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乳腺肿瘤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表达在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乳癌、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各20例,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和嗜银染色技术,对乳腺病变组织的AgNORs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观察每个细胞的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等8项参数。结果:正常乳腺及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细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明显小于乳癌组织(P<0.01),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在乳癌组织与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8项参数4组间多类判别分析回代符合率为72.5%,癌和非癌的判别回代符合率达100%。结论:图像分析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精确、客观的AgNOR定量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评价和筛选确切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是肝脏病学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药物疗效主要根据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来判定。肝纤维化量化的手段主要有定量组织学方法 (组织学记分法及图像分析法等 )和生化方法 (3H脯氨酸掺入法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方法 )。前者或受主观影响较大 ,或需要昂贵的图像分析仪 ,后者中的同位素掺入法需要在特定的同位素实验室进行 ;而羟脯氨酸生化测定法可在一般实验室进行。羟脯氨酸 (hydroxyproline ,Hyp)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 ,除弹性蛋白含少量羟脯氨酸 (约 1% )外 ,几乎所有的羟脯氨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研究丁酸钠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至对数生长期,观察用丁酸钠处理后细胞生长速度、倍增时间、克隆形成率、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MCF-7亲本细胞相比,用丁酸钠处理的MCF-7细胞:①生长速度减慢.倍增时间延长(MCF-7亲本细胞、2.5mmol/L、5mmol/L和10mmol/L丁酸钠处理的MCF-7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29.9h、62.3h、164.2h和301.0h,P<0.05);②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MCF-7亲本细胞和丁酸钠(5mmol/L)处理24h的MCF-7细胞平均克隆形成率分别为72%和16.7%,P<0.05);③出现明显的G1期阻滞,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④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⑤出现明显的DNA"梯子"样断裂变化.结论 初步揭示了丁酸钠可以逆转乳腺癌细胞MCF-7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该作用可能与诱导MCF-7细胞凋亡有关,为丁酸钠在乳腺癌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结构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I组大鼠胃内注入生理盐水(10 mL/kg)后1 h腹腔注射10 g/L 戊四氮(35 mg/kg);Ⅱ组和Ⅲ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剂量同I组)前1 h分别按100 mg/kg和40 mg/kg胃内注入10 g/L 托吡酯生理盐水溶液;Ⅳ组大鼠按10 mL/kg和3.5 mL/kg分别胃内注入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间隔1 h.各组选取2个研究时间点,第1个时间点为I组大鼠疒间性发作达到Ⅲ级,第2个时间点为Ⅰ组大鼠疒间性发作达到Ⅴ级,每个时间点各组大鼠为5只.应用RT-PCR半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齿状回、海马CA3区及CA1区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2周和4周时I 组大鼠疒间性发作分别达到Ⅲ级和V级.GAP-43 mRNA RT-PCR 产物经溴乙啶显色后显示出256 bp和385 bp 2个预期的条带.在同一时间点,Ⅰ组、Ⅱ组和Ⅲ组大鼠齿状回及CA3区的GAP-43 mRNA表达强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CA1区GAP-4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大鼠齿状回和CA3区的GAP-43 mRNA表达水平较Ⅰ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和Ⅲ组大鼠之间GAP-4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周时相比,4周时Ⅰ组大鼠GAP-43 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GAP-43 mRNA表达增强,表明突触重建参与了癫(癎)发生的病理过程;托吡酯可抑制GAP-43的表达,可能是托吡酯抗癫(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7个月,左耳流脓1个月余,于2006年7月22日入院。曾在外院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后好转,停药数大后再次流脓。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长发育正常,全身状况良好,外耳无畸形。左外耳道充满脓性分泌物,清理后见外耳道深处有淡红色新生物完全堵塞外耳道。右耳未见异常。颞骨高分辨率CT轴位扫描及冠位重建示: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间盘脱出,本文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份CT扫描发现的50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常见驱动基因的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300例NSCLC石蜡包埋组织中常见驱动基因如EGFR、KRAS、ALK、ROS1、BRAF、MET、RET、HER-2等的突变情况。结果 300例NSCLC中,EGFR、KRAS、ALK、ROS1、BRAF、MET、RET、HER-2等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52. 00%、10. 33%、6. 67%、1. 67%、3. 67%、3. 33%、1. 00%、2. 33%。EGFR 21外显子L858R突变合并LINCO1446-EGFR基因融合1例; EGFR 20外显子C797S与T790M呈顺式或反式存在并合并EGFR敏感突变各1例; EGFR基因点突变合并MET基因拷贝数扩增3例。EGFR突变多见于不吸烟的女性肺腺癌患者(P 0. 05); KRAS突变多见于吸烟男性患者(P 0. 05); ALK突变与患者年龄有关(P 0. 05),在小于60岁患者中更常见; ROS1融合突变与患者性别有关(P 0. 05),女性多见; BRAF、MET、RET、HER-2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组织学类型及c TNM分期无关。结论 EGFR可与其他驱动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与否、组织学类型有相关性; BRAF、MET、RET、HER-2的突变率低,其临床意义有待探讨; NGS发现的共存型基因突变及少见突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PR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治疗及预后。  结果  22例PRL患者的年龄2~72岁,平均年龄54.3岁,≥50岁为13例(59.1%)。病理学检查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其中B细胞淋巴瘤20例,T细胞淋巴瘤2例。PRL:7例生存,生存时间6~50个月;15例死亡,生存时间5~35个月。  结论   PRL临床比较罕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小,容易漏诊或误诊,组织病理学仍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组织学类型以B细胞性为主,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最常见。根据随访结果得出生存时间与发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等有关。PRL暂无成熟的治疗经验,治疗方案亟待临床病例数的扩大,以及临床诊治经验的进一步积累。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以行手术为主,辅助以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对于局部晚期或高恶性度的肿瘤,单纯化疗通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T-PCR)方法检测86例乳腺癌组织中的TOP2A基因表达量,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乳腺癌组织中TOP2A基因扩增,应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TOP2A蛋白表达,并分析TOP2A基因表达量、TOP2A基因扩增与TOP2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中,TOP2A基因扩增11例,TOP2A基因缺失11例,TOP2A基因变异率为25.6%(22/86);TOP2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6.3%(57/86).TOP2A基因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01),TOP2A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P<0.001).TOP2A基因扩增与TOP2A蛋白阳件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211).结论 TOP2A的基因定量表达水平为乳腺癌客观可靠的临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 cell lymphoma with concurrent MYC rearrangement and 11q aberrations, HGBCL-MYC-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3例HGBCL-MYC-11q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0、61和74岁。Ann Arbor分期均为Ⅳ期。3例均为活检,分别发生于鼻咽部、上咽部和回盲部。3例形态学相似,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中等大或中等偏大,形态较单一,细胞核圆形到稍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易见;1例局灶可见坏死;1例“星空”现象明显。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BCL6和MUM1;2例表达CD10,2例表达BCL2;Ki67增殖指数高(例1、例3近100%,例2约70%);不表达CD3、CD30和TDT;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FISH检测3例均见C-MYC基因重排及11q异常,其中1例仅见11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