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血吸虫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的病理改变。方法随机将48只健康小鼠分为感染组与正常组,于感染后第6、9、11、13周每组随机挑选6只剖杀作病理观察;同时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肝脏羟脯氨酸(Hy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小鼠血清ALT含量在感染后第6、9周时明显升高(P<0.01),之后逐步回复到正常水平附近;而PA含量先下降,后又升高,但在各阶段与正常组相比差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LB在早期变化并不明显。HA、LN及肝脏HyP的含量,在感染后各个时期与正常组比都明显升高,差别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感染血吸虫后,急性期时肝脏损伤较为严重,检测血清PA含量可以更敏感、及时、特异地反映肝脏的损伤及贮备状况,而HA、LN则可以反映血吸虫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疫区传染源控制情况,为实现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2016年湖北省湖滩型和山丘型流行区的6个街/村进行人群、家畜、螺情的基线调查和常规调查;于2015—2016年6月和11月对全省人畜活动频繁的有螺环境进行野粪监测调查和野生哺乳动物感染情况调查。人群感染情况采用血清学(IHA)和病原学(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检测;家畜及野粪感染情况采用病原学(塑料杯顶管孵化法)进行检测;钉螺感染情况采用压碎镜检法检测;对野生哺乳动物的感染情况解剖后进行检测。结果 2013—2016年6个街/村人群总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0.59%下降到2016年为0;当地耕牛全部淘汰,其它家畜共调查134头(猪94头,羊40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6个调查村共捕捉野鼠49只,感染率为4.08%。2015—2016年野粪监测调查共收集野粪9 124份,共发现阳性54份,其中48份牛粪、5份羊粪、1份马粪,未发现阳性人粪。出现野鼠、野粪污染的地区均发生在湖滩型流行区。结论影响我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主要传染源人、牛虽然已得到一定控制,但羊、野鼠等其它传染源,在传播控制标准后也不容忽视,需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媒介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以开始击倒时间和击倒率评估Kdr抗性。结果江汉平原区媒介按蚊首只被溴氰菊酯击倒时间为6~25 min,接触60 min击倒率为1.00%~9.62%,KT50为1 003.5~24 099.78 min,抗性指数4.41~105.79,观察24 h死亡率为2.00%~8.65%,为高抗性群体。结论江汉平原按蚊对溴氰菊酯已产生高度抗性,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卫生杀虫剂,确保防治效果,延缓蚊虫抗性升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的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结果江陵县、襄州区、枣阳市、通城县、天门市、夷陵区、武穴市、广水市、曾都区、京山县和恩施市被溴氰菊酯击倒的首只中华按蚊时间分别为6、20、ll、9、20、6、30、5、14、25和23min,60min时的击倒率(%)分别为9.62、7.69、14.55、2.11、3.00、48.94、2.80、10.78、14.00、1.00和3.06;11个地区中华按蚊在溴氰菊酯区分剂量作用下的死亡率除恩施市为70.85%外,其余均〈50.00%,为高抗群体。结论湖北区域范围内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击倒力强,抗性程度高,抗性发展快,应加强监测,现场应用宜适当加大使用剂量,确保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广州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的孳生情况及媒介蚊虫的登革病毒自然感染率,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蚊幼虫调查法,调查广州市8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的主要孳生情况,再以采集的蚊虫标本为研究对象,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所取标本中是否携带登革病毒。结果广州市8区调查点的容器指数以白云区、荔湾区和天河区较高,分别为68.52%、52.54%和47.20%,其他依次为越秀区、番禺区、黄埔区、海珠区和花都区,分别为46.00%、42.25%、39.06%、34.00%和31.43%。白纹伊蚊的孳生容器类型有14种,以花盆底盘、废缸罐、废桶类最高,分别占全部积水容器的54.97%、14.67%和11.64%;在261个阳性积水容器中,以废旧轮胎、废缸罐和石穴阳性率最高,阳性率分别为57.14%、54.02%和47.62%;所采集的登革热媒介蚊虫标本均不携带登革病毒。结论广州市8个区的容器指数均较高,而媒介蚊虫登革病毒自然感染率较低,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一旦有病原输入极易引起疾病的流行传播。应采取以消灭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防止登革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南桥地区上山夜宿人群疟疾防治KAP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南省高疟区上山夜宿人群的疟防知识、态度及行为(KAP),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4月在南桥地区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定调查点,对有上山夜宿居民疟疾防治、态度及行为进行个案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分析。结果走访问卷调查上山夜宿人数257人,不了解疟疾者占12.8%(33/257),不知道疟疾传播途径者占43.6%(112/257)。