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4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T管窦道胆囊管残余结石胆道镜取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例胆囊管残余结石T管引流术后患者,应用胆道镜结合X线透视取石,观察取石效果。结果:胆囊管结石取石成功,术后X线造影无残余结石。结论:对于存在胆囊管肝总管瘘的胆囊管残余结石患者,应用胆道镜取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总管腺瘤的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下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胆总管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EUS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胆总管腺瘤EUS下表现为均质中等或中低回声软组织团块,边界清晰,动态观察可见腺瘤于胆管内漂浮,但不可移动。15例患者EUS与病理诊断符合14例,诊断符合率为93.3%。1例患者由于胆汁淤积误以为病变可移动而被EUS诊断为胆泥团。1例患者胆总管有2处孤立腺瘤,分别位于胆总管中段及下段,其余均为单发腺瘤。腺瘤位于胆总管下段9处,位于壶腹部4处,位于胆总管上段2处,位于胆总管中段1处;病理为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处,局部恶变4处;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处,局部恶变3处;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处;乳头状腺瘤1处。 结论EUS有助于胆总管腺瘤的定性诊断,可作为提高胆总管腺瘤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肠疾病因临床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和病变部位深等特点,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的应用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笔者对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1月间35例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诊治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该方法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36例,24-72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后用网篮取石或气囊取石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术后应用加减清胰汤;合并胆囊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施行腹腔胆囊切除术(LC)。【结果】54例胆管结石行EST取出,所有病人均行ENBD,胰腺炎顺利治愈131例,治愈率为96.3%;合并胆囊结石113例,病情稳定后行LC。未发生与之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联合中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安全性、有效性,使微创的优点在该病整个疗程中得以体现,为其治疗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忠海  李伟志 《吉林医学》2008,29(19):1656-1657
目的:评价胆源性胰腺炎虎镜、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2003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376例,371例成功于24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后用网篮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OLC治疗201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6例。结果:内镜组治疗的成功率为98.67%,与内镜操作有关的并发症3.19%,LC及LCBDE后随访3个月到半年无胰腺炎复发。结论:早期通过ERCP和ENBD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联用腹腔镜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减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已有一些相关报道和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相比不使用有机溶剂,无繁琐的预处理,具有灵敏、准确、省时等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不足之处,如注射器加样量重现性差;保温温度高,与室温的温差大,相平衡易受影响。本文对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是肝胆外科治疗中的难题,肝外胆管结石一般可使用术中胆道镜取净,而部分肝内胆管结石和因患者身体状况等原因不能在术中取净的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胆道镜成为较理想的治疗手段.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17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患者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牙齿楔状缺损3种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良  李威  李伟志 《河北医药》2009,31(15):1928-1929
目的比较单独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及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体树脂等3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82例患者的300颗牙齿楔状缺损分为3组,每组100颗牙齿,分别采用单独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及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体树脂等3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充填后1年单独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及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体树脂的成功率分别为82%、94%和99%,其中后两者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本质暴露的牙齿楔状缺损建议用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再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或光固化流体树脂修复。  相似文献   
9.
胆管结石由于结石位置多变、情况复杂及手术的局限性,往往使结石难以取净,致残石率居高不下.国内报道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高达9.4%~30.7%[1],因此胆管术后残石目前仍是胆道外科医师最棘手的难题之一.本中心对2004年5月-2007年5月问209例胆道残余结石行内镜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急诊内镜下针状刀括约肌切开术在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所致急性重型胆管炎(ACST)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90例因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所致ACST入天津市南开医院行急诊内镜下针状刀括约肌切开术的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完成情况、平均治疗时间、嵌顿结石清除率、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90例患者均成功行急诊内镜下针状刀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治疗成功率为100.0%,治疗时间为(25.2±11.7)min,嵌顿结石清除率为95.6%(86/9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5/90),包括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术后胰腺炎2例,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术后第2天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均<0.001)。 结论 急诊内镜下针状刀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所致的ACST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