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肝病[1]。而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诱发AIH国内外罕有报道。本院收治1例BMT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诱发AIH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1主诉患者,男性,46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5年余"于2011年8月17日入院。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穿孔(VSR)和同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支架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VSR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6例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AMI并发心尖部VSR,出现心原性休克后均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机械通气支持.于3周后行室间隔封堵术,同期完成PTCA及支架术.结果 6例子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器成功封堵VSR,2例有少量残余漏;同期冠状动脉造影3例患者为前降支中段及回旋支局限性狭窄,分别予植入1~2枚支架,另外3例患者为多支多段狭窄,未予以植入支架;3例并行支架的患者存活出院.结论 应用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器封堵VSR同期行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AMI并发VSR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7岁,2010年8月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既往于6岁时患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曾接受输血治疗,无肾病和甲状腺功能(甲功)异常病史及家族史,未曾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抗丙肝治疗。2011年4月丙型肝炎病毒载量(HCV—RNA)为8.3×10。IU/mL,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2011年6月开始隔日1次注射重组人干扰素a-2b600万u,口服利巴韦林900mg/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风湿病二尖瓣狭窄1例。结果:病人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心尖部舒张期杂音消失,左房压力及跨瓣压差显著降低,二尖瓣口面积扩大1倍以上,左房内径缩小。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术前认真细致做好各种危急并发症的处理是基层医院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素E_1(Prostaglandin E_1,PGE_1)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物质,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衰、脑梗塞等,并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自1994年起,我科选用了对其他药物效果差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216例,应用PGE_1 治疗效果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6例患者均系多次在我科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男性162例,女性54  相似文献   
7.
肉毒杆菌中毒是由肉毒杆菌外毒素所致的中毒性疾病,能引起特殊的神经中毒症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本文对2006年1月28日来自贵州省榕江县因家族性食用自制的水豆豉致肉毒中毒患者5例,对其全身及眼部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血栓形成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为了探索有效治疗方法,我院于1986年引进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并用复方丹参与之进行对比观察,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及CT证实。根据病情分轻、中、重三度,神志清楚肌力IV级以上者为轻度;神志清楚,肌力Ⅱ~Ⅲ级者为中度;神志不清或肌力0~Ⅰ级为重度。1-2 治疗对象 284例患者,男178例,女114例。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79岁,平均(60-6±9)岁。…  相似文献   
9.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一种有效的内科心血管介入微创疗法。我院于1998年3月开始了此项工作,共作了6例,报告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将73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加服普伐他汀,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彩超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5),与LVDd呈正相关(r=0.75,P<0.05);血浆CRP水平与LVDd呈正相关(r=0.31,P<0.05),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r=-0.387,P<0.05).提示普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效果确切,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降低血浆NT-proBNP、CRP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