通过对疟防知识掌握程度打分,进行分层(好、中、差),发现好、中和差层人群上山住宿使用蚊帐者分别为68.2%、25.7%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山夜宿人群的疟防知识与其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海南省南桥地区上山夜宿人群疟防态度和行为与其掌握的疟防知识多少有关,在高疟区反复开展疟防宣传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输入性恶性疟发病态势和处置现状,探索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2010年湖北省输人性恶性疟疫情、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资料,对病例性别、年龄及职业分布,发病初诊及确诊时间进行计数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输入性恶性疟28例,比2009年上升64.71%,死亡1例,发病高峰在7月.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1~54岁,农民工占46.43%、工人占25.0%、工程技术人员占14.29%.输入初发11例,占39.29%,复发16例,占57.14%,健康带虫1例,占3.57%.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3.22 d,至确诊时间平均为5.96 d.感染地为缅甸、印尼、马里等11个国家.结论 输入恶性疟呈逐年上升态势,患者多为出国务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患病后就医不及时,存在继发病例潜在威胁.应加强务工人员防疟知识宣传,提高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加强疫点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早期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影响。 方法  将36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NAC组、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NAC组和感染对照组小鼠每只经腹部皮肤感染25±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于感染当天起给NAC组小鼠200 mg/kg NAC灌胃,2次/d,共42 d;正常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每只小鼠2 ml蒸馏水灌胃,2次/d,共42 d。感染第42天,各组小鼠全部处死后取血清和肝脏。对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测定血清及肝组织的生化指标。 结果 NAC组小鼠的肝组织“+、++、+++”3级单个虫卵肉芽肿个数分别为1.80±0.25、1.37±0.23、0.53±0.15, 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5)。NAC组小鼠血清中NO水平、GSH水平分别为0.53±0.17、229.66±9.47,相对感染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为1101.99±140.81, 相对感染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NO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GSH-PX活性分别为6.85±0.30、13.44±0.40、358.40±19.15、110.84±10.93,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5)。 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减缓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南省上山夜宿人群防治疟疾的健康行为现状及知识需求。为更好的提出有针对性的IEC/BCC方案提供理论依据(IEC,Information Education Communication;BCC,Behavior Change Communication)。方法以分群选定调查点,开展居民个案调查,同时开展小组讨论,对调查问卷和小组讨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走访调查上山夜宿人数为259人,在山上夜宿5晚以上的有248人(96%),采取了防蚊措施有247人(95.37%),在山上通过电视得到过有关健康教育媒体信息的只有14人(5.41%)。结论针对上山夜宿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向及形式不符合村民实际需求,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感染组,溶剂组,CUR组(分低、中、高3个剂量)。CUR组于感染后第4周末开始通过灌胃给予CUR,感染后第10周末处死各组小鼠,剖取肝脏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并检测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RNA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感染组比较,肝组织中Hyp、胶原在CUR(低、中、高)组降低显著(tHyp=4.52、3,16、2.52,P〈0.05、P〈0,01;t胶原=33.72、23.54、18.80,P〈0.05、P〈0.01);反转录PCR结果显示,随着CUR剂量的增加,MMP-1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TIMP-1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与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MP-1=16.98、21.43、25.49,P〈0.05、P〈0.01;hTDMP-1=40.20、37.59、34.23.P〈0.05、P〈0.01)。结论CUR有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延缓和阻止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上调MMP-1,阻止TIMP-1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