引起腹泻、呕吐、营养不良等,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分子检测技术因反应快速、灵敏度高,已广泛应用于隐孢子虫检测。本文对近年来人群隐孢子虫感染流行情况,以及隐孢子虫分子检测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大理市1起食用螺肉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2011年3月大理市1起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暴发的原因。 方法 对集体进餐的18人进行回顾性调查, 对住院病例进行病历资料分析, 核实诊断。通过线索调查, 对未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同时, 检测大理市市售福寿螺是否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结果 18人中16人进食福寿螺, 9人发病, 发病率为56.3%; 未食螺肉的2人均未发病。7人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 3人阳性, 阳性率为42.9%。福寿螺的来源地为集贸市场, 而同期福寿螺监测资料显示其感染率达7.3%。 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确定此次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由食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肉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在云南省高原平坝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2006-2011年选择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孝廉村和康福村,实施健康教育、查治病、粪水管理、禁牧、查灭螺等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沟渠硬化、水产养殖等项目,实施环境改造消灭钉螺。结果2008年以来孝廉村未发现血吸虫病人和病畜;2006年后康福村未发现血吸虫病人,2008年后未发现病畜。2011年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与2006年比较,孝廉村分别下降了69.99%、81.86%、88.86%、89.71%、57.95%;康福村分别下降了27.65%、1.11%、94.71%、92.16%、88.00%。2006、2007年阳性钉螺面积占有螺面积比例,孝廉村分别为68.91%、69.13%;康福村分别为61.73%、43.24%。2008年后2村均未发现阳性钉螺。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治理措施,云南省高原平坝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