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特征性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将得到的功能影像数据应用 SPM5等软件进行处理后,选择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计算各脑区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度。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中,内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楔前叶、内侧颞叶和顶下小叶等脑区与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度减低。结论静息态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存在多个特定脑区功能连接度减低的特征性变化,支持无先兆偏头痛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为从脑功能层面探讨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大脑局部一致性的特征性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将得到的功能影像数据应用Freesurfer、AFNI、SPM8、REST等软件进行处理后,进行肯德尔系数相关性分析,得到大脑皮层的局部一致性数据。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左侧前扣带回及后扣带回、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额中回及额下回、右侧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右侧舌回局部一致性减弱。结论功能磁共振技术有助于从脑功能层面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疼痛发作及伴随症状发生的脑功能机制,对临床上无先兆偏头痛的预防、诊疗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dulatory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the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brain regions in migraine without aura(MWo A) patients. Methods: Twelve MWo A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tandard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4 weeks. All MWo A patients received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 scanning before and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other 12 normal subjects matched in age and gender were recruited to serve as healthy controls. The changes of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MWo 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hose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MWo A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certain brain regions within the frontal and temporal lob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s.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brain regions showing decre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reveal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Wo A patients compared with before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nclusions: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uld increase 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brain regions in the intrinsic decreased brain networks in MWo A patients. The results provided further insights in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neural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migraine.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方法,研究脑梗死患者脑灰质结构损伤变化特点及头针疗法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6名和脑梗死患者16例,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对照组各8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所有患者行T1结构像扫描。采用VBM8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比较头针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与正常组脑灰质结构差异。结果脑梗死后患者较正常组在扣带回、楔前叶、楔叶、中央前回、脑岛等14个脑区存在脑灰质结构损伤,主要分布于患侧脑区。治疗两周后头针组较正常组在双侧舌回、后扣带回,左侧楔叶,右侧楔前叶等8个脑区仍存在灰质结构损伤,其中舌回和后扣带回2个脑区属新发脑灰质损伤。治疗两周后对照组较正常组在双侧前扣带、尾状核、楔叶、脑岛、额下回、额内侧回、楔前叶、旁中央小叶、颞上回、颞中回、舌回,右侧中央后回、后扣带回、中央前回、额中回等共计23个脑区存在脑灰质结构损伤,其中舌回、后扣带回、中央后回等9个脑区属新发脑灰质损伤。结论脑梗死后脑灰质结构存在广泛损伤,随病程延长灰质体积可逐渐减少,联合应用头穴针刺疗法能有效抑制脑梗后脑灰质损伤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对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疼痛主要相关网络的特征性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7例左侧偏瘫病人及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7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提取疼痛主要相关网络(默认模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右侧额顶网络)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的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内均只有功能连接度减弱的脑区,右侧额顶网络内只有功能连接度增强的脑区。结论静息态下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疼痛主要相关的3个网络内存在多个特定脑区功能连接度的特征性变化,这可能为今后诊治无先兆偏头痛提供新的影像学靶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默认模式网络(DMN)探讨太极拳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机制。方法:招募20例CFS患者和20名健康人进行每周7次,每次30 min,持续4周的太极拳训练,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扫描、疲劳量表(FS-14)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MN拓扑属性值和临床量表的变化。结果:太极拳训练前后,CFS组的FS-14评分显著降低(P<0.001),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01),全局效率显著降低(P=0.010),其中双侧前额叶皮质和右侧后扣带回皮质的节点效率降低尤为明显(P<0.00055)。结论:太极拳可能通过降低双侧前额叶皮质和右侧后扣带回皮质功能活动,整体降低DMN的全局网络效率,达到缓解CFS患者疲劳感、促进其生活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近30年来以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资料进行质量分析并总结中风病发病、证候及方药应用规律。方法收集1979-2013年在CNKI上公开发表的应用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录入设计数据库中,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于文献中病例基本资料、辨证分型和方药的使用进行分析,利用Microsoft Excel工具对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频数分析对病例症状、舌脉、证型、常用方剂和药物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中风病的症状除了中风病本身五大主症外,大便不通、腹胀、喉中痰鸣出现频率高,头痛、烦躁、头晕、发热、呕吐呃逆、面赤、喘息气粗等症状相对出现较多。舌质以红、暗红、绛红和紫瘀为主,脉象多表现为弦脉、滑脉和数脉,脉象并见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数脉和滑数脉。主要病理因素中痰证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热证、风证、瘀证、虚证和火证。处方用药除了大量运用泻下剂,也兼顾祛风、清热、祛痰、理血、表里双解和治疡。药物使用频次以大黄、芒硝、胆南星、瓜蒌、枳实、厚朴和菖蒲应用最多。除了使用汤剂、丸剂外,还有胶囊及颗粒剂。方药服用方式包括口服、鼻饲、灌肠、静脉滴注以及浴脐。方剂大多数为4~12味药,总量50~150 g之间居多。结论中风病痰热及腑实证集中出现,且在治疗中以应用泻下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为主,临床辨证时应重视痰热腑实病机对中风病各阶段的影响,灵活应用通下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反复发作严重疲劳为特征的疾病,其反复发作不少于6个月,常伴有头痛、睡眠障碍、记忆下降、情志抑郁、肌肉骨关节疼痛等,涉及身体多个系统[1-2]。其发病率约为0.2%~0.7%,尤其在青壮年人群中的患病人数正在逐年上升[3-4]。长久以来CFS的诊断比较困难,同时也没有特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导致大量患者的临床需求无法被满足。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HHS)、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共同制定了首个CFS指南草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部运动功能特征。方法:32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患侧表面肌电图与健侧相关信息相比较,采用汉化的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量表(CAIT)对患者进行评定,将CAIT量表评分与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健患侧胫前肌和腓骨长肌均方根振幅值(R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健侧胫前肌中位频率(MF)明显大于患侧(P<0.01),但健患侧腓骨长肌M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侧腓骨长肌积分肌电值(IEMG)明显大于患侧(P<0.05),但健患侧胫前肌I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IT量表评分与患者年龄、BMI及病程比较均无相关性。结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健侧胫前肌中位频率和腓骨长肌积分肌电值显著优于患侧,其他方面均无明显差别;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