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
本文着重对50具中国成年尸体的肾后邻进行了观察,并观察了肾的大小和位置。根据观察结果,在背部平第11—12胸椎棘突间隙和第三腰椎棘突各作一水平线,距正中平面3.63cm和9.19cm处各作一垂直线,此四条线围成的四边形,可概括为肾脏在背部的表面投影。肾床是指肾后毗邻的结构,计有肌肉、肋骨、肋膈窦和脊神经,其中以肌肉为主。膈肌占肾后面的5.5/12,腰方肌占4/12,腰大肌占1.5/12,腹横肌起始腱膜占1/12。50具尸体中,椎肋三角的出现率为68%。绝大多数肾后面有第12肋,24%有第11肋。八侧肾后无胸膜,91侧与胸膜有关,其中87侧肾后面上1/4有胸膜。肋膈窦后下界向下未超过第一腰椎横突;向外与第12胁交界处,位于骶棘肌外侧缘之外者占43.51%,值得肾手术时注意。肾后面都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同时出现的占28%,两神经呈一干的占72%。  相似文献   
3.
用手术显微镜对50例成人的颈阔肌作了观察和测量。将每侧颈部分为9个区,颈阔肌位于前6区。肌的内侧界约相当于颏舌骨连线中点稍下到锁骨胸骨端稍外侧处的连线,左右侧肌夹有40°角;外侧界为下颌角稍后到锁骨肩峰端内侧3cm处的连线;下界在第一肋间隙平面,有的肌下份出现一些较宽的裂隙;上界在下颌骨体,并与某些表情肌相连续。肌的面积约150cm~2,锁骨上部约占120cm~2。后份肌纤维略呈S形弯曲。肌与深层结构联系较松。本文还对面神经和颈丛与颈阔肌有关的分支,进行了观察。对和颈面部临床应用等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5.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47例,患者年龄平均77.8岁(70~95岁)。术后随访5~48个月,平均22.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5例术后4周内死亡。28例术后1周下地行走。无髋关节脱位和无菌性松动发生。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1例发生髋臼磨损,5例术后双下肢长度略有差异。术后1年采用Harris评分,优15例,良13例,优良率80.9%。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观察胸廓内动脉上4个穿动脉时,在25具成人尸体中,见一例男性标本,其右侧第Ⅰ穿动脉进入浅层后,跨过胸前正中线,在左侧行走并分布左侧胸前内侧区上分,还成为左侧诸穿动脉中的主支,特记录如下。本例(见图)右侧第Ⅰ穿动脉起自右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点黄本对小学生远视力的保护作用,为学生用簿本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大连市某小学二年级学生131名为试验组6、35名为对照组,追踪观察3 a。观察指标为受试者的双眼远视力。结果试验组远视力以保持“不变”为主(43.9%),比对照组(21.2%)多1倍;远视力下降3~5行的,对照组(合计20.3%)各分别比试验组约多1倍;下降6行及以上者,试验组为0,而对照组占4.5%。试验组的右眼远视力3 a间平均下降0.034 4,而对照组下降0.095 1(t=3.731,P=0.000);试验组的左眼远视力平均下降0.044 3,而对照组下降0.081 1(t=2.247,P=0.025)。结论红点黄本对城市小学生的远视力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婴儿抚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严晓琼  吴历 《护理研究》2006,20(10):2645-2646
从婴儿抚触的概念、生理机制、作用、要求、方法、影响实施的因素等多个方面,综述了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术(VSD)结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老年性糖尿病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64例老年性糖尿病慢性溃疡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常规换药的方法,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结果两组64例治疗后慢性溃疡创面全部瘢痕愈合。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24~45 d,平均愈合时间(32.06±7.76)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33~56 d,平均愈合时间(44.14±9.67)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2,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11~23次,平均(16.73±4.21)次,对照组换药次数18~33次,平均(25.09±6.34)次,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术结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方法能有效促进老年性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皮肤外燥模型小鼠,对小鼠皮肤进行综合评价并研究银耳多糖内服、外用的干预作用。方法 10只KM小鼠置于人工气候箱内按“温度-湿度-风”综合条件建立皮肤外燥小鼠模型;另90只KM小鼠,除空白组常规饲养,其余各组按外燥造模条件饲养。银耳多糖的干预研究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给药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和银耳多糖组(400,200,100 mg·kg-1);外用给药动物分为经皮空白组、经皮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经皮银耳多糖组(银耳多糖10 mg·cm-2)和阳性对照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10 mg·cm-2],每日1次,连续给药20 d。观测不同给药方式在银耳多糖干预下小鼠皮肤表观特征、含水量、组织结构、HA含量以及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皮肤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外燥模型建立成功;在银耳多糖干预下,与空白组比较,内服与外用给药的模型组皮肤含水量、HA含量以及AQP3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可显著提高皮肤含水量、HA含量以及AQP3表达量(P<0.05),且内服以银耳多糖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0.05),外用经皮银耳多糖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各给药组较模型组皮肤恢复色泽,未见明显皮屑与裂纹,毛发可正常增长,皮肤组织结构相对完整,毛囊与皮脂腺数目增多。结论 外燥可致皮肤干燥的理论成立。银耳多糖对皮肤外燥模型小鼠内服外用具有延缓干燥的功效,其作用可能与银耳多糖调节皮肤HA和AQP3表达